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 典题轻松练 信息的给予类
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元,它们竞争肌细胞所分泌的神经生长因子,只有接受了足够量神经生长因子的神经元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 |
B.一个存活的神经元只与一个靶细胞建立连接 |
C.神经元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细胞的自动死亡 |
D.神经元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含量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荧光素酶溶液的浓度 |
B.由图可知该实验共设置了8组不同浓度的荧光素酶溶液 |
C.实验涉及的浓度中,e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 |
D.因ATP全部被水解,e、f、g点所对应的发光强度相同 |
塑化剂具有类雄激素的作用,在48小时内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能引起男性生殖能力下降,据此推测塑化剂( )
A.能被人体分解 |
B.可引起人体内雄激素减少 |
C.通过神经调节影响生殖 |
D.不会对垂体产生影响 |
美国研究人员于2013年3月3日报告说,他们通过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首次“功能性治愈”了一名艾滋病病毒的女婴感染者。所谓“功能性治愈”,指的是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即便不接受治疗,用常规方法也难以在患儿血液中检测出病毒。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女婴出生时携带的艾滋病病毒是其母亲遗传给她的 |
B.对女婴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止艾滋病病毒感染B细胞 |
C.目前该女婴血液中难以检测出艾滋病病毒,其体内也一定不会有艾滋病病毒的抗体的存在 |
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可发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大都采用肌肉注射而不是口服,其根本原因是( )
A.肌肉注射比口服的先进入人体 |
B.口服时药液对消化道的刺激过于强烈 |
C.口服时药液将被消化液中的蛋白酶水解 |
D.口服时药液被消化液中的脂肪酶水解 |
如图为甲豌豆的A基因(控制高茎)和乙豌豆的B基因(控制黄色豆荚)发生突变的过程。已知豌豆甲、乙突变前均为纯合高茎、黄色豆荚的品种,且A基因和B基因是独立遗传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突变产生的a基因与A基因的关系是等位基因 |
B.突变后的豌豆甲长成的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 |
C.上述两基因发生突变的共同特点是DNA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 |
D.若b基因控制豆荚为绿色,则豌豆乙突变后长成的植株的表现型是高茎、绿色豆荚 |
研究发现,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部分基因不表达),从而造成某些性状的异化,玳瑁猫即是典型的例子,其毛色表现为黄色和黑色(相关基因分别为Y、y)随机嵌合,则( )
A.通常情况下,玳瑁猫都是母猫,其基因型为XYXy |
B.该性状异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
C.玳瑁猫的子代必为玳瑁猫 |
D.玳瑁猫群体中Y、y的基因频率不相等 |
生长因子是人体内一类特殊的生物活性物质。某种生长因子能与前脂肪细胞膜特异性结合,启动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脂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因子启动的一系列生化反应仅指DNA分子复制 |
B.前脂肪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C.生长因子对前脂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具有调节作用 |
D.前脂肪细胞膜上有能与生长因子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
某种鼠中,黄色卷尾鼠彼此杂交,得子代:6/12黄色卷尾、2/12黄色正常尾、3/12鼠色卷尾、1/12鼠色正常尾。出现上述遗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B.控制黄色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 |
C.卷尾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 |
D.鼠色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 |
已知家兔的某个细胞中的基因甲能正常表达,基因甲的部分碱基序列如图所示,且从图中标明的第一段序列的第一个碱基开始转录。如果在基因甲的B处增加了碱基C,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AG、UGA为终止密码子,不考虑图中省略的碱基引起的变化,则有关基因甲的表达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B处的碱基变化将导致基因无法复制,但转录可正常进行
B.B处的碱基变化虽然不影响基因的转录,但转录出的mRNA无法进行翻译
C.B处的碱基变化将导致翻译出的肽链的长度缩短
D.B处的碱基变化后,通过翻译可形成含125个氨基酸的多肽链
家鸡的无尾(M)对有尾(m)是显性。现甲有尾鸡(甲群体)交配产生的受精卵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微量胰岛素,孵化出的小鸡(乙群体)表现无尾性状,为研究胰岛素在小鸡孵化过程中是否引起基因突变,可行性方案是( )
A.甲群体×甲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B.甲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C.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不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D.乙群体×乙群体,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 |
脑缺氧、心缺血、急性胰腺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都是由细胞坏死引起的。近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韩家淮教授课题组的一项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能够将细胞凋亡转换成细胞坏死,通过调控这种酶的合成,就可以调控细胞的死亡方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以上分析可知细胞坏死过程中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B.一些细胞的坏死对人体也有益处,比如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在免疫系统的作用下死亡 |
C.抑制RIP3的活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急性胰腺炎起治疗、防御的作用 |
D.在人体的癌细胞中,也可能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 |
科学家发现某一基因与癌细胞扩散有关,它会减弱人体内一种可阻止癌细胞扩散的天然物质的功效,帮助癌细胞扩散。如果用药物抑制这一基因的作用,癌细胞可被有效控制在原发部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癌细胞的形成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B.该基因负责调控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 |
C.癌细胞易于扩散的原因是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 |
D.该基因的表达可能使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增多 |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均和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然而造成此种分布差异的原因尚不清楚,不过科学家发现Ca2+似乎和生长素分布差异有关。如图为垂直放置的玉米芽,Ⅰ、Ⅱ中黑色小方块含Ca2+,但Ⅰ中置于伸长区,Ⅱ中置于根冠;Ⅲ中白色小方块含Ca2+抑制剂,抑制Ca2+的移动,置于根冠,实验结果如图。关于这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伸长区无法吸收Ca2+ |
B.Ca2+的有无会造成根的弯曲 |
C.若将Ⅲ中白色小方块置于伸长区,则预期根会弯曲 |
D.根冠部位的Ca2+浓度差异和根的弯曲有关 |
下图甲是研究某植物生长过程中,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叶片气体体积变化的曲线(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乙图和丙图表示天气晴朗时该植物在春季和夏季的一昼夜内CO2的吸收和释放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B点和A点相比较,B点叶肉细胞中特有的ATP来源是__________。在A→C区间范围内C3的量
________(增加、减少)。
(2)用生长旺盛的该植物的叶片提取和分离色素时,用________画线;在滤纸条上色带最宽的色素是________。
(3)图乙中,S1、S2、S3表示曲线与时间轴之间围成的面积,已知该作物能正常生长,则S1、S2、S3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________(用数学表达式表示)。
(4)图丙中,时间段e~f内CO2吸收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和丙中,最可能代表夏季一昼夜CO2吸收和释放情况的是图________。
回答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细胞间和细胞内信息传递过程中,需要受体对信号的识别。图甲、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
①无论是哪种信号分子,必须先与相关________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请你根据图中的提示判断胰岛素最可能与甲和乙中的________模式相同。
②乙酰胆碱也是一种信号分子,它发挥作用的机制与哪种模式相同?________。有一种美洲箭毒可以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以后,其效应是________。α-银环蛇毒可以抑制乙酰胆碱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酶的作用是清除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进入人体以后引起的效应是________。
(2)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①刺激左后肢,左右后肢都不收缩,说明被破坏的结构可能是________(只填写一种结构)。
②刺激右后肢,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说明被破坏的结构可能是________(只填写一种结构)。
③该实验说明,________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