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yǔ)偻美(pì)印(luò) 飞流急(tuān)
B.广(xiá)威(shè)选(shāi)为人知(xiān)
C.刮(ɡòu)除(tuì)得(chěnɡ)残羹冷(zhì)
D.制(qián) 咀(jiáo)攻(jié) 贬不一(bāo)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作品之所以能够穿越时代、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在于它对旧中国社会群体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可谓独具只眼。比如,《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在于它对几千年积淀的国民性的分析入木三分,更在于历经蹉跎岁月之后,它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显其尖锐。

A.坚不可摧  B.独具只眼 C.入木三分 D.蹉跎岁月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①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纾:解除②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悲:同情
B.①敛赀财以送其行   敛:征收赋税②而又有剪发杜门 杜:闭、塞
C.①将崇极天之峻  崇:推崇②情不胜其欲胜:禁得住
D.①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嫌隙②披帷西向立披:分开,掀开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部2013年8月22日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下面是部分朋友对“史上最严”的减负新规的评论,请你针对网友的评论,提炼出“减负”效果不理想的四条原因。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10个字。
@“踏雪寻镅75”:减负新规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首要原因是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压力带来的社会焦虑与急功近利心态,这个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
@“渡西死亡”:建议真正取消重点校、重点班,严格就近入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肩负起责任。
@“ts10000”:现在课程改革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弄得一人上学,全家繁忙。我是大学毕业生,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他的作业有时我都辅导不了,比如成语接龙什么的。
@“长沙网友”: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学制,提倡全面发展,拒绝一考定终身。
@“向玉36158”:减负迟迟不能见效,和政府部门抓升学率息息相关。建议建立规章制度,严防地方片面抓升学率。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8月22日18版)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2014年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阅读日”。某媒体机构曾对中国人的阅读现状作了相关调查,其中两项数据如下:
材料一: 2012年中国人纸质图书的平均阅读量(统计对象为18-70周岁人群)

专业图书(本)
新闻娱乐报刊(份)
其它期刊(份)
4.39
77.2
6.56

材料二:2012年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对比(单位:本)

以色列
韩国
日本
美国
中国
64
11
8.45
7
4.39

⑴ 以上两则材料中的统计数字,反映了中国人在阅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⑵请你为“阅读日”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文后各题。
(一)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二)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赵璧,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明·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节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召有司图案:同“按”,按照 B.相如广成传舍:安置
C.大王弗予城而赵璧绐:欺骗 D.一胜而相如族:灭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②使其从者衣褐
B.①臣固知大王弗予城也②蔺相如获全于璧也,天也
C.①今奈何使舍人怀逃之②且秦强赵弱
D.①夫秦王既按图予城②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

以下对两组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池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池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池,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池,又会失信于天下,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相关课文中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过山村
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
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说明。
“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
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4)                     ,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渡扬子江》)
(5)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6)忧劳可以兴国,                      。(欧阳修《伶官传序》)
(7)有善始者实繁,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8)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人体模特儿玛利亚
席慕容
在布鲁塞尔学画的时候,早上都是人体写生的课,画室里经常有两三个模特儿摆姿势给我们画。他们之中大多数的模特儿都有了好几年的经验,也都很敬业。每天准时来,准时走,只要一到上课时间,一走上他的位置,一摆好姿势,他就不再说话也不再动作,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安静沉稳得如一具雕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忍受那个叫做玛利亚的模特儿的原因了。因为她不但常常迟到,常常借故早退,并且,摆姿势的时候,从来不能让我们满意。如果是坐着的姿势的话,还勉强对付。可是,因为她有着一副长而瘦削的身材,所以教授常常要求她摆出站立的姿势。因此,多半的时间,她都是站着的。在开始的五分到十分钟里面,她还算合作,还能努力地保持直立的姿势,努力地睁大她那很黑很深的眼睛,但是,只要时间稍微久一点,她就开始摇晃了,眼睛也时开时闭,有时候还会自说自话起来。
在那个时候,同学们就开始低声埋怨,我也会一阵一阵地觉得烦躁。平常的我可以开玩笑,可以容忍一切的散漫和疏忽;但是,站在画布前的我,尤其是那个二十二三岁时年轻气盛的我,是绝对不能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的。
当然,在起初的时候,我还是尽量容忍。可是,到那一天,我实在是受不了了。那天,上课的时候,爱玛带了几个橘子来,那是个教授不在的上午,画室里自然就活泼了一点。爱玛剥橘子给我们吃,画室里充满了橘子皮的香气。
这个时候,玛利亚忽然说话了,就在木制的高高的写生台上,她向爱玛说:“请你给我一点橘子皮吃好吗?”
大家都有点吃惊,很少有正在工作中的模特儿会开口说话,并且开口要东西吃的,而且要的是橘子的皮!爱玛有点不好意思,赶快递给她几瓣橘子,但是,玛利亚不要,她只要橘子皮,她说:“我喜欢吃橘子皮,可以提神。”
全班都哄笑了起来。真的啊,这个老爱打瞌睡的玛利亚实在是需要提提神的啊!
而我的忍耐已经达到极限了!整个早上,对画室里的嘈杂,对玛利亚的不合作,对正在画的那张画的毫无进展,对这所有一切的不满都在这个时候爆发了出来。我把笔摔进画箱里,把画箱用力地大声地关上,然后拿着画布气冲冲地走出画室。无论如何,这样一个本来可以用功的早上是完全浪费了。 
晚上,在宿舍里,在灯下,我又把那张画再拿出来端详,想看一看还有些什么可以努力或者补救的办法。画布上的玛利亚面对着我。其实,如果不是这样瘦削和无神的话,她的轮廓应该可以算是很美丽的。
隔壁的阿丽丝跑过来找我聊天,她是一间公立医院的护士。那天晚上,她一看那张画就叫了起来:“我的天!你把她画得真像!”我很奇怪地问道:“怎么,你认识玛利亚吗?”
“怎么不认识,在中学里,她高我几级,长得漂亮,一毕业就结婚了。可是,生了四个孩子以后,有一天,她丈夫一句话也不说就走了,隔了很久才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寄了封没有回信地址的信来,说对不起她,劝她把四个孩子送到育幼院。你看,有这样荒唐的事!”
阿丽丝说着说着竟然笑了起来。是啊,她的未婚夫每天下班以后都会来找她,两个人甜甜蜜蜜地说上好多话,她怎么能够忍受玛利亚这样荒唐的婚姻呢!
“去年,我在街上碰到她,她如果不叫我,我还真不敢认她哩!她说,她拼命也要保住这四个孩子,绝不让他们遭到分离的命运。她已经学会了开电车,所以,你别小看她,她白天去你们学校做模特儿,晚上可就是夜班电车的女司机哩!”
我怔住了……
从那天以后,我一直不太敢正视玛利亚,在她的面前,我一直不太敢抬起头来。
请简要概括玛利亚的形象。
文中玛利亚要橘子皮的情节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小说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复杂的情感?
这篇小说可以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试加以探究。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美国人的读书态度
梁厚甫
①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件大事了。
②为什么是件大事呢?因为中国人与美国人对读书的态度有所不同。
③不能否认,中国人对读书的观念过于隆重;而美国人对于读书视为一件平常已极的事情,其平常有如搔头和抓耳朵一般。我曾见过一个美国青年人,靠在大球场的铁丝网上,金鸡独立地仅是一脚到地,读一本书,读上两个钟头,没有变换位置,直到他的书读完以后才走开。
④中国人能这样读书的,我似乎还未见过。中国有一点钱的人家,都有一间专为读书而设的书房,较次的,也会在自己的卧室里设一张书桌。这一种豪华的设置,一般美国人是没有的。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在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国人的书房。书籍放在什么地方呢?书籍放在车房壁上的架上边。把新书买回来,就放到车房去。
⑤美国人没有书房,然而却能随时随地读书。美国人读书不必找宁静的环境。在闹市中,经常有一片小草地,草地上有一两张椅子,上面坐着的就是读书人。在美国,随时随地都可看见人读书。这不是说美国人勤学,而是中外的读书态度有所不同。
⑥历史上,中国的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幼学诗》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由于读书人是一种特殊的人物,因此,读书也变成为一种神秘的事情。神秘之极,便变成为“红袖添香夜读书”。平心论事,红袖添香,未尝不好;如果非要红袖添香才能读书的,那就不免过于隆重其事了。
⑦先要把读书看得平凡才可以读书。如何使自己在心理上把读书看得平凡,那就首先要忘记读书人是一种特殊人物。其次,对读书的结果不要期望过高。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骗人的。
⑧正确的读书态度是:有空便要读书,不读书,浪费光阴,未免可惜。
⑨至于读书是否有收获呢?仍应该相信古人的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之所以可取,就是因为美国人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
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第③段和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述方法?作用是什么?
中国人把读书看得隆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前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行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源:2014届江苏省沭阳县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