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备战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 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 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后鉴录》卷下,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语诸将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委:放置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恙:祸患

【注】 ①上:皇上,指朱棣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秋天漠漠向昏黑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A.便可白公姥    昼夜勤作息
B.我有亲父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逼迫兼弟兄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善刀而藏之       
B.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C.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D.莫春者,春服既成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福建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兵,逃乱在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磐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曰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所导火灭   会:适逢         B、意其穴竟于是       意:料想
C、亦阳慑力殆   慑:害怕         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   虞:欺骗
2.下列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   )
①是中极暗         ②烟郁勃满洞中            ③心骇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     ⑤有泣者,恚者,诟者      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焉,若高阔可步。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曰:“得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曰:“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   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           推:追究
C.不痛绳之           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         知: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以咏首荐  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 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  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D.饥者八九  求霖者三十年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D.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过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                        平:安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                        恐年岁之不吾与
3.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2)奚重而不更也?(3分)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新课标Ⅱ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2.一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                  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                                    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所上,从事责曰:“诏书疾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分境,水土异齐,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自无,胡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淫刑滥罚,以逞非理,则平原之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廉,弼知多权贵请托,乃豫敕断绝书属。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通。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引出,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弼诽谤,槛车征。吏人莫敢近者,唯前孝廉裴瑜送到崤渑之间,大言于道旁曰:“明府摧折虐臣,选德报国,如其获罪,足以垂名竹帛,愿不忧不惧。”弼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昔人刎颈,九死不恨。”下廷尉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数为公卿所荐出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诏书疾恶党人       (2)乃豫敕断绝书属
(3)明府摧折虐臣       (4)九死不恨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3.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4.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          ;(2)           。
5.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许氏吴兴溪亭记 权德舆
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棁,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巘,纫结萝薜,世教鄙之。曷若此亭,与人寰不相远,而胜境自至。青苍在目,潺湲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鱼游,不惊不喁。时时归云,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吟《招隐》,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骸六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
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作之功,出于僮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倚杖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冥,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①于胸中。
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静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水之乡,故尉义兴,赞武康②,皆有嘉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分食力,不矫不躁。庸讵知今日善闭,不为异时之大来③耶?予知之深,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
【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武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
1.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
3.简析第①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喁”一句的意境。
4.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一项( )。

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暇再去扰乱他。
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
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
D.是非得失都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

5.简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伸,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 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 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                          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3.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5.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3分)
译文:                                                           
(2) 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4分)
译文:                                                           
(3) 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分)
译文: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   【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晶应潜斋高弟有曰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恒躬行,与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梳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梳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市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乃爱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一过,潜斋雅爱之。一方言一行,服膺师说,泊然自晦,风事心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面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叹曰:“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曰:“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曰:“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访以海上事④。敬恒对曰:“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之?”闽督肃然颔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缧绁。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与坐而语之,大惊,即日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本书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á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恒皇恐,长跪谢   谢:感谢
B.访以海上事      访:询问
C.闽督肃然颔之     颔:点头同意
D.遂以此落其家     落:使……衰败
2.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提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通读经典,泰然自若。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那些出身商贾却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金履祥字吉父,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邃。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佑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向濂洛之学 向:崇尚。
B.造诣益邃     邃:精深。
C.履祥倾赀营购 赀:钱财。
D.勒为一书     勒:镌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其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
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
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
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
3.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
(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4.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惠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累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              旷:空缺
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于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译文: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译文: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曹彬,字国华,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吴终拒之,是近名夜。”遂受而籍之衣柜,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风湿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胃曰:“我畸昔常欲新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结交?”
七年,将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极品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上趣驾临文,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觌(dí):相见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受而籍之衣柜    籍:登记造册
B.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3.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若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5.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重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奚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见《吕氏春秋﹒孟冬季﹒异宝》
【注】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婿,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
B. 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巧诈
C. 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
D.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 ①④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4.(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答:
②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答:
5.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霜雪冻饿而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囿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廉希宪事略
廉希宪,字善甫,畏兀(今作“维吾尔”)氏。公以辛卯五月二十五日生于燕,适其父孝懿公廉访使命下,孝懿喜曰:“是儿必大吾门,吾闻古者以官受氏,天将以廉氏吾宗乎!吾其从之。”举族承命。
公身材魁伟,举止异常。年十九,侍孝懿北觐,入侍世祖,上亦因其多智,有威容,论议宏深,恩顾殊绝。
诸贵臣校射上前,一贵臣顾公,取三矢,似欲授公,公曰:“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诸贵假以劲弓,三发连中,诸贵惊服,曰:“真文武全材,有用书生。”
国初,拜为平章政事。秉政日,中书右丞刘整以初附为都元帅,骑从甚都,诣门求见。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公之弟蓟国公希贡犹布衣,为通报。公方读书,略不答。蓟公出,整复浼入言之。因令彻去坐椅,自据中坐,令整入。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整求退,谓曰:“此是我私宅,汝欲有所言,明日当诣政事堂。”及出,愧赧无人色。
顷之,宋士之在羁旅者,寒饿狼狈,冠衣褴褛,袖诗求见,公之兄弟皆揶揄之。蓟公复为入言,急令铺设坐椅,且戒内人备酒馔。出至大门外,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诸儒但言困苦,乞归。公明日遂言于世皇,皆遂其请。
是夜,诸兄弟问曰:“今日刘元帅者,主上之所倚任,反菲薄之;江南穷秀才,却礼遇如此其至。我等不能无疑。”公曰:“我是国家大臣,言动颦笑,系天下重轻。整虽贵,卖国叛臣也,故折辱之,令其知君臣义重。若寒士数十,皆诵法孔子者也,在宋,朝不坐,燕不与,何故而拘执于此?况今国家起朔漠,斯文不绝如线。我更不尊礼,则儒术且将扫地矣。”公之作兴斯文若此,是大有功于名教者也。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将以廉氏吾宗乎          氏:作为姓氏
B.诸贵假以劲弓              假:借给
C.整复浼入言之              浼:派遣
D.明日当诣政事堂            诣:前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廉希宪举止不同寻常的一组是
①三发连中,诸贵惊服          ②公之兄弟凡十人,后皆至一品
③公方读书,略不答            ④因令彻去坐椅
⑤及出,愧赧无人色            ⑥且戒内人备酒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希宪出生之时,其父孝懿公刚好被任命为廉访使。孝懿公非常高兴,认为廉希宪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
B.廉希宪十九岁时,随父亲北上侍奉元世祖。元世祖见廉希宪才貌出众,见识不凡,给予了他格外的恩宠。
C.廉希宪任平章政事之时,对登门拜访的中书右丞刘整极为冷淡,因为他认为刘整是不知君臣之义的叛臣。
D.滞留在北方的秀才们饥寒交迫,廉希宪不仅解除他们的困苦,还把他们举荐给元世祖,让他们得到重用。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岂亿我为不能耶?顾吾弓差软。
(2)整展拜起,侧立,不予之一言。
(3)肃入,对坐,出酒馔,执礼甚恭,且录其居止。
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①。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 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②,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 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③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④,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⑤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唐龙,字虞佐,兰溪人。受业于同县章懋,登正德三年进士。除郯城知县。御大盗刘六,数败之,加俸二等。
父丧,服除,征授御史,出按云南。钱宁义父参将卢和坐罪当死,宁为奏辩,下镇抚覆勘。会遣官录囚,受宁属欲出和,为龙所持,卒正其罪。土官凤朝明坐罪死,革世职。宁令滇人为保举,而矫旨许之。龙抗疏争,寝其事。再按江西,疏趣张忠、许泰班师。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曰:“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立收其印绶。
嘉靖七年改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奏罢淮西官马种牛,罢寿州正阳关榷税,通、泰二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甚德之。召拜左副都御史,历吏部左、右侍郎。
十一年,陕西大饥。吉囊拥众临边,延绥告警。诏进龙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振济,赍帑金三十万以行。龙奏行救荒十四事。时吉囊居套中,西抵贺兰山,限以黄河不得渡,用牛皮为浑脱,渡入山后。俺答亦自丰州入套为患。龙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屡被奖赉。
召为刑部尚书,大猾刘东山构陷建昌侯张延龄,兴大狱。延龄,昭圣皇太后母弟,帝所恶也。吏坐狱不穷竟去者数十人.龙独执正东山罪。“大礼”大狱及诸建言获罪者.廷臣屡请宽,不能得。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考尚书六年满,加太子少保。以母老乞归待养。
久之,用荐起南京刑部尚书,就改吏部。龙有才,居官著劳绩。及为吏部,每事咨僚佐。年老多疾,辄为所欺。御史陈九德劾前选郎高简罔上行私,并论龙衰暮,乃下简诏狱。龙引疾,未报。诏杖简六十遣戍,龙黜为民。龙已有疾,舆出国门卒。
(选自《明史•列传第九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正德三年进士           登:中选。
B.下镇抚覆勘               勘:审问。
C.受宁属欲出和             属:亲属。
D.龙抗疏争,寝其事         寝:停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龙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御大盗刘六,数败之             ②三司官从宸濠叛者犹居位,龙召数之
③奏罢淮西官马种牛               ④龙奏行救荒十四事
⑤用总兵官王效、梁震,数败敌     ⑥龙独执正东山罪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龙明察实情,巡行查案明断处治。他出任云南、江西巡按期间,查办卢和、凤朝明、宸濠等案,均能察得实情,秉公明断,处理相关当事人。
B.唐龙治边有方,救灾防御兼行不误。他任兵部尚书,统领三边军政事务,上奏陈述多项救荒措施,同时巩固边防,率兵多次击败入侵之敌。
C.唐龙执法公正,不因皇帝好恶妥协。他任刑部尚书,审理刘东山诬陷张延龄案,皇帝厌恶张延龄,只有唐龙不妥协,坚持要治刘东山的罪。
D.唐龙晚年获罪遭黜。他晚年重任南京吏部尚书,遇事都询问依赖下属官员,加之年老多病,被属下欺骗,获罪被黜为平民,乘车刚出都门就去世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胁从罔治,谓凡民耳,若辈读书食禄,何靦颜乃尔。                                              
(2)会九庙成,覃恩,龙录上充军应赦者百四十人,率得宥。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日:“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日:“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乙)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色上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遂自投江而死。谊追伤之,因以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谓随、夷溷兮,谓跖、蹻为廉;莫邪为钝兮,铅刀为锯。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腾驾罢牛,骖蹇驴兮。骥垂两耳,服盐车兮。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已矣!国其莫吾知兮,子独壹(抑)郁其谁语?……”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庶几一日得行其道   庶几:或许可以,表希望
B.夫子何为不豫       豫:犹豫不定
C.文帝谦让未皇也     皇:通“遑”,闲暇
D.独离此咎兮         离:遭受,受到
2.下列各组选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申之以子夏           既窈窕以寻壑
B.三宿而后出昼        而君幸于赵王
C.乃草具其仪法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子独壹郁其谁语      其孰能讥之乎
3.所选《汉书》中的材料,能直接说明苏轼“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观点的一项是
A.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
B.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
C.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D.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A.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B.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C.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D.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5.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2)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
(3)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墨竹赋
(宋)苏辙
与可以墨为竹,视之良竹也。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驰。散柯布叶,逮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振洒缯绡。须臾而成,郁乎萧骚。曲直横斜,裱纤庳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子岂诚有道者邪?”
与可听然而笑曰:“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响寂历。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笋含箨而将坠,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
“至若丛薄之馀,斤斧所施。山石荦埆,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物生之自然   信:诚然,确实    B.庐乎修竹之林   庐:搭建茅庐
C.绝涧谷而蔓延   绝:横穿          D.蹇将抽而莫达   达:达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嗟壤同而性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B.与可以墨为竹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猗猗其长,森乎满谷   以吾一日长乎尔
D.而养生者取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墨竹赋》是以对话体结构全篇的一篇赋作。赋中借客之口赞美竹子,将竹子的禀赋与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写,既表现了竹子的特性,又展示了个人的胸襟。
B.与可指出画竹必须心随竹转,情与竹游,发掘竹的深层次的美韵。这段文字既是展示竹的神韵的美,也是表现画家胸襟的美,同时又是表现艺术构思的过程,情、理、物象结合得天衣无缝。
C.爱竹的与可留心观察竹子的变化,熟悉竹子的各种姿态,将求道之心、好道之心全放置于竹子。
D.文末借助客人之口,用庖丁解牛和轮扁斫轮这两个典故,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这个社会生活根本原则上。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莫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问偃息乎竹阴观竹之变也多矣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
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沈庆之,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也。兄敞之,为赵伦之征虏参军。庆之少有志力。孙恩之乱也,遣人寇武康,庆之未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荒扰之后,乡邑流散,庆之躬耕垄亩,勤苦自立。年三十,往襄阳省兄,伦之见而赏之。伦之子伯符时为竟陵太守,竟陵蛮屡为寇,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伯符由此致将帅之称。伯符去郡,又别讨西陵蛮,不与庆之相随,无功而反。永初二年,庆之除殿中员外将军,又随伯符隶到彦之北伐。伯符病归,仍隶檀道济。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上使领队防东掖门,稍得引接,出入禁省。寻转正员将军。及湛被收之夕,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上见而惊曰:“卿何意乃尔急装?”庆之曰:“夜半唤队主,不客缓服。”
元嘉十九年,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征西司马朱修之讨蛮失利,以庆之为建威将军,率众助修之。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庆之患头风,好著狐皮帽,群蛮恶之,号曰“苍头公”。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二十七年,太祖将北讨,庆之谏曰:“马步不敌,为日已久矣。将恐重辱王师,难以得志。”丹阳尹徐湛之、吏部尚书江湛并在坐,上使湛之等难庆之。庆之曰:“治国譬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上大笑。
鲁爽反,乃遣庆之济江讨爽。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庆之与薛安都等进与爽战,安都临阵斩爽。寻与柳元景俱开府仪同三司,辞。改封始兴郡公,户邑如故。庆之以年满七十,固请辞事,上嘉其意,许之。三年,司空竟陵王诞据广陵反,复以庆之为使持节,率众讨之。自四月至于七月,乃屠城斩诞。进庆之司空,又固让。
(节选自《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遣人寇武康寇:侵犯。
B.稍得引接稍:渐渐。
C.夜半唤队主,不容缓服缓:延迟。
D.事何由济济:成功。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沈庆之作战威武勇猛的一组是(3分)
①随乡族击之,由是以勇闻②庆之为设规略,每击破之
③道济还白太祖,称庆之忠谨晓兵④上开门召庆之.庆之戎服履袜缚绔入
⑤每见庆之军,辄畏惧曰:“苍头公已复来矣!”⑥爽闻庆之至,连营稍退,自留断后
A.①⑤⑥B.②④⑥C.②③④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庆之富有谋略,深得将领赏识。他跟随赵伦之的儿子伯符时,给他出谋划策,常常击退蛮人的进攻;后来他隶属檀道济,道济称赞他忠诚敬慎通晓兵法。
B.沈庆之忠心耿耿,保卫君王恭谨。太祖让他守卫禁宫,在刘湛被逮捕的晚上,太祖让庆之去叫禁卫军首领,庆之穿上戎装和袜子缚着裤子匆匆来到皇宫。
C.沈庆之直言敢谏,所奏切中要害。太祖想要北伐,向他征询意见,庆之说,己方步兵难与北方骑兵相抗,这种状况由来已久,如北伐恐君王部队将遭受失败。
D.沈庆之不求高位,多次推辞加封。因庆之战功卓著,深得皇帝信任,皇帝先封他开府仪同三司、又改封始兴郡公,平竟陵王后封他做司空,他都没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修之失律下狱,庆之专军进讨,大破缘沔诸蛮,禽生口七千人。(5分)
译文:
(2)庆之以年满七十,固请辞事,上嘉其意,许之。(5分)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郑辰,字文枢,浙江西安人。永乐四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江西安福民告谋逆事,命辰往廉之,具得诬状。福建番客杀人,复命辰往,止坐首恶,释其余。南京敕建报恩寺,役囚万人。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无实,无一得罪者。谷庶人谋不轨,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帝语方宾曰:“是真国家耳目臣矣。”
十六年超迁山西按察使,纠治贪浊不少贷。潞州盗起,有司以叛闻,诏发兵讨捕。辰方以事朝京师,奏曰:“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帝然之。还则屏驺从,亲入山谷抚谕。盗皆感泣,复为良民。礼部侍郎蔚绶转粟给山海军,辰统山西民辇任。民劳,多逋耗,绶令即山海贷偿之。展曰:“山西民贫而悍,急之恐生变。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用其言,卒无逋者。丁内艰归,军民诣御史乞留。御史以闻,服阕还旧任。
英宗即位,分遣大臣考察天下方面官。辰往四川、贵州、云南,悉奏罢其不职者。云南布政使周璟居妻丧,继娶。辰劾其有伤风教,璟坐免。正统二年,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堡塞。或议自大名开渠,引诸水通卫河,利灌输。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迁兵部左侍郎,与丰城侯李彬转饷宣府、大同。镇守都督谭广挠令,劾之,事以办。八年得风疾,告归。明年卒。
郑辰为人重义轻财。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在山西与同僚杜佥事有违言。杜卒,为治丧,资遣其妻子。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辰往廉之            廉:查访
B.纠治贪浊不少贷        贷:宽恕
C.急之恐生变            急:焦急
D.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  寝:停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明郑辰“为百姓着想”的一组是
①复命辰察之,尽得其踪迹②民苦徭役而已,请无发兵
③不如缓之,使自通有无④悉奏罢其不职者
⑤初登进士,产悉让兄弟⑥辰言劳民不便,事遂寝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⑤⑥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辰深得皇帝赞赏,称他为“国家耳目臣”。他曾奉皇命调查江西安福民告发的谋逆案以及谷庶人图谋不轨案。
B.郑辰对有问题的官员处置严厉。担任山西按察使时,他对贪官严惩不贷。英宗时,奉命前往地方考核官员,奏罢全部失职官吏。
C.郑辰对官员要求近于苛刻无情。云南布政使周璟妻子死后,续娶本是人之常情,但他却弹劾他有伤风化,让他丢了官。
D.郑辰为人重义轻财,不计嫌怨。虽与同僚发生过言语冲突,但在同僚死后,仍为他治丧,出资送他的妻儿返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蜚语言役夫谤讪,恐有变,命辰往验。
(2)奉命振南畿、河南饥。时河堤决,即命辰伺便修塞。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承勋,字立卿,嘉鱼人。有操执,为政不苛。承勋举弘治六年进士。由太湖知县迁南京刑部主事。历工部郎中,迁南昌知府。
正德六年,赣州贼犯新淦,执参政赵士贤。靖安贼据越王岭玛瑙岸,华林贼又陷瑞州。诸道兵不敢前。承勋督民兵剿,数有功。华林贼杀副使周宪,宪军大溃。承勋单骑入宪营,众乃复集。都御史陈金即檄承勋讨之。贼党王奇听抚,搜得其衷刃,纵使还。奇感泣,誓以死报。承勋令奇密入寨,说降其党为内应,而亲率所部登山。奇夜拔栅,官军奋而前,降者自内出,贼遂溃。已,从金斩贼渠罗光权、胡雪二,华林贼平。镇守中贵黎安诬承勋擅易贼首王浩八狱词,坐下吏。大理卿燕忠即讯,得白。三迁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十年春,大风昼晦,帝忧边事。承勋言:“去岁冰合,敌骑尽入河套。延、宁、固原皆当警备。甘肃军饷专仰河东,宜于兰州籴贮,以备缓急。曩河西患土鲁番,今亦卜喇又深入。两寇云扰,孤危益甚。套寇出入,并经庄浪。急宜缮塞设险,断臂截踵,使不得相合。兀良哈最近京师,不善抚,即门庭寇。云南安凤之叛,军民困敝,临安、蒙自盗贼复兴,旷日淹时,恐酿大患。交阯世子流寓老挝,异日归命请援,或据地求封,皆未可测。惟急用人理财,俾边鄙无虞。”帝嘉纳焉。
承勋沉毅有大略。帝所信任,自辅臣外,独承勋与胡世宁,大事辄咨访。二人亦孜孜奉国,知无不言。世宁卒半岁,承勋亦卒,帝深嗟悼。赠少保,谥康惠。所赉予,常典外,特赐白金、彩币、米蔬诸物。承勋官四十年,家无余资。其议“大礼”,亦与世宁相合云。(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节)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参政赵士贤                    执:抓住        
B.都御史陈金即檄承勋讨之      檄:声讨的文书
C.大理卿燕忠即讯,得白        白:昭雪冤情        
D.俾边鄙无虞                    俾:使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承勋作战有胆识的一组是
①有操执,为政不苛             ②承勋督民兵剿,数有功             ③都御史陈金即檄承勋讨之
④承勋单骑入宪营              ⑤说降其党为内应           ⑥从金斩贼渠罗光权、胡雪二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承勋有操守,为政不苛酷。考中进士后,他由太湖知县迁任南京刑部主事,后来又历任工部郎中、南昌知府等职。
B.李承勋作战有胆识有谋略。盗贼进犯之际,各道兵马不敢前往,李承勋率领部队进行围剿,并多次立功。
C.李承勋受到过诬陷。华林贼寇被扫平后,镇守宦官黎安诬陷李承勋擅自改动贼首王浩八的供词,辛亏大理卿燕忠替他昭雪。
D.李承勋沉着刚毅有远见。当时皇帝只信任李承勋和胡世宁,他们两人也兢兢业业报效国家。他们两人相继去世,皇帝深深地叹息哀伤。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党王奇听抚,搜得其衷刃,纵使还。
(2)急宜缮塞设险,断臂截踵,使不得相合。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张敷华,字公实,安福人。成化元年,与刘大夏愿就部曹。除兵部主事,历郎中。廉重不挠,名等于大夏。
十一年,出为浙江参议。景宁矿盗起,至数千人,敷华谕散之,执其魁十二人。居浙十余年,历布政使。弘治初,迁湖广。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以俯直资饿者。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中道奔丧,服闼还故宫。部内赋输大同,困于折价。敷华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民便之。改抚陕西,制婚娶、丧葬之式,纳民于礼。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延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日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
十二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高邮湖堤圮,浚深沟以杀水势。又筑宝应堤。民利赖焉。正德元年召为左都御史:其冬,大臣与言官请去刘瑾等,内阁力主之。帝犹豫,敷华乃上言:“陛下宴乐逸游,政令与诏旨相背,行事与成究交乖。今给事中刘蓓,御史朱延声、徐钰等连章论列,但付所司。英国公懋与臣等列名上请,但云‘朕自处置’。臣窃叹惑,请略言时政之弊。如四十万库藏已竭,而取用不已。六七岁童子何知,而招为勇士。织造已停,传奉已革,寻复如故。政令纷孥,弊端滋蔓。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疏入,不报。
既而朝事大变,宦官势益张。至除夕朝罢,忽传旨致仕。敷华即日就道。至徐州洪,坐小艇,触石几溺死。瑾恨未已,欲借湖广仓储 烂,坐以赃罪。修撰康海过瑾曰:“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与守随等榜名朝堂。明年六月病且革,衣冠揖家庙,就榻而卒。
敷华性刚介。弘治时,刘大夏常荐之,帝曰:“敷华诚佳,但为人太峻耳。”为部郎奉使,盗探其囊,得七金而已。 
(节选自《明史·张敷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等于大夏      等:相同
B.行事与成宪交乖  乖:背离
C.修撰康海过瑾日  过:过问
D.公忍相薄耶      薄:逼迫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困于折价                        纳民于礼
B.与刘大夏愿就部曹                忽传旨与畅守随俱致仕
C.如四十万库藏已竭,而取用不已    就榻而卒
D.其冬,大臣与言官请去刘瑾等      盗探其囊
3.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汁缚僧归。
B.妖憎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
C.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
D.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汁缚僧归。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敷华在处理景宁的矿贼闹事中,运用计谋,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捉拿头领归案。
B.张敷华整治好坍塌的高邮湖堤和修筑宝应堤,都让百姓从中获利。
C.张敷华等人上疏请求除去刘瑾的行为使刘瑾心生恨意,刘瑾后来想方设法诬陷张敷华。
D.张敷华在疏中指出皇帝的缺点,同时认为政策法令过于繁复,弊端就会滋生蔓延,要求皇帝要仔细审察。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六七岁童子何知,而招为勇士。
②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与守随等榜名朝堂。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敷华“为政惠民”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鞠养。尝与诸外兄弈棋,孝宽以其惰业,督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经史。
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宣帝为太子监国。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乱定,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
隋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寻拜都官尚书。后数载,转晋州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丝发之效。”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及陈平,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绩与子元书曰:“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会臣民,白骨还肉。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深堑,坐而待强援,绰有余力。何劳踵轻敝之俗,为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骁雄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隋书·皇甫绩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克躬励己                     克:克制
B.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         引:推荐
C.臣请预戎行                       预:参加
D.顾问不绝                         顾:照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绩三岁而孤                      坐而待强援
B.以臣度之                        俄以病乞骸骨
C.为外祖韦孝宽鞠养                为虚伪之辞
D.尝与诸外兄弈棋                  绩与子元书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B.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C.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D.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甫绩很小就失去了父亲,由他的外祖父韦孝宽抚育他。韦孝宽虽然很严厉,可是对皇甫绩因下棋而耽误学业没有过多指责。
B.卫剌王作乱的时候,皇甫绩没有像其他大臣一样逃走,反而奋勇赴难,因此受到文帝的嘉奖。
C.皇甫绩在隋朝曾历任豫州刺史、都官尚书、晋州刺史、苏州刺史,后来在打败叛军后又出任信州总管和十二州诸军事之职。
D.顾子元一向感激皇甫绩的恩典,在两军相持之时,送上酒肉。后来在收阅皇甫绩书信后,在城下向皇甫绩谢罪。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
②文帝嘉其壮志,劳而遣之。
(2)从文章中找出两个能体现皇甫绩“忠于皇室”的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杨云翼,字之美。云翼天资颖悟,初学语辄画地作字,日诵数千言。登明昌五年进士第一,词赋亦中乙科。泰和七年,授东京路按察司事,因召见,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旨。
贞佑四年,大元及西夏兵入鄜延,朝议以蒲察阿里不孙为副元帅以御之。云翼言:“蒲察阿里不孙者,言浮于实。用之必误大事。”不听,后果败。时右丞相高琪当国,人有请榷①油者,高琪主之甚力,诏集百官议,高夔等二十六人同声曰:“可。”云翼独与赵秉文、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寝。高琪后以事谴之,云翼不恤也。兴定三年,筑京师城,役兵民数万,夏秋之交病者相籍,云翼躬自调护,多所全济。军兴以来,入粟补官及以战功迁授者,事定之后,有司苛为程式,或小有不合辄罢去,云翼奏曰:“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是年十一月,宗室承立参知政事,大臣言其不法,诏云翼鞫之,狱具,廷奏曰:“承立
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其功如此,而承立之罪如彼,愿陛下明其功罪以诛赏之,则天下知所劝惩矣。自余小失,何足追咎。”承立由是免官,合达遂掌机务。
当时朝士,廷议之际多不尽言,顾望依违,浸以成俗。云翼尝患风痹,至是稍愈,上亲问愈之之方,对曰:“但治心耳。心和则邪气不干,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上矍然,知其为医谏也。
云翼天性雅重,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其于国家之事,知无不言。
①榷:专卖。
(选自《金史・杨云翼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章宗咨以当世之务,称旨     称:符合
B.时戬等数人以为不可,议遂寝 寝:搁置
C.云翼不恤也                恤:顾及
D.至是稍愈                  稍:稍微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章宗咨以当世之务          ②高琪后以事谴之
B.①蒲察阿里不孙者,言浮于实  ②入粟补宫及以战功迁授者
C.①则天下知所劝惩矣          ②其待人则宽
D.①廷议之际多不尽言          ②上亲问愈之之方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B。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C.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D.承立所坐皆细/事不足问/向大兵掠平凉/以西数州皆破/承立坐拥强兵/瞻望不进/鄜延完颜合达以孤城当兵冲/屡立战绩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云翼天资聪慧,刚学会说话便在地上写字,每天能诵读几千字的文章。后来他考中了进士第一,词赋考试也中了乙科。
B.有人请求实行油料专卖,高琪竭力赞同,诏令聚集百官商议此事时,杨云翼等人却对此表示反对,高琪为此怀恨在心。
C.兴定三年,有数万士兵参与了筑建京师城,夏秋之交,很多士兵接连患病,杨云翼亲自调药护理,从而救活了许多人。
D.皇上让杨云翼去审问宗室承立。云翼审问后奏报说,承立现在所犯的过失还不足以治罪,但皇上应追究他过去的问题。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赏罚国之大信,此辈宜从宽录,以劝将来。 (3分)
②治国亦然,人君先正其心,则朝廷百官莫不一于正矣。 (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杨云翼“知无不言”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所染
《墨子》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下,功名蔽天地。举天下之仁义显人,必称此四王者。
夏桀染于干辛、推哆,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厉王染于厉公长父、荣夷终,幽王染于傅公夷、蔡公毂。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
齐桓染于管仲、鲍叔,晋文染于舅犯、高偃,楚庄染于孙叔、沈尹,吴阖闾染于伍员、文义,越勾践染于范蠡、大夫种。此五君者所染当,故霸诸侯,功名传于后世。
范吉射染于长柳朔、王胜,中行寅染于藉秦、高强,吴夫差染于王孙雒、太宰嚭,智伯摇染于智国、张武,中山尚染于魏义、偃长,宋康染于唐鞅、佃不礼。此六君者所染不当,故国家残亡,身为刑戮,宗庙破灭,绝无后类,君臣离散,民人流亡。举天下之贪暴苛扰者,必称此六君也。
凡君之所以安者何也?以其行理也。行理性于染当。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此六君者,非不重其国、爱其身也,以不知要故也。不知要者,所染不当也。
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则家日损,身日危,名日辱,处官失其理矣,则子西、易牙、竖刀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注释】①:堪通湛,浸染之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染于苍则苍   苍:深青色
B.宗庙破灭,绝无后类   绝:全然
C.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   淳谨:敦厚谨慎
D.其友皆好矜奋,创作比周   比周:结党营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舜染于许由、伯阳   不求闻达于诸侯。
B.此五君者所染当   又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以其行理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墨子以“必择所堪,必谨所堪”,结束全篇,言辞恳切。墨子悲天悯人,谆谆教诲,告诫要交友得当,国君要用人得当。
B.《所染》篇以染丝为喻,说明天子、诸侯、大夫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
C.《所染》文气贯穿,前后的说理具有一致性。所举基本都是正反两例,将圣王和暴君,贤臣和好佞基本相对。
D.墨子将国君比作丝,将臣比作染料。有良臣辅佐则“染当”,“染当”则顺天理而行,顺天理而行则可“功名蔽天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四王者所染不当,故国残身死,为天下僇。举天下不义辱人,必称此四王者。(5分)
(2)故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不能为君者,伤形费神,愁心劳意;然国逾危,身逾辱。(5分)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通,字学古,吉水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巡按四川。都指挥郭赟与清军御史汪琳中交通为好利,通劾奏,逮治之。三殿灾,偕同官何忠等极陈时政阙失。忤旨,出为交耻清化知州。
宣德元年,黎利反,王通战败,擅传檄割清化、迤南畀贼。贼方围清化,通与指挥打忠坚守,乘间破贼,杀伤甚众。贼将遁而檄至,通曰:“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乃与忠益固守。贼久攻不下,令降将蔡福说降,通登陴大骂。贼知城不可拔,引去。及还京,宣宗大奖劳之。
景帝监国,以于谦、陈循荐,起兵部员外郎,守居庸关。俄进郎中。帝即位,进右副都御史。也先犯京师,别部攻居庸甚急。天大寒,通汲水灌城,水坚不得近。七日遁走,追击破之。
景泰元年召还。时杨洪督京营,命通参军务兼理院事。言:“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向者德胜等门外不知斩馘几何,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辇下且然,何况塞外。且韩信起自行伍,穰苴拔于寒微,宜博搜将士中如信、苴者,与议军事。若今腰玉珥貂,皆苟全性命保爵禄之人,憎贤忌才,能言而不能行,未足与议也。”意盖诋谦与石亨辈。谦疏辨,言:“概责边报不实,果有警,不奏必致误事。德胜门外官军升级,惟武清侯石亨功次册当先者万九千八百余人,及阵亡三千余人而已,安所得六万之多?通以为滥,宜将臣及亨等升爵削夺。有如韩信、穰苴者,乞即命指荐,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疏下廷议。廷臣共言谦及石亨、杨洪实堪其任;又谓通志在灭贼,无他。帝两解之。寻敕谦录功,不得如从前冒滥,盖因通言而发也。给事中覃浩等言通本以知兵用,不宜理院事,乃解其兼职。
塞上军民多为寇所掠。通请榜诸边能自归者,军免戍守三年,民复徭役终身。又请悬封爵重赏,募能擒斩也先、伯颜帖木儿、喜宁者。已,又言:“古之将帅务搜拔众才,如知山川形势者可使导军,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能风角鸟占者可使备变。今军中未见其人,乞敕廷臣各举所知,命总兵官杨洪、副将孙镗同臣考验。”诏皆行之。
天顺三年致仕。成化六年卒。赐祭葬如例。
(节选自《明史·罗通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忤旨,出为交耻清化知州    杵:抵触,不顺从
B.贼知城不可拔              拔:攻取
C.并罢臣营务,俾专治部事    俾:使
D.民复徭役终身              复:恢复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与忠益固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而获官者至六万六千余人   泉涓涓而始流
C.未足与议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D.能腾高越险者可使觇敌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通是吉水人,永乐十年中进士。担任御史职务时,罗通发现都指挥使郭赞和清军御史汪琳中互相勾结就上奏弹劾,朝廷逮捕并治了郭赞的罪。
B.宣德元年,罗通与指挥打忠在王通战败割让土地给黎利的情况下,坚守清化城,打败了叛军的进攻。回到京城后罗通受到宣宗皇帝的奖赏和犒劳。
C.罗通在景泰元年参知军务并兼理都察院时,曾经上疏要求严肃军纪,杜绝冒领军功,同时建议从军中选拔优秀人才。皇帝听从了罗通的建议。
D.罗通曾经请求皇帝用高官厚禄招募能够擒杀也先、伯颜帖木儿和喜宁的人。不久,罗通又进言希望能选拔那些具备引导、侦查和预警等才能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将遁而檄至,通日:“吾辈杀贼多,出城必无全理,与就缚,曷若尽忠死。”
(2)诸边报警,率由守将畏征调,饰诈以惑朝廷,遇贼数十辄称杀败数千。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移山海关饬兵备      饬:整齐
B.无嫌于东林          嫌:仇怨
C.帝异其才            异: 奇怪
D.朝士尤洪承畴纵贼    尤:尤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其乡人为讼冤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以解散其党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既已任之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D.帝可其奏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B.中原发生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C.杨嗣昌因为其他官员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他人承担过错,并自荐代替他人,皇帝不答应。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
4.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
(3)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清】吴奎
府君讳阙,字舜举,世著籍彭城之滕县。君少举进士,以父任太庙斋郎,不乐仕宦。学通古今,重意气然诺,西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
君虽隐居,常慨然而有忧世之志,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士大夫尤以此多之。仁宗始封昇王。君至京师,上书请问言事章,圣召对于便殿,进曰:“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闻,帝心喜之。执政者曰:“位卑而言高,僭也。”罢之。君曰:“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李文定与君雅厚,先是,刘随为谏官,以刚直忤,时摈于外。文定时作相,有不足于随者,不与之进。君因曰:“公之为德也,奚于正则否?”文定曰:“正人为谁?”君曰:“刘随也。”文定嘉纳其言,即选随于朝。夏戎叛,命君复诣阙,上攻守十有二,谓所见曰:“国家有事于边鄙,师久无功,天下共其劳。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是时,公卿重人如蔡文忠范补之辈十数公,皆与君交厚善。富丞相在东平,欲辟君参佐。君曰:“吾老矣,不能事人。”并帅孙元规复致意,亦以是辞焉。嘉祐四年五月三日卒。年七十有八。
君为人仁而尤孝。先君卒京师,徒跣扶柩以归。居乡里恂恂如也,唯谨而。赀素赡而好施。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而弥知其所存必曰“君子也”。矜寡废疾,日月给薪饩,冬予苎絮。岁饥出粟赈乏绝。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多所济活;死不能举,为之衣榇,凡掩藏暴胔且数千。平生未尝断杀生物之命,昆虫草芥之细莫之伤也。将启手足,顾诸子训以孝悌忠恕,一不及于家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            便:便利
B.士大夫尤以此多之          多:称赞
C.欲辟君参佐                辟:征召
D.有遗稚乳于路,收而字之    字:命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四方之英才名士从之游/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B.圣召对于便殿/寡人之于国也
C.以刚直忤,时摈于外/焉用亡郑以备邻
D.智者宜效其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3.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府君为官态度的一项是(   )
A.见时事有未便者,辄以劝于朝廷,不敢为私议
B.位卑而言高,僭也
C.致吾心而已矣,吾何求哉
D.智者宜效其谋,勇者当致其力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阙年龄很轻就考中了进士,并且因为父亲的原因,被任命做了太庙斋郎,但是他不喜欢做官,因而就辞官了。
B.时阙虽然隐居,但是常常慷慨自任,有忧国忧民的志向,看到有对国家不利的事情,便向朝廷进谏,不敢私下里议论。
C.刘随很正直,但是因为刚直触怒了皇上,被发配到外地做官,李文定做丞相,不愿意重用刘随,时阙帮助刘随,向李文定说好话,李文定重用了刘随。
D.时阙尊重生命,乐善好施,总是帮助救济百姓,常被人称为“长者”或“君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昇王宜日侍御所,预闻政事,以资其聪明。且使天下早熟其睿。
(2)吾虽一命,微且远,思虑所及,不可不自尽。
(3)羁旅之士造者如归,人一见者必曰“长者也”。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浮槎山水记              欧阳修
浮槎山,在慎县南三十五里,或曰浮巢山,或曰浮巢二山,其事出于浮图、老子之徒荒怪诞幻之说。其上有泉,自前世论水者皆弗道。 
余尝读《茶经》,爱陆羽善言水。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又新妄狂险谲之士,其言难信,颇疑非羽之说。及得浮槎山水,然后益以羽为知水者。浮槎与龙池山,皆在庐州界中,较其水味,不及浮槎远甚。而又新所记,以龙池为第十,浮槎之水,弃而不录,以此知其所失多矣。羽则不然,其论曰:“山水上,江次之,井为下。山水,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浮槎之水,发自李侯。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一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李侯折节好学,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凡物不能自见而待人以彰者,有矣;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故余为志其事,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三年二月二十有四日,庐陵欧阳修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                         致:获取
B.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                     厌:通“魇”,满足
C.喜交贤士,敏于为政,所至有能名             敏:机智、聪明
D.俾世知斯泉发自李侯始也                     俾: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以此知其所失多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其言虽简,而于论水尽矣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C.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凡物未必可贵而因人以重者,亦有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得张又新《水记》,载刘伯刍、李季卿所列水次第,以为得之于羽,然以《茶经》考之,皆不合。
(2)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4.第Ⅰ卷文言文中,欧阳修称赞李侯是个“贤达”的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李侯“贤达”的具体表现?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
(选自《新序·杂事》)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宋仪望,字望之,吉安永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吴县知县。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禁火葬,创子游祠,建书院,惠绩甚著。征授御史。劾大将军仇鸾挟寇自重,疏留中。已,陈时务十二策。巡盐河东,请开桑乾河通宣、大饷道,言:“河发源金龙池,下甕城驿古定桥,会众水,东流千余里,入卢沟桥。其间惟大同卜村有丛石,宣府黑龙湾石崖稍险,然不逾五十里,水浅者犹二三尺,疏凿甚易。曩大同巡抚侯钺尝乘小艇赴怀来,历卜村、黑龙湾,安行无虞。又自怀来溯流,载米三十石达之古定河,足利漕可徵。”时方行穵运〔注〕,率三十石致一石。仪望疏至,下廷议。兵部尚书聂豹言:“河成便漕,兼制敌骑。”工部尚书欧阳必进言:“道远役重。”遂报罢。
仪望寻省母归。还朝,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鹗被逮。二人皆严嵩私人,嵩由是不悦。及受命督三殿门工,嵩子世蕃私贾人金,属必进俾与工事,仪望执不可。工竣,叙劳,擢大理右寺丞。世蕃以为德,仪望请急归,无所谢,世蕃益怒。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嵩败,擢霸州兵备佥事。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进大名兵备副使,改福建。与总兵官戚继光合兵破倭,因列海防善后事。诏从其请。隆庆二年,吏部尚书杨博欲黜仪望,考功郎刘一儒持之,乃镌二秩,补四川佥事。四迁大理少卿。
万历二年,张居正当国,雅知仪望才,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诸府。奏减属郡灾赋。海警稍定,将吏讳言兵,仪望与副使王叔果修战备。倭果至,御之黑水洋,斩获多,进右副都御史。先有诏雪建文诸臣,仪望创表忠祠祀之南京。宋忠臣杨邦乂,仪望乡人也,葬江宁,岁久渐湮,仪望为封其墓,载其祠祀典。故太常卿袁洪愈、祭酒姜宝皆不为居正所喜,仪望荐之朝,渐失居正意。四年,稍迁南京大理卿。逾年改北,被劾罢归。
仪望少师聂豹,私淑王守仁,又从邹守益、欧阳德、罗洪先游。守仁从祀,仪望有力焉。家居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一五》)
【注】穵(yà)运:明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三十石致一石             率:大抵
B.发胡宗宪、阮鹗奸贪状       发:发现
C.仪望执不可                 执:坚持
D.请城涿州,除马户逋税       城:筑城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因列海防善后事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B.乃镌二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载其祠祀典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仪望有力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输白粮京师,辄破家,仪望令诸区各出公田,计役授田赡之。
(2)会灾异考察京官,必进迁吏部,遂坐以浮躁,贬夷陵判官。
4.文中,传主宋仪望是怎样为官的?请简要概括。
5.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
(《吕氏春秋·贵直论第三》)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也。
钦宗即位,拜少宰。金人犯京师,朝廷议割三镇,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邦昌力主和议,不意身自为质,及行,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不许。明年春,金营文书来,令推异姓堪为人主者从军前备礼册命。留守孙傅等表请立赵氏。金人怒,劫傅等召百官杂议,众莫敢出声,相视久之,乃曰:“今日当勉强应命,举在军前者一人。”尚书员外郎宋齐愈书“张邦昌”三字示之,遂定议。王时雍时为留守,再集百官诣秘书省,至即闭省门,以兵环之,谕众以立邦昌,众意唯唯。邦昌始欲引决,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邦昌北向拜舞受册,即伪位,僭号大楚。时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东面拱立。是日,风霾,日晕无光。百官惨沮,邦昌亦变色。见百官称“予”,手诏曰“手书”。独时雍每言事邦昌前,辄称“臣启陛下”,邦昌斥之。
金人将退师,邦昌诣金营祖别,起居悉如常仪,士庶观者无不感怆。金师既还,邦昌降手书赦天下。吕好问谓邦昌曰:“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康王居外久,众所归心,曷不推戴之?”邦昌从之,乃遣蒋师愈赍书于康王自陈:“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王询师愈等,具知所由,乃报书邦昌。书既下,中外大说。
王即皇帝位,相李纲。纲上书极论:“国破而资之以为利,君辱而攘之以为荣。建邦四十余日,逮金人之既退,方降赦以收恩。是宜肆诸市朝,以为乱臣贼子之戒。”又力言:“邦昌已僭逆,岂可留之朝廷,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高宗乃诏数邦昌罪,赐死潭州。  
(删节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俾邦昌为质于金以求成            质:人质
B.乃要钦宗署御批无变割地议        要:请求
C.国破而资之以为利                资:借助
D.是宜肆诸市朝                    肆:陈列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邦昌“僭逆”的一组是
①不意身自为质                     ②邦昌但东面拱立
③谕众以立邦昌                     ④见百官称“予”
⑤邦昌降手书赦天下                 ⑥使道路目为故天子哉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人要求推举张邦昌为新君主时,百官想法不同。留守孙傅等人想立姓赵的人,其他人则想从战场上举荐一人敷衍了事。
B.张邦昌即伪位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开始他还想以死抗争,但后来在别人劝说下为了保全一城人的性命而被迫服从即位。
C.金人退兵时,张邦昌做出了令很多人感慨悲伤的事情。他到金人营中举行了祭祀路神的送别仪式,还按照天子礼仪行事。
D.李纲的进言对宋高宗处死张邦昌起了重要作用。李纲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张邦昌行事的性质和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情归公者,劫于金人之威耳,金人既去,能复有今日乎?
(2)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②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③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
材料①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_思想。
材料②③是对《论语·泰伯》原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两种不同的断句。根据材料①中孔子的思想,你同意哪一种断法,为什么?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钱神问对
【清】戴名世
有神色赤而目方,刺其面为文,立中衢,臭达于远。众皆拜,祈请甚笃,或咄咄叹息不已。戴子见之,前问神,神具以名对。戴子笑曰:“吾闻汝久矣,汝固若是而已者耶,其何以动众如是甚也?”神曰:“吾行游天下,靡人不畏,罔敢不恭,子顾且云云,岂有说乎?”
戴子曰:“吾数汝之罪,则镕汝使化而毒未歇,锉汝使折而害无救也。”神怒曰:“余固知孺子不足怜,今偶相遭而众辱我。且夫吾之为功也,薄海内外,苟非余则戚戚嗟嗟①,窘然而无以生。一二迂妄者吾避去,自余诸公贵人,皆孳孳②慕余,手摩而目属,以及庶民卑贱之流,无不愿为我死者。吾岂有求于世哉?世求我而已耳。是故官吏非吾不乐,商贾非吾不通,交游非吾不厚,文章非吾不贵,亲戚非吾不和。有吾则生,无吾则死。是故盗我者县官有禁,牟我者锱铢不遗,诚明夫利害之分,而审夫得失之势也。子何以云尔乎?请勿复敢见子矣。”
戴子曰:“固也,吾试且略言之。昔者生民之初,浑浑噩噩,数千百年间,耕田凿井,衣衣食食,天下太平,安乐无事。当是时,岂有汝哉?自汝出而轻重其制,铢两其名,方圆其象,流传人间,惑乱民志,万端俱起。于是庸夫之目以汝为重轻,奸人之手以汝为上下。或执鞭乞哀流汗相属不然设心计走坑险蒙死侥幸损人益己互相攘夺。或至犯科作奸,椎牛发冢,聚为博弈,出为盗贼。至于官之得失,政以贿成,敲骨吸髓,转相吞噬,而天下之死于汝者不可胜数也!汝独纷纷然奔走天下,颠倒豪杰,败坏世俗,徒以其臭薰蒸海内。气之所感,积为迷惑之疾,见之者慕,闻之者思,得之者喜,失之者悲,有无不平,贪吝接踵,而充塞仁义,障蔽日月,使天下伥伥乎无所之,而惟汝之是从。”
神曰:“子言固然,然余之道,此乃其所以为神也,汝乌足以知之?”因仰而嘻笑,俯而却走,伸目四顾,举手而别,众共拥之以去。
(选自《戴名世集》有删改)
【注】①戚戚嗟嗟:悲戚哀叹的声音。②孳孳:同“孜孜”,勤勉。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皆拜,祈请甚笃笃:虔诚
B.吾数汝之罪数:计算
C.皆孳孳慕余,手摩而且属属:专注
D.颠倒豪杰,败坏世俗颠倒:使……迷乱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神色赤而目方不患寡而患不均
B.且夫吾之为功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苟非余则戚戚嗟嗟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至于官之得失,政以贿成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塑造的钱神充满铜臭味,流毒民间、祸害世风而自吹有大功,面对他人的指斥则恼羞成怒,盛气凌人。
B.全篇以对话形式展开,自然流畅,寓意精警,借戴子之口,批判了金钱崇拜的恶浊世俗,讽刺了钱神的残酷、贪婪和卑鄙。
C.语言亦庄亦谐,描写形象生动,结尾处仅用“仰、俯、伸、举”四个动词,钱神洋洋自得、目空一切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D.本文放言纵论,汪洋恣肆,大量运用排比以及骈散结合的手法,使文章富于气势,音调锵铿,富于节奏感。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或执鞭乞哀流汗相属不然设心计走坑险蒙死侥幸损人益己互相攘夺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固知孺子不足怜,今偶相遭而众辱我。
②是故盗我者县官有禁,牟我者锱铢不遗,诚明夫利害之分,而审夫得失之势也。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阿留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均匀。②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     应:照看
B.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举:举出,说出
C.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       固:实在
D.实元素之能容也               容:收容,容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家人为之哄然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何黯黑若是也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C.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D.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阿留生性痴呆无规矩,但周元素一直收养他。他曾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主人因此而冲他发怒。
B.阿留负责看家、照顾柳树都发生一些可笑的事情,但对于绘画、调色很有天赋,周元素因此“专任之”,终身用他。
C.文章为阿留作传,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想到了樗栎、沙石等其他看似无用之物,最终得出了天地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文章由周元素能容人、用人说开去,借以讽喻当权者也应像周元素一样,能任用天下的士人,用人当用其所长。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汝善是,何烦我为?(3分)
(2)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4分)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零陵三亭记
(唐)柳宗元
邑之有观游,或者以为非政,是大不然。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零陵县东有山麓,泉出石中,沮洳污涂,群畜食焉,墙藩以蔽之,为县者积数十人,莫知发视。河东薛存义,以吏能闻荆楚间,潭部举之,假湘源令。会零陵政赋扰,民讼于牧,推能济弊,来莅兹邑。遁逃复还,愁痛笑歌,逋租匿役,期月辨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民既卒税,相与欢归道途,迎贺里闾。门不施胥交之席,耳不闻鼓之音。鸡豚糗醑,得及宗族。州牧尚焉,旁邑仿焉。
然而未尝以剧自挠,山水鸟鱼之乐,淡然自若也。乃发墙藩,驱群畜,决疏沮洳,搜剔山麓,万石如林,积拗为池。爰有嘉木美卉,垂水嘉峰,珑玲萧条,清风自生,翠烟自留,不植而遂。鱼乐广闲,鸟慕静深,别孕巢穴,沉浮啸萃,不蓄而富。伐木坠江,流于邑门;陶土以埴,亦在署侧;人无劳力,工得以利。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更衣膳饔,列置备具,宾以燕好,旅以馆舍。高明游息之道,具于是邑,由薛为首。
在昔裨湛谋野而获,宓子弹琴而理。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夫观游者,果为政之具欤?薛之志,其果出于是欤?及其弊也,则以玩替政,以荒去理。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予爱其始而欲久其道,乃撰其事以书于石。薛拜子曰:「吾志也。」遂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湘源令   担任
B.逋租匿役   逃避
C.乃发墙藩   拆除
D.具于是邑   完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吏能闻荆楚间        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B.群畜食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为县者积数十人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宓子弹琴而理          顺流而东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定有游乐场所,高雅的设施,使他清明宁静心境平和,常常能够舒适安逸,这样才能思路通顺办事有效率。
B.薛存义到零陵主持政事,混乱的局面得到安定,百姓交纳完赋税,一起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乡里父老迎接庆贺。州中长官对此嘉奖,邻郡纷纷效仿。
C.薛存义从不因繁重的政务而自我困扰,安闲恬适地享受着山水的乐趣。修建三亭,友好地接待宾客,把客人安置在旅馆,高雅的消遣方式,应该从薛存义开始的。
D.因为玩乐而荒废了政事,因为荒废了政事而放弃了治理。所以薛存义的做法不可能给人民带来福气,作者写这件事是想告诉后来人为政与观游不可兼得。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气愤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乃作三亭,陟降晦明,高者冠山巅,下者俯清池。
(2) 使继是者咸有薛之志,则邑民之福,其可既乎?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仲兄①字文甫说
(宋)苏洵
淘读《易》至《涣》之六四曰:“涣其群,元吉②。”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③。盖余仲兄名涣,而字公群,则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涤荡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无为我易之?”淘曰:“唯。”既而曰:“请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尝见夫水与风乎?油然而行,渊然而留,浮洄汪洋,满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风实起之。蓬蓬然而发乎太空,不终日而行乎四方,荡乎其无形,飘乎其远来,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今夫风水之相遭乎大泽之陂也,纡馀委蛇,蜿蜒沦涟,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鳞,疾而如驰,徐而如徊,揖让旋辟,相顾而不前,其繁如毅,其乱如雾,纷纭郁扰,百里若一。汩乎顺流,至乎沧海之滨,滂薄汹涌,号怒相轧,交横绸缪,放乎空虚,掉乎无垠,横流逆折,溃旋倾侧,宛转胶戾,回者如轮,萦者如带,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鹭,跃者如鲤,殊状异态,而风水之极观备矣。故曰:“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风之文也。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昔者君子之处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则天下以为贤;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则天下以为口实。呜呼!此不可与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注】①仲兄:二哥,指苏涣。苏洵有两个哥哥,长兄名澹,仲兄名涣。②涣:《周易》中的卦名。元吉,大福,大吉利。③群者:指各种险害。混一:统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蹙而如鳞         蹙:收缩,密集。
B.相顾而不前       顾:看,对视。
C.岂有求乎文哉     文:文章。
D.则天下以为口实   口实:谈话的资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圣人所欲涣以混一天下者也  退论书策以舒其愤
B.且兄尝见夫水与风乎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C.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      激于义而死焉
D.昔者君子之处于世          凌万顷之茫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此二物者,岂有求乎文哉?无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比喻作家创作文章的过程,这体现了作者崇尚自然、反对雕琢的文学观。
B.文章记述为仲兄改字号事,在讲述改字文甫的理由时,作者借题发挥,阐述了为文贵乎物之相使的文艺思想,即“‘风行水上涣。’此亦天下至文”。
C.全文从“改字号”入手,以《易》中爻辞为纲,先写风、水的个性,再极写风水相激的“殊状异态”,然后由此生发议论,构思巧妙,结构缜密。
D.文章描绘风水相激采用了比拟铺排的手法,妙喻连篇,穷形尽相,气势充沛,用风水相激自然成文论证不能不为之文才是天下之至文的道理。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夫玉非不温然美矣而不得以为文刻镂组绣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论乎自然故夫天下之无营而文生之者唯水与风而已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往而不知其迹之所存者,是风也,而水实形之。
(2)二物者非能为文,而不能不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间也。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独乐园记①
(宋)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巢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辟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②,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若象鼻;自是分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秀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紝采药,操斧剖竹,临高纵目,逍遥相羊,唯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之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有删改)
【注】①宋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反对新法出知永兴军,后退居洛阳编修《资治通鉴》。熙宁六年,购地二十亩,筑园。②区:处,所。③柅: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                    家:安家  
B.南北列轩牖                            轩:高大
C.所病者学之未至                        病:耻辱
D.迂叟谢曰                              谢:道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各尽其分而安之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B.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C.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乐”之所求,情况不同,人各有异,需要的是“各尽其分而安之”,因此,自己身为迂叟,既非王公,又非圣贤,“独乐”可也。
B.作者采用赋文手法,对独乐园的介绍不厌其详、铺陈无遗,但这种铺述又并非杂芜堆砌,而是井然有序地逐一推出,俨然一幅布局清晰可见的全景图。
C.最后一段,作者设难而诘,自贱其身,自贬其乐,以退为进,连用设问,寓雄辩于问答之中,层层守攻,理直气壮地说明“独乐”可也。
D.作者“记”独乐园意在抒发“独乐”之情,而这种看似与世无争的“独乐”之情,实则是与世抗争的另一种形式,其自贬自责及自乐正是对时局不满的发泄。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
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4分)

来源:备战2014高频考点与最新模拟专题11文言文阅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