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强化练习:开创外交新局面
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为周恩来,左上角写着“The Chinese Are Coming”。美国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主要是因为
A.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
D.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上述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A.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
B.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
C.1982年《八一七公报》 |
D.《告台湾同胞书》 |
应美国副总统拜登邀请,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于2012年2月13日启程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访问适值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下面对40年来中美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曲折前行 | B.一帆风顺 | C.风雨如晦 | D.前途难测 |
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前,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是
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B.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
C.中美关系改善并实现正常化 |
D.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
A.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B.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
C.重返联合国 | D.实行不结盟政策 |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外国的建交状况分别在1949年、l972年、l992年形成了三次高潮。下列史实属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崩溃 |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签订 |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
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加入WTO |
据《周恩来年谱》载:“本日(1971年4月7 日),根据毛泽东作出的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决定,嘱告外交部以电话通知在日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对外宣布正式邀请美国队访华。”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国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A.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
B.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
C.中国的国防安全面临新的严重威胁 |
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 |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双方作为其他国际条约参加国的权利和义务,也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上述两则材料表明中国外交始终
A.坚持全方位策略 | B.注重意识形态 |
C.注重求同存异 | D.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2012年3月4日,中国提出了政治解决当前叙利亚问题的“六点主张”。此前,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史无前例地先后两次动用否决权。中国积极参与叙利亚问题的和平解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表明
①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②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场之一 ③我国奉行友好结盟政策④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形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俗话说,“家有芳邻满园春”,“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中国外交成就是
A.参加万隆会议 |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
C.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