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文章阅读练习卷2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剪彩顶梁柱轻车减从众志成城
B.增幅小拇指人才倍出实干兴邦
C.发轫赔笑脸赈灾义演珠联璧合
D.厮打破记录金碧辉煌一如既往
来源:2014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文章阅读练习卷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本次人代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未来发展规划,为我国经济的繁荣________出了更加美好的发展远景。
(2)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日本国会议员集体参拜靖国神社表示,中方敦促日方切实________反省侵略历史的表态和承诺,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国际社会。
(3)领导看望因芦山地震而导致双腿截肢的这位病人时说,________身体受到了严重摧残, ________要努力坚持下去,使生命变得有光彩。

A.勾勒遵守即使/也
B.勾画恪守虽然/但
C.勾勒恪守虽然/但
D.勾画遵守即使/也
来源:2014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文章阅读练习卷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方非法“购买”钓鱼岛的行径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日方应正视当前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承认钓鱼岛主权争议,回到谈判解决钓鱼岛问题的轨道上来。
B.9月24日是济南市十八岁成人节,为了培养学生成人意识、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学校团委开展了高三年级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C.中国科学院最近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山冰川退缩,湖泊的面积扩张,冰湖溃决的危险性增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D.国土资源部日前公布稀土采矿证最新名单,全国稀土采矿证数量由此前的113个削减到67个。这一决定完全是出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考量为目的。
来源:2014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文章阅读练习卷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漫画,完成问题。

给这幅漫画加个标题。(不能用“无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文章阅读练习卷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三个方面指出儒、道“离异而对立”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乐观进取;一个出世,消极退避。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文章阅读练习卷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就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来皆属自然界表现出来的文采,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来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选自《社会科学论坛》2013年第5期,略有删改)
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
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来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
C.“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
D.“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
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所以说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来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
C.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
来源:2014四川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语言基础知识论述类文章阅读练习卷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