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如果说“格物致知”着重于思想上对客观准则的认识体会,那么“诚意”就更进了一层,深入到了人们的意志和情感中来。道德意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知、情、意三者是融为一体的,如果仅有思想上的认识而没有意志和情感来推动,这种道德意识就会软弱无力,不能转化为行动。诚意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以保持意志的纯洁专一。有了这种纯洁专一的意志,就能产生强烈真挚的情感,完全发自内心,丝毫不出于勉强。
如何达到“至诚”,通过什么途径达到“至诚”呢?《中庸》认为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尊德性”,即明白自己的本性。一条是“道问学”,即从事学习、接受教育。《中庸》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自诚明”就是由天生的“诚”出发,达到对一切事物的了解,这就叫“性”;“自明诚”则是通过学习,把“诚”体现出来,这就叫“教”。前者即“尊德性”,后者为“道问学”。 “尊德性”是达到“至诚”的一条途径,要达到“至诚”的最根本的修身方法应该是“慎独”,也就是内心反省。一个人时也要慎独,求学问道,进行自我修养,做到使自己意念真诚。“道问学”是达到“至诚”的另一条途径。“志于道,据以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自述的“道问学”宗旨。“道问学”分为五个步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是对《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具体发挥。学就是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 “学”与“问”大体指获取知识的手段,“思”与“辩”则是内心的思维活动,“行”则是把知识用之于实际行动来进行具体实践。《中庸》认为如果能够按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这五个步骤去做,“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若加倍努力,那么“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任何人都能达到目的,这种认识环节的系统化和秩序化的排列,仍有其现实意义。
“诚意”是儒家一贯重视的。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的自觉性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诚,也就谈不上道德。《中庸》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着重于道德实践中的一般性的价值标准,把诚看作是贯通天人关系的桥梁。曰:“诚者,天之道也”。“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就是天道,它本身不是什么另外更高的东西产生的,而是“自成”的,它不但“自成”而且还产生万物、派生万物。在“诚者天之道也”之后,接着又说“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就是把“诚”体现出来,通过“诚”达到“天人一体”。人如果淋漓尽致地把“诚”体现出来,达到了“至诚”的境界,那么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了。《大学》则从道德实践的角度,揭示诚的心理意义。曰:“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一:谓诚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这就是说,诚泛指人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和人的情性联系在一起,“诚于忠,发形于外”,是不能掩饰的,用一些假相来掩饰自己,也可以从他的外部表现观察出真相来。
(选自张庆生《从政之道 在于明德》)
下列对“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对于“格物致知”,着重于思想上对客观准则的认识体会,“诚意”更进一层,着重于意志和情感的推动。
B.“诚意”就是不自己欺骗自己,以保持意志的纯洁专一,这种意志是产生强烈真挚的情感的条件。
C.“诚”在《中庸》被看作是道德实践中的唯一的价值标准、贯通天人关系的桥梁,是天道,它不但“自成”而且还产生万物、派生万物。
D.“诚”泛指人的道德品质,这种品质和人的情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大学》从道德实践的角度,对诚的心理意义的揭示。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庸》认为达到“至诚”的两条途经是明白自己的本性和从事学习、接受教育,即“尊德性”和“道问学”。
B.“自诚明谓之性”,“自诚明”就是由天生的“诚”出发,达到对一切事物的了解,这就叫“性”即“尊德性”
C.《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是对“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等五个步聚的具体发挥。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是认识环节的系统化和秩序化的排列,在现实中仍有意义。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求学问道,进行自我修养,做到使自己意念真诚,是慎独的体现,而慎独应该是达到“至诚”的最根本的修身方法。
B.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们的自觉性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诚,也就谈不上道德,因为“诚意”是儒家一贯重视的。
C.“诚之者,人之道也。”,是说人如果淋漓尽致地把“诚”体现出来,达到了“至诚”的境界,那么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了。
D.“诚于忠,发形于外”,诚是不能掩饰的,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外部表现观察出他是否用一些假相来掩饰自己。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钱若水,字澹成,一字长卿,河南新安人。父文敏,汉青州帅刘铢辟为录事参军,历长水禜都尉、扶风令、相州录事参军。先是,府帅多以笔牍私取官库钱,韩重赟领节制,颇仍其弊。文敏不从,重赟假他事廷责之,文敏不为屈。太祖嘉其有守,授右赞善大夫、州,三迁司封员外郎,又知洺州、建昌军。卒,年七十二。
若水幼聪悟,十岁能属文。华山陈抟见之,谓曰:“子神清,可以学道;不然,当富贵,但忌太速尔。”雍熙中,举进士,释褐①同州观察推官,听决明允,郡治赖之。
初,太宗有畜犬甚驯,常在乘舆左右。及崩,呜号不食,因送永熙陵寝。李至尝咏其事,欲若水书之以戒浮俗,若水不从。吕端虽为监修,以不莅局不得署名,至抉其事以为专美。若水称诏旨及唐朝故事以折之,时议不能夺。既又重修《太祖实录》,参以王禹偁、李宗谔、梁颢、赵安仁,未周岁毕。安仁时为宗正卿,上言夔王于太宗属当为兄,《实录》所纪缪误。若水援国初诏令,廷诤数四乃定。
俄判吏部流内铨②。从幸大名,若水陈御敌安边之策,有曰:孙武著书,以伐谋为主;汉高将将,以用法为先。伐谋者,以将帅能料敌制胜也;用法者,以朝廷能赏罚不私也。今傅潜领雄师数万,闭门不出,坐视边寇俘掠生民,上孤委注之恩,下挫锐师之气,盖潜辈不能制胜,朝廷未能用法使然也。军法,临阵不用命者斩。今若斩潜以徇,然后擢如杨延朗、杨嗣者五七人,增其爵秩,分授兵柄,使将万人,间以强弩,分路讨除,孰敢不用命哉?敌人闻我将帅不用命,退则有死,岂独思遁,抑亦来岁不敢犯边矣。如此则可以坐清边塞,然后銮辂还京,天威慑于四海矣。
初,若水率众过河,分布军伍,咸有节制,深为戍将推服。上谓左右曰:“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是秋,又遣巡抚陕西缘边诸郡,令便宜制置边事。还拜邓州观察使、并代经略使、知并州事。
六年春,因疾灸两足,创溃出血数斗,自是体貌羸鼛,手诏慰劳之,俾归京师。数月,始赴朝谒,因与僚友会食僧舍,假寝而卒,年四十四。赠户部尚书,赐其母白金五百两。子延年甫七岁,录为太常奉礼郎。                                                      (节选自《宋史•钱若水传》)
注:①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②流内铨:宋官署名。属吏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青州帅刘铢为录事参军辟:征召
B.太宗有畜犬甚驯:驯良
C.若水称诏旨及唐朝故事以之折:回答
D.诤数四乃定廷:朝廷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钱若水深受皇帝器重的一组是(  )(3分)
①太祖嘉其有守,授右赞善大夫、州          ②从幸大名,若水陈御敌安边之策  
③分布军伍,咸有节制,深为戍将推服        ④若水,儒臣中知兵者也   
⑤手诏慰劳之,俾归京师                    ⑥赠户部尚书,赐其母白金五百两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雍熙年间,钱若水考中了进士,任同州观察推官,他处理政事很公正,郡里依赖治理得很好。
B.李至曾经想求若水书写太宗畜犬之事,以戒浮俗,若水没有同意。他虽然是监修,但因为不到场不得署名,所以挑出这件事认为若水独享美名。
C.钱若水重修《太祖实录》,赵安仁认为夔王是太宗的哥哥。《实录》所记是错误的。钱若水援引国初诏令,在朝廷争论了很多次才定下来。
D.钱若水认为孙武著兵书以谋划为主,汉高祖统率将领以用法为先。所以将帅能料敌制胜,朝廷能赏罚不私。而傅潜等人不能料敌制胜,是朝廷不能用法制裁导致的。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韩重赟领节制,颇仍其弊。文敏不从,重赟假他事廷责之,文敏不为屈。
(2)敌人闻我将帅不用命,退则有死,岂独思遁,抑亦来岁不敢犯边矣。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许浑(?—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
诗歌的第二联为传诵千古的名句,你认为该联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诗歌起句“一上高城万里愁”,请结合诗歌分析作者有哪些“愁”。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2)结庐在人境,             。(陶渊明《饮酒》)
(3)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4)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5)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6)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暴  雨
纪富强
那木刚刚翻下马背,忽见前方不远处腾起一阵阵半丈高的烟尘,空气里迅速充满了令人窒息的腥酸味。紧接着,一阵橘黄色的旋风斜刺袭过来,卵石般的雨粒噼噼啪啪砸落下来。起初,雨粒并不密集,但势大力沉,后来,如浇如泼,天地一片灿白。那木迅速缩进马腹下,不料枣红马仰天一记长嘶,蹄下踉跄几步就势卧倒,再也不肯挪动半寸。
那木狼狈地蹿跳起来,发现头上那盏黑色的执勤帽已经没了,但腰里的“五四”式手枪还牢牢地别在那儿。在出发前他特意转到马后,检查了那个鼓鼓囊囊、上下齐宽、顶口夹载了“条凳”型长锁的绿帆布口袋,口袋由外到里都是干的,这让那木情不自禁地对着马腚笑了笑。马似乎很有感应,甩甩马尾示意领情,高抬马头提醒继续上路。
那木皱眉望望前方的泥泞,忽然发现拐向临近一条山沟的土路上布满了依稀的马蹄印和马粪。这一发现,让那木改变了主意。他牵起马缰绳直奔山沟。山沟里到处蒿草漫膝,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粗壮的粟子树,虽是下坡,但举步维艰。不过那木信心坚定,这条路虽从未走过但他清楚地知道它能快速地通向哪儿。  
可那木错了。满山遍谷的果子树正处在旺盛的熟果期,那种氤氲不散又浓得化不开的栗子花香直熏得人和马都醉眼迷离。那木头昏脑胀几次险些失足从陡坡上跌落下去,枣红马沉重的喘气声和回音,搅动的整个寂静的山谷渐渐有些阴森恐怖。  
那木看见两间隐蔽在沟半腰树丛里的石房子时,力气和意志似乎都已经虚脱。牵马走进院落,那木发现有两位老人正在漆黑的屋子里席地而坐,一声不响地剥着山坳里收获的黑毛豆。
“你是公家人?”老妪乍见那木有些惊慌。
“咋上这来了?”老汉背对着那木问。
那木望望墙上挂着的熊皮和双管猎枪,下意识地攥紧手中的口袋:“路过,走岔道了。两位老人,有吃的吗?我买些。”
老汉依然坐着未动:“我认得你,你隔几个月就去山那边给下矿的劳力送钱,这是自找苦吃。”
“没办法,他们不认存折和银行卡。”那木回答,“我们也正在想办法。”
“锅里有毛豆,炕上有水,吃完了快走吧。”老妪眼神里已经没有了抵触。
那木点点头,环视寒酸简陋到极点的屋子,边脱下半截袖警服拧着雨水,边去炉灶上抓起尚有余温的毛豆剥开往嘴里捣。
“粟子树是你们的吗?靠什么收入?”那木狼吞虎咽地咽着饭。
老妪停了动作,定定望着他:“哪有收入?人和马都吃不饱,你……多大了?”
那木回答清脆:“刚过了生日,三十二了!”
老妪“哦”了一声:“吃点儿垫垫快走,还有雨。”
那木应着,去炕头喝水时,悄悄在碗下压了五块钱。
“这沟叫‘迷魂沟’,以后记住,别从这过了。”那木临走,老汉也没回头。
再下沟的路就平缓些了,那木骑上马,一直虚弱地趴在马背上。突然,马像嗅到了什么,飞快地撩起四蹄,小跑着冲进一条溪流。
枣红马低头畅饮,猛然间却浑身一颤!抬起头来不停地甩头喷着响鼻。那木背后也立时窜起一股凉意,他很清楚马这样意味着什么。
果然,他迅速发现了前方不远大粟子树背后的阴谋。
那是一匹棕色的矮马,马上的人却又高又壮。那木尚来不及掏枪,对方的枪先朝天响了。
“把口袋扔过来!”说完,枪管对准了那木,显然对方是个亡命徒,如此近的射程,那木明白若不丢钱就得丢命。
可那木是个警察。等那木也举起枪时,对方枪声却再次砰然轰响!
那木霎那间伏向马背,却发现对面的壮汉竞已仰头栽倒。矮马发出一串凄惨的嘶鸣。那木忽然想起自己匆忙中连枪的保险都没能打开,却怎么也搞不明白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时,一务黑影从那木马下经过,径直走上前去,抱起歹徒扔在矮马背上,然后牵马朝这边走来。那木认得他的背影和他手中那支双管猎枪。
“谢谢……大伯!不过,你得跟我回一趟派出所……”那木心有余悸地说。
“不用了,以后别再走‘迷魂沟’。”老汉经过那木,面无表情:“他是我儿子,死不了!”
那木呆呆地、吃惊地望着老汉的背影,还有棕色矮马背上那名壮汉眼中的熊熊烧起的恨。
老汉看见那木的绿帆布口袋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他太知道自己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了,那些劳动力远不如他有个家呢!所以绿口袋里的钱千万不能出事。
(选自《小说月刊》2011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完全正确的两项是(        )

A.第一段对暴雨的描写和标题照应,形象生动的写出环境的恶劣,突出人物性格,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奠定悲凉的情感基调。
B.那木本是给山里的矿工送钱,可是看到路上的马蹄印和马粪,改变了主意,想探个究竟,充分显示作为一个警察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C.那木问老妪“靠什么收入”,老妪回答中用了省略号,是因为作者的问话勾起了老妪内心因家境贫寒而产生的凄苦之情,但又不想说出。
D.全文通过大量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性格,同时运用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多种表现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

E.文章的结尾,深化了主旨,在自己的儿子和山里的劳力之间,老汉选择了他人,这使老汉的形象变得更加可敬,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
(2)文章中多次提到那木的马,请结合全文分析“马”的特征及对它的描写的作用?
(3)小说的主人公那木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文章结尾“警察遇险”和“老人枪击儿子”这两个情节看似突然,但有其合理性,结合全文做简要探究。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纳尔逊·曼德拉
  到了南非才知道什么叫做“如雷贯耳”。在南非,如果要谈到人物,最有名的毫无疑问是纳尔逊·曼德拉。南非的精神领袖、世纪伟人、世界级政治领袖,是世人给他的赞誉;宽容、自信、谦卑、高尚、坚毅、尊严,是人们对他品格的评价。曼德拉在中国也很有影响,但主要限于对他与种族隔离的无畏斗争的英雄事迹。到了南非,曼德拉才真正立体地站立在我们的面前,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说,在南非的每一个地方,都屹立着曼德拉高大的身影。
  1918年曼德拉出生于特兰斯凯姆乌姆塔塔区一个名叫姆韦佐的小村庄。导游说曼德拉的父亲是一个酋长,准确地讲他父亲只是一名酋长的顾问,但他父亲具有坦布王族的血统。由于这一家族背景,曼德拉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读完了学士学位。在青年时期,曼德拉便积极投身于反对种族隔离的政治斗争。为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曼德拉作为唯一的黑人学生注册了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别称“威茨”大学)法律系。但后来因为频繁参加政治斗争,所以,他多次没有通过法学学位的考试。1952年曼德拉第一次被当局逮捕。作为非国大的党员,罪名是“法定共产主义罪”,被监禁9个月。这还只是曼德拉监禁生活中的一道“小凉菜”而已。1956年12月曼德拉第三次被捕,这次监禁时间是5年,1962年曼德拉再次被捕,被捕前他已经是南非头号通缉犯。曼德拉被判处“叛国罪”,处以无期徒刑,从此开始了以后长达27年的监禁生涯。有人说也正是几十年的监禁磨炼出来曼德拉现在的品质——宽容、大度。伟人是这样“炼”成的,曼德拉待的时间最长,条件最差的监狱就是臭名昭著的“罗本岛”监狱。曼德拉出狱后一直害怕闪光灯,因为在岛上石灰场奴役时被白色石灰刺伤了眼睛。现在小岛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从开普敦桌山半山腰就可以清楚看到罗本岛全貌,此岛离开普敦不过几公里。没能前往参观的确非常遗憾。
  曼德拉感动人的不是他如何进行斗争,而是他的品格魅力,他的信念。宽容、宽恕,是曼德拉的第一人格品行。1962年的这次被捕,实际上是内部出了叛徒,他知道,因为警察不可能如此准确地认出他将其逮捕,但他从未追究过,谈起此事,他只说是自己太大意。由于他的高尚品格,监管他的人——看守格雷戈里也被他所感化,最终成为他的保护人、朋友和追随者。当这名看守第一次来到罗本岛时,曼德拉很有礼貌地对他说:“早上好,欢迎你来到罗本岛。”在几次拘押转移中他都有机会逃走,但他没有。他认为,在别人信任自己时,自己也一定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曼德拉主张通过非暴力手段赢得政治斗争的胜利。他主张,并坚持宽恕所有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那些敌人。为此他与当时的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共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非国大赢得大选胜利,曼德拉成为总统,但他没有对镇压黑人、迫害黑人的白人执法官、警察、看守实施报复,而是要求所有犯有刑事犯罪的白人和黑人限期自首,自首者一律赦免,从而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实现了南非种族冲突的和解。
我们立约,将南非建成一个国内和睦,与世界和平相处的彩虹国度。曼德拉在就职讲演中如是宣告。南非有曼德拉是南非的幸福。南非消除种族隔离、实现和平与曼德拉人格魅力有极大的关系,但仅靠人格魅力是有限的,南非的持续和平和发展需要的是制度,因为不是每一个拥有最高权力的人都具有像纳尔逊·曼德拉这样的人格。况且即使人格高尚也同样免不了犯错误。第二任黑人总统姆贝基在应对艾滋病的问题上就犯了大错误,居然不承认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毒。由于没有及时应对,使得200万南非人丧失了鲜活的生命。
(摘自2013年《检察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纳尔逊·曼德拉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人物。因为他有宽容、自信、谦卑、高尚、坚毅、尊严等高尚的人格,是南非的精神领袖、世纪伟人、世界级政治领袖。
B.曼德拉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读完了学士学位。在青年时期,为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是唯一一个就读于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法律系的黑人学生。
C.曼德拉一生四次入狱,在监狱生活长达27年,有人说也正是几十年的监禁磨炼出来曼德拉现在的品质——宽容、大度。
D.曼德拉与当时的白人总统德克勒克共同获得了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是因为他主张,并坚持宽恕所有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那些敌人

E.南总统姆贝基在应对艾滋病的问题上就犯了大错误,使得200万南非人丧失了鲜活的生命。从一个侧民说明制度对南非的持续和平和发展的重要性。
(2)宽容、宽恕,是曼德拉的第一人格品行,试概括曼德拉的宽容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曼德拉为南非作出哪些贡献。
(4)成功人士的道路是有相似之处的,曼德拉是南非的精神领袖、世纪伟人、世界级政治领袖,结合文章探究曼德拉成功的因素。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钓鱼岛矛盾激化后,美国一方面向日本承诺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保护范围 ,一方面又向中国保证“不站边”,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实在有损大国风范。
B.来自上海的林道志家庭一诺千金,三代人接力守护1654本犹太人的书长达70年,在信义稀缺的时代,为我们演绎了一则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
C.俗话说,上行下效,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能够吃自助餐,地方举办的各种会议,应该向中央学习,也吃自助餐,让节俭之风传承下去。
D.春季是儿童最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的季节,这些疾病中首当其冲的是哮喘,不少父母一到这个时候就特别紧张。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11日迎来“3·11”地震和海啸三周年。官方数据显示,迄今仍有大约26.7万左右灾民未能重返家园,3000多人因不堪生理和心理病痛而“间接死亡”。
B.网络上一篇“手机流量套餐余量:取舍应有道”的文章认为导致剩余流量清零的原因是运营商只愿意在新用户身上投入资本,但是却很少愿意在维系老用户上下功夫造成的。
C.学校德育处向全体学生发出学雷锋做好事的倡议,利用周一班队会时间以“学雷锋做好事”为主题召开主题班会,学习雷锋的先进事迹。
D.昨天,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习总书记念了自己当福州市委书记时追思焦裕禄所填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还说:“这首词直抒了我的胸臆”。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暴力恐怖团伙在公共场所滥杀无辜,丧心病狂、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坚决把暴恐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牢固树立反恐意识,把反恐作为维稳工作中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是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决不能容忍的
充分暴露了其反人类、反社会的本性
是对人类文明底线的践踏
是对法律尊严的践踏
是对人民生命的践踏
暴力恐怖分子是全世界、全社会共同敌人,必须依法严惩
A ②⑤④③①⑥    B ⑤④③②①⑥    C ②①⑥⑤④③    D ③④⑤①②⑥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用三个词语概括造成乌克兰冲突的原因。
1954年,根据赫鲁晓夫的长官意识,重新划分了边界,把克里米亚划入乌克兰,苏联垮台后,92年俄罗斯杜马单方面通过一项决议,宣布54年划界决议为非法,克里米亚仍然是俄罗斯的地盘,引发严重的外交冲突。克里米亚是沙俄控制黑海沿岸、地中海、巴尔干地区的基地,还是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俄罗斯决不会放手任由乌克兰倒向西方。如今的乌克兰并不都是乌克兰这个国家传统的疆域范围,乌克兰西部是二战结束后苏联强行从波兰分割出来的领土,并入了乌克兰。东西部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所以一直存在矛盾与分裂势力。苏联解体前,乌克兰经济状况良好,问题被掩盖,等到经济衰退时,分裂主义再次抬头。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10字。
“自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信息量多、反应速度快,来源繁杂,但  ①     ,这就造成公众在快速浏览信息的同时又怀疑信息的真实性的局面。此次失联客机事件中,马航等在信息透明度方面的一些缺失,又给媒体的准确报道,增加了难度。在这种“复杂电磁环境”下,就要求正规媒体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把握好         之间的平衡,须知此时此刻,跟“自媒体”比快,是断乎比不过的。而公众在信息满天飞的当下,恰需要   ③     ——哪怕稍稍慢半拍也无所谓,毕竟正规媒体的信度还是最重要的。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离雷锋精神还很远!”面对媒体的赞誉,90后“最美女孩”、来自云南的十二届人大代表铁飞燕这样说。铁飞燕是一个出身农村的公路收费站收费员,2010年5月6日,她到四川绵阳旅游时见义勇为,纵身一跳、托起落水的修桥工人;而且她用微薄的收入收养了一个弃婴,因此被网友亲切称为“最美的90后女孩”。
不少人说,她的身上没有一丝当代“90后”的任信自私,她的身上有着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侠义心肠、责任意识、团结互助,说她完全不像一个“90后”的女孩。面对这些议论,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上,铁飞燕回应媒体记者说:“许多人还当我们是小孩子,可我们最大的已经24岁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早就是团长了。” 她说,“偏见”缘于这个时代太幸福了,以至于当“90后”开始成熟地看待世界时,人们却不成熟地看待他们。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联系自己的认识或经历,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义,不得抄袭。

来源:2014题客网高考押题卷 第二期(新课标版)语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