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限时集训: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历史的推论离不开对史料的正确解读。下列对史料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 料 |
解 读 |
A |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 |
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 |
B |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
C |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 |
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 |
D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出兵、劳役等 |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的结合来强化王权 |
B.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来巩固奴隶主专政 |
D.通过制定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
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郡县制的出现 |
B.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
C.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
D.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 )
A.分封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
B.摒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
C.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
D.士族地主得到较大发展 |
汉武帝时期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政治制度上,通过“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使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其“定型”主要表现在( )
①解除相权对君权的威胁 ②加强中央对地方监察制度
③巩固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④确立摒弃法治,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②③ | D.①③ |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发明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和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周朝王室的衰落 | B.礼乐制度的崩溃 |
C.铁犁牛耕的出现 | D.宗法关系的疏远 |
《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
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
①仁义恭俭 ②“君权神授” ③“天人感应” ④ “三纲五常”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