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限时集训: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
《中国通史》载:“侍读解缙、胡广……被简选入阁,在皇帝左右,参议朝廷政务,成为皇帝的参谋。……由于职位低下,秩皆五品,秉处政务虽有皇帝的支持……然而其权力却远远不及六部尚书。”以上材料讲述的是( )
A.唐代三省六部制 | B.汉代察举制 |
C.清代设置军机处 | D.明代内阁制 |
清朝有这样一个机构,既无官署,又无专官,更不许设书吏和办事人员。其成员都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挑选指定,均为兼职。该机构是( )
A.军机处 | B.内阁 |
C.议政王大臣会议 | D.南书房 |
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明代中叶,“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光绪《富阳县志》载:“熙攘往来,编审(人丁调查和登记制度)不行,版图之籍亦莫可得而稽矣。”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明清时期,农民依附关系不断加强 |
B.由明至晚清农村赋税缴纳以土地为主 |
C.明朝以来,政府农民迁徙限制逐渐松弛 |
D.近代农村赋税制度经历了根本性变革 |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的历史特征。据此推断这个朝代是(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官营手工业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出现“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潮
A.汉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清末以来中国商店的门前往往有下面这副对联:“经营不让陶朱(注:春秋时期大商人)富,货殖何妨子贡贤。”这说明当时社会( )
A.崇尚“富而好礼” | 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 |
C.鄙视“货殖功利” | D.重农抑商观念废弃 |
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
以下分别是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
①“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
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③“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A.①孔子 ②李贽 ③顾炎武 |
B.①墨子 ②王阳明 ③王夫之 |
C.①墨子 ②李贽 ③顾炎武 |
D.①孔子 ②王阳明 ③王夫之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
A.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 |
B.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
徐光启主张积极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 B.西方列强的入侵 |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D.科举考试的束缚 |
《十驾斋养新录》载:“自明以来,又多一教……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与这段记述相符的作品是( )
A.王阳明《传习录》 | B.文征明《甫田集》 |
C.顾炎武《日知录》 | D.吴承恩《西游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