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12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如图5-12-1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图5-12-1
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
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 |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 |
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 |
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 |
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 |
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 |
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 |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人体的呼吸道对其没有过滤阻挡能力,因而会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 2.5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
B.空气中超标细颗粒物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
C.PM 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就会导致其pH呈酸性 |
D.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
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 |
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 |
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 |
D.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图5-12-2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2.5×103 kJ/(m2·y) 图5-12-2 |
B.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
C.如果要增加该生态系统中顶位肉食动物的输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有机物的输入 |
D.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8% |
如图5-12-3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5-12-3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 |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
C.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
D.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 |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
碳吸收量(kgC·a-1) |
碳释放量(kgC·a-1) |
A |
1.20×1014 |
1.20×1014 |
B |
1.20×1014 |
1.26×1014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碳的释放主要通过呼吸作用实现
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
C.由于人工碳排放过度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气候变化
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
样地 编号 |
植物种类数(种) |
simpson多 样性指数 |
薇甘菊 覆盖度(%) |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引入前 |
引入后 |
|
1 |
22 |
25 |
0.88 |
0.97 |
72 |
65 |
2 |
16 |
21 |
0.71 |
0.86 |
92 |
75 |
3 |
20 |
26 |
0.85 |
0.98 |
75 |
62 |
注: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1)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薇甘菊攀爬覆盖到其他植物上,抑制了植物的________,从而导致其他植物死亡。从长期看,薇甘菊入侵之后种群数量变化符合________模型。
(2)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为________。请用表中数据分析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野菟丝子不含叶绿体,能吸收薇甘菊的营养从而抑制其生长。田野菟丝子与薇甘菊的关系被称为________。在清除了薇甘菊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会发生改变,这个过程被称为________。
(4)将薇甘菊加以利用,变害为宝,是防治薇甘菊的另一思路。薇甘菊能分泌某种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这被称为“他感作用”,可据此开发新型除草剂。“他感作用”中包含了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信息。也可以将薇甘菊开发为饲料。用10 kg薇甘菊饲喂山羊,山羊增重还不到500 g,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山羊未必摄入全部10 kg薇甘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5-12-4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5-12-4
(1)某研究小组对该生态系统中某食虫鸟的数量进行长期的研究,这属于________层面的研究,在调查其数量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鹰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下表所列的五个种群。现测得各种群所含的能量和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浓度为0.003mg·L-1,该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种群 |
A |
B |
C |
D |
E |
能量(kJ) |
1.6×109 |
1.2×109 |
1.3×108 |
9.1×107 |
2.9×106 |
污染物X含量 (mg·L-1) |
0.037 |
0.036 |
0.35 |
0.39 |
3.4 |
①该生态系统中种群A和种群B的关系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处于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的生物种群是________。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种群是________,该种群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也最高。
(3)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度效应,人类应以素食为主。请运用生态学知识予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据图5-12-5回答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图一 图二
图5-12-5
(1)图一中A、B、C、D代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箭头代表碳循环过程,但是缺少了必需的某种成分,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碳在A、D、C之间以________形式传递。
(2)根据图二的信息请写出其中的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________、________等功能。
(3)图二所涉及的食物关系情况中,若大量捕杀甲,则丙的数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________。
(4)调查图二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应采用________法。为模拟该调查方法,生物小组同学使用玻璃球进行实验。小组同学先从布袋里的白玻璃球中随意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5个),并换成相应数量的红玻璃球放回布袋,摇匀后再抓出一把,经清点共16个(其中红色球4个),则布袋中原有玻璃球________个,其中将白球换成红球相当于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