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手册:第18讲 生物变异的来源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等位基因a |
B.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
C.基因突变都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 |
观察下图的a~h所示的细胞图,关于它们所含的染色体组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h图 |
B.细胞中含有二个染色体组的是g、e图 |
C.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是a、b图 |
D.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是c、f图 |
下列关于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错误的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的一个片段增加、缺失或替换等,而基因突变则是DNA分子碱基对的替换、增加或缺失 |
B.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均可以发生基因突变,但只有真核生物能发生染色体畸变 |
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小,而染色体结构变异是较大的变异,其对生物体影响较大 |
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 |
下图有关生物变异来源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图中的④的改变 |
B.图中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
C.表中的①②可分别表示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D.③的结构改变不一定会造成生物性状的改变 |
果蝇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缺失,会导致( )
A.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减少 |
B.碱基配对方式发生改变 |
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结构都发生改变 |
D.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一定会发生改变 |
下表表示某真核生物酶X的基因,当其序列的一个碱基被另一碱基替换时的假设性蛋白质产物(用甲、乙、丙、丁表示,且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受碱基替换的影响),根据此表得出的结论是( )
|
相对于酶X的活性 |
相对于酶X的氨基酸数目 |
甲 |
100% |
不变 |
乙 |
50% |
不变 |
丙 |
0% |
减少 |
丁 |
150% |
不变 |
①蛋白质甲的产生是由于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替换后,对应的密码子没有改变 ②蛋白质乙的氨基酸序列一定发生了改变 ③单一碱基替换现象无法解释蛋白质丙的产生 ④蛋白质乙和蛋白质丁的氨基酸序列一定不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图中的甲、乙为染色体配对时出现的一种现象,丙、丁是染色体交叉互换的现象,①至④是对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或结果的解释,其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甲 乙 丙 丁
①图甲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缺失 ②图乙的一条染色体可能有片段倒位 ③图丙会导致染色体片段重复 ④图丁会导致基因重组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下列过程存在基因重组的是( )
A B
C
精 卵 |
ab |
AB |
Ab |
aB |
a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aB |
aaBb |
AaBB |
AaBb |
aaBB |
D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 )
A.显性突变 | B.隐性突变 |
C.Y染色体基因突变 | D.X染色体基因突变 |
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模式图,A~F是细胞发生变异后的染色体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F显示发生染色体畸变的是B、C、D
B.图中A~F能引起染色体上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的是A、B
C.图中B、C显示的变异方式分别是染色体片段的易位和倒位
D.图中A显示的变异方式是交叉互换,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