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甲骨文有以形表意的特征。图中的“城”字中间的方形小框,表示城四周的城墙,表示城楼,为士兵守护之意;“邦”字下边的“田”字,代指疆域土地,上半部分的象形符号,是标示疆界范围的界标。从这两个字的结构和含义可以看出,“城邦”的含义和主要功能是

A.一定区域范围内统治管理中心 B.具有对外防御能力的军事基地
C.强化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中心 D.土地和军队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C.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宋高宗谕大臣……曰“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据此可知宋代

A.外贸收入用于国计民生 B.外贸税收成为政府财政主要来源
C.市舶事务需要专人掌管 D.广州成为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与此观点相似的是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B.“生民在勤,所宝惟谷”
C.“工农商虞本为一体,皆富民之政” D.“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入侵……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经济基础,解构了那些半野蛮半原始的社会结构……虽然对此我们会心怀悲伤,但是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正是这些看起来平和的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社会结构构成了东方专制主义最坚实的基础,它极大地禁锢了人类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历史传统文化因为文化传播被逐步淘汰
B.文化交流和文化开放可能带来文化损失
C.不是每一种文化的所有要素都值得保护
D.文化的开放使得一些弱势文化趋于灭亡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光荣革命在—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作者强调中国民主制度建设

A.应该考虑历史传统因素 B.必须借鉴英国民主革命经验
C.要走独立自主创新之路 D.与美国的民主之路大相径庭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4月,孙中山在《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的演说》中说道:“夫吾人之所以持民生主义者,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耳;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他强调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打击私人资本的垄断地位
C.践行扶助农工政策 D.国共合作的社会理论基础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这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 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 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罗马人的观念里,法律应该是不断发展的,以适应变化的情况,但不要变动太大。要用法律和客观的判断而不是个人的心血来潮来调和社会的各种关系……罗马法律也促进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持习惯法传统 B.强调维护民主法制的重要意义
C.崇尚自由和理性 D.追求客观公正地解决现实问题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采用代表制,人民将立法权交给自己选择的代表来行使。人民自己直接行使的权力乃是选举权。以下关于“代表制民主”表述正确的是

A.代表制民主起源于英国光荣革命 B.古代雅典不适合实行代表制民主
C.美国国会的选举符合代表制民主 D.实行代表制民主可实现根除专制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951—1957年我国国防费支出情况表
【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国家财政总支出
国防费支出
国防费占国家财政支出比例(%)
1951
122.49
52.64
42.97
1953
220.12
75.38
34.24
1955
269.29
65.00
24.14
1957
304.21
55.11
18.12

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国防现代化与工业化建设进展缓慢  B.国民经济形势发生根本性好转
C.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战略适时调整  D.工作重心取决于国际局势变化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医疗与卫生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社会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后,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工商业城市人口骤增……英国依然遵循着自中世纪以来的自治及自由放任的传统,这种与现实社会脱节的地方管理使公共卫生更加恶化……医疗卫生改革者查得威克提出应设立一个中央政府部门承担公共卫生的基本责任等建议……1838年霍乱病再度流行,这终于使政府开始意识到卫生问题的严重性。至1848年通过《公共卫生法案》,建立了中央卫生理事会。此后中央政府干预公共卫生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这也为英国向福利国家的迈进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丽丽《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研究》
材料二 原夫西医之敢于操刀以剿人者,由于病人死后无论亲疏贵贱,皆许医者剐剔以搜寻所病而考其详……必其不惜死者以为救生之术而后可;若使人皆孝子慈孙,必不忍弃其祖父未寒之尸而听人之剐剔。此中华所不能行,而西医遂独擅其长也。
——摘自清朝大臣志刚《西医开刀》(1869年)
西人于医学最严,必先于其国中考证无讹,然后出试其技,惧以疏庸杀人也……西人治病不讲求切脉,专用补、泻二法,盖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若其治西人验而华人或不验者,究因脏腑厚薄之不同耳。
——摘编自王韬《瀛蠕杂志》(1875年)
(西方国家)大城内,能开深沟,街道光,房屋不密,则清气多而污浊少……各西国瘟疫,较之昔时更少。凡开沟与冲沟为城中紧要之事……清积秽以肃观瞻,免发毒染,一也;禁病猪坏牛,认真严罚,以免生病,二也……设医局以重民命,四也;挑清粪溺,祛除病毒,以免传染,五也……即痘疮之患,传染甚危,若不创设痘局以调理,此症不知伊于胡底……各种致病之由,相沿已久,非一时骤能改革。况禁阻之权,非一家可能操,所谓有善法,尤贵有善人。
——摘编自郑观应《中外卫生要旨》(189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医疗卫生改革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思想界对西方医疗与卫生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是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提取图表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罗马王政时代第六王塞尔维乌斯统治时期(约公元前578年一前534年)实行的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改革。他废除罗马原有的三个氏族部落,即阿尔巴人的部族、萨宾人的部族和外邦人的部族,代之以按地域原则划分的4个城区部落和一些乡村部落。同时他对罗马自由居民进行财产普查,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5个等级。各等级产生数目不等的“森图里亚”(Centuria,又译“百人队”),森图里亚会议获得宣战、媾和、选举高级官员、制定法律和审判等职权。森图里亚会议由193个森图里亚组成,而第1等级产生98个,以至于多数时候未轮到后面的等级投票,事情就定下来了。虽然贵族依然保持特权,但平民和外来人中的有产者得以参加森图里亚会议和军队,获得一定的权益。
材料二 成为大国以后,罗马人的思想就极大地突破了早期城邦政治的局限。一方面继承希腊城邦政治思想中的有益成果,另一方面必须突破城邦政治的狭隘的和静态的眼光,不分民族统一安排公共生活,建立协调大型国家中社会关系的政治与法律机制,并最终发展成一个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塞尔维乌斯在位期间的诸多改革措施为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塞尔维乌斯改革的措施与雅典民主改革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塞尔维乌斯改革。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美国人的巨大优点,在于他们允许犯错误,而事后又能纠正错误……美国的民主法制,经常是残缺不全的。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民主的法制一般趋向于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它来自公民之中的多数。公民之中的多数虽然可能犯错误,但它没有与自己对立的利益。贵族的法制与此相反,它趋向于使少数人垄断财富和权力,因为贵族生来总是少数。
材料二 在民主国家,不断关心自己的事业和重视自己的权利的人民,可防止他们的代表偏离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为代表规定的总路线。如果民主国家的行政官员比其他国家的易于滥用权力,则人民一般不会让他们长期留任。在贵族国家的政府中,官员就受他们的阶级利益支配了。他们的阶级利益只是有时与多数人的利益一致,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与多数人的利益相反的。
——以上均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美国的法律认可侵权的危险行为”,并指出美国是如何纠正“错误”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民主政治的优越之处。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史迪威事件”是中美外交史和二战中的重大事件。1942年1月,罗斯福总统派史迪威中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1944年10月,罗斯福总统又不得不将史迪威召回美国。
材料一 罗斯福给蒋介石电报:“读过有关中国局势的最新报告以后,我和我的参谋长们深信在最近的将来,你就要面临我一直担忧的灾难……如果你不给你在缅甸的军队补充兵员……你必须准备承受后果并承担个人责任……我确信,为了防止日本人达到他们在中国的目标,当前你唯一能做的是立即增援你在萨尔温江的部队,并要他们发动攻势,同时立即授予史迪威将军指挥你全部军队的权利,并不加限制。我现在要求你采取的行动将有利于我们作出决定……即保持并增加对你的援助……如果再拖延下去,你们和我们为挽救中国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1944年9月18日)
——摘编自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赫尔利(美国驻华大使)致罗斯福电报:“除史迪威外,在你和蒋介石之间并不存在分歧……我的意见是,如果在目前的争论中支持史迪威将军,您将失去蒋介石,并将可能因此失去中国……如果我们让中国崩溃;如果我们不能让中国军队继续参战,那么……美国势必在中国遭到失败……我谨建议你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任命另一位美国将军在蒋委员长领导下指挥在中国的一切陆空部队。”(1944年10月)
——摘编自马建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迪威事件”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时期的中美军事合作。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辜汤生(1857年7月18日一1928年4月30日),字鸿铭,号立诚。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  
——摘自《维基百科》
材料二 在20世纪的西方人眼里,辜鸿铭实在是当时他们心目中的时尚人物……辜鸿铭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孔学,与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会晤来华访问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甚至还被印度的圣雄甘地赞誉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此时也将他背后的那根稀疏的辫子赋予了某种新意,他对来访的著名英国作家毛姆说:“你看我留着辫发,那是一个标记。我是老大中华的末了一个代表。”在此之前,他在《中国反对欧洲观念之理由》一书中,就已经表露出这种观点:“许多人笑我痴心忠于清室,但我之忠于清室非仅忠于吾家世受皇恩之王室——乃忠于中国之政教,即系忠于中国之文明。”
——摘自施亮《辜鸿铭“傲霜枝”里的守旧与时尚》
材料三 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
——摘自温源宁《一知半解及其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辜鸿铭“自相矛盾”的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评价辜鸿铭。

来源:2014届黑龙江省哈师附等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