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约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余万磅,几年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 010包,1847年增至22 000多包,1852年达32 000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

A.中国生产茶叶和生丝获利多,并逐渐掌握自己的命运
B.中国经济脱离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受到削弱
D.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  )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
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种植过的一种天然彩色棉花,由江南农民织成“紫花布”,曾是19世纪30年代风靡英国的绅士服装衣料。据此可知(  )

A.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当时中国棉纺织生产方式领先英国
C.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在海外受到欢迎
D.江南地区纺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材料表明(  )

A.地主阶级洋务派积极创办民用工业
B.清政府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C.近代民族资本家大力发展机器工业
D.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

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
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工业在中国不断增多……在西方殖民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军阀主义夹缝中,我们的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国人致力于实业……曾出现三大热潮。下列哪项是第二次热潮形成的原因之一(  )

A.洋务运动对近代商办企业的诱导作用
B.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为其提供了条件
C.内外交困下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反对“二十一条”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的促进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所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的结论。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位同学结论相互矛盾
B.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C.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
D.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从1900—1911年间,广州市先后出现了水泥厂、针织厂、火柴厂、造纸厂、自来水厂、电力公司、机器厂等20个工业门类的工厂共33家,其中有不少还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鼻祖’。”当时广州市出现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实业救国”思潮方兴未艾
B.相对有利的国际和国内形势
C.广州是外资输入的主要地区
D.政治革命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表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列强放弃对华经济侵略是纺织业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提出促进了纺织业发展
C.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D.民国初年纺织业部门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吉尔在《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年)》中说:“……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经济的加速解体 
②民族资本家积极投资近代企业 
③欧美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中华民国政府扶持民族工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结合下表,这一时期(  )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棉纺织业
100
87
68
面粉业
100
75
75
机器业
100
96
50
各业平均
100
85
79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 
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 
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部八尺车床,美式为纯钢流线型,装有电风扇,只需二百四十万元法币,而一部中国厂造,设备简单之车床,需一千万元以上。棉花在上海需十万元法币一担,而美国上等米米特林棉,只需九百元法币一担。”造成此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民党当局(  )

A.对民族资本的支持,无限度鼓励外货进口
B.对民族资本的支持,严格地限制外货进口
C.对官僚资本的支持,无限度鼓励外货进口
D.对官僚资本的支持,严格地限制外货进口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勾结是暂时的,争夺是绝对的,一切都以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为转移。——李智慧《列强侵华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

阶段
民族工业状态
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短暂春天
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萧条
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
遭摧残
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
陷入绝境
美国商品的涌入

材料三 《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一文中写道: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1)材料一中的哪句话最能反映列强之间关系变化的本质?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这一观点。
(2)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怎样的规律性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来源:2014年高中历史专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