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某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H、NH4+ 、K、Mg2、NO2-、CO32-、NO3,现取两份2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HNO2不稳定极易分解2HNO2===H2O+NO2↑+NO↑)①第一份加足量AgNO3溶液后,有11.68 g白色沉淀产生,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有棕色气体产生,沉淀颜色不变,但是质量减少0.2 g;②将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又得到白色沉淀2.0 g,该沉淀能溶于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③第二份加入过量浓NaOH溶液,加热使产生的气体全部放出,用100 mL 0.5 mol·L1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吸收,酸也不剩余。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一定不存在较大浓度的H、Mg2
B.原溶液确定含NH4+ 、NO2-、CO32-,且物质的量之比为5:2:1
C.不能确定原溶液是否含有K、NO3-
D.实验中产生的棕色气体遇空气颜色会加深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Ksp(AgCl)=1.78×1010,Ksp(Ag2CrO4)=2.00×1012。在只含有KCl、K2CrO4的混合溶液中滴加0.001 mol·L1的AgNO3溶液,当AgCl与Ag2CrO4共存时,测得溶液中CrO42-的浓度是5.000×103 mol·L1,此时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1.36×105 mol·L1  
B.8.90×106 mol·L1
C.4.45×102 mol·L1
D.1×105 mol·L1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

A.C2H5OH(l)+3O2(g)===2CO2(g)+3H2O(g)ΔH=-1367.0 kJ·mol1(燃烧热)
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1(中和热)
C.2NO2===O2+2NO ΔH=+116.2 kJ·mol1(反应热)
D.S(s)+O2(g)===SO2(g) ΔH=-296.8 kJ·mol1(反应热)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和M中,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周期数的二倍;X和Z的A2B型氢化物均为V形分子,Y的+1价离子比M的-1价离子少8个电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M
B.由这些元素形成的三原子分子中,空间结构为直线形的有WX2、WZ2、ZX2
C.元素W与氢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D.X与Y可形成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2 g铜镁合金完全溶解于50 mL密度为1.40 g/mL、质量分数为63%的浓硝酸中,得到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1120 m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 mol/L NaOH溶液,当金属离子全部沉淀时,得到2.54 g沉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合金中铜与镁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
B.该浓硝酸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4.0 mol/L
C.得到2.54 g沉淀时,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是600 mL
D.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80%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硫酸铝溶液中滴加过量浓氨水:Al3+4NH3·H2O===AlO2-+4NH4+ +2H2O
B.乙酸钠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H3COO+H2O===CH3COOH+OH
C.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少量SO2气体:SO2+2OH===SO32- +H2O
D.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变质:ClO+CO2+H2O===HClO+HCO3-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两支分别装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各加几滴水,前者温度降低,后者温度升高
B.向100 mL容量瓶中加入4.0 g NaOH固体,然后加水到刻度线,配制1.0 mol/L的NaOH溶液
C.向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加NaOH,溶液颜色由橙色慢慢变为黄色
D.如图所示,随着空气的通入,试管内液面会慢慢上升至充满整支试管,而后液面又下降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中曲线表示向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镁粉,产生H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B.图乙表示用0.1000 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三种一元酸,由曲线可确定③的酸性最强
C.图丙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图,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适量NaOH固体的方法
D.图丁表示将pH相同的NH4Cl溶液和HCl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时,二者pH的变化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铁制品生锈、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等众多的金属腐蚀现象。可以通过下列装置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图Ⅰ装置实验,为了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可采用下列方法:用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
B.图Ⅱ是图Ⅰ所示装置的原理示意图,图Ⅱ的正极材料是铁
C.铝制品表面出现白斑可以通过图Ⅲ装置进行探究,Cl由活性炭区向铝箔表面区迁移,并发生电极反应:2Cl-2e===Cl2
D.图Ⅲ装置的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生成的Al(OH)3进一步脱水形成白斑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温度时,在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浓度的变化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当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与时间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X(g)+3Y(g) 2Z(g) ΔH>0
B.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X的转化率减小
C.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M、X、Y、Z、W五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中M、Z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只能存在离子键
B.元素Y、Z、W形成的单质中,每1 mol它们的单质均含有NA个分子
C.由于W、Z、M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
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 KNO3溶液:H、Fe2、SCNSO42-
B.c(H)/c(OH)=1010的溶液:K、Ba2、NO3- 、Cl
C.pH=0的溶液:Al3、Ag(NH3)2+、Cl、SO42-
D.c(ClO)=1.0 mol·L1的溶液:Na、SO32-、S2SO42-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9.2 g NO2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 L SO3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0.3NA
C.2 g D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数目均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l2通入足量水中或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目均为0.1NA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以下问题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质谱法是用高能粒子束轰击有机物分子,使之分离成带电的“碎片”,并根据其特征谱分析有机物结构的方法
B.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稀硫酸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谷氨酸()的熔点高达205℃,难溶于苯等有机溶剂,主要是因为形成内盐
D.“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制得肥皂或生物柴油,可以实现厨余废物合理利用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镍及其化合物在合金材料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N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 ________ FeO(填“<”或“>”);
(3)NiO晶胞中Ni和O的配位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金属镍与镧(La)形成的合金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其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左下图所示。该合金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5)丁二酮肟常用于检验Ni2+:在稀氨水介质中,丁二酮肟与Ni2+反应可生成鲜红色沉淀,其结构如右上图所示。
①该结构中,碳碳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键,碳氮之间的共价键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氮镍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
②该结构中,氧氢之间除共价键外还可存在_______________;
③该结构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丁橡胶E()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是不稳定结构。
(1)氯丁橡胶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②的反应条件和无机试剂是________。
(3)若A为反式结构,用结构简式表示A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4)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写出属于酯类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题式课堂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教学模式为:

如图甲是关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课题式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阶段,甲同学设计的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应先点燃_____________(填“A”或“B”)处的酒精灯。
(2)硬质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储存在瓶内,然后再处理。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__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其他装置略)。


(4)丙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他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应先通入澄清石灰水,以比较排除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作出评价。你认为丙的设计是否有必要?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开始时通入的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则应如何设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元素的第一电离能Al   Si(填“>”或“<”)。
(2)基态Mn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硅烷(SinH2n+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                                

(4)硼砂是含结晶水的四硼酸钠,其阴离子Xm-(含B、O、H三种元素)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①在Xm-中,硼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有   ;配位键存在于  原子之间(填原子的数字标号);m=   (填数字)。
②硼砂晶体由Na+、Xm-和H2O构成,它们之间存在的作用力有   (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金属键  D、范德华力 E、氢键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中,A和B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只有1个,平且A和B+的电子相差为8;与B位于同一周期的C和D,它们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和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回答下列问题:
(1)D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
(2)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最小的是________,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A、B和D三种元素责成的一个化合物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D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
②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_______g·cm-3
(4)A-、B+和C3+三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B3CA6,其中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_;该化合物中存在一个复杂离子,该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配位体是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A所示的转化关系中(具体反应条件略),a、b、c和d分别为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常见单质,其余均为它们的化合物,i的溶液为常见的酸,a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晶胞如图B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图B对应的物质名称是        ,其晶胞中的原子数为      ,晶体的类型为       
(2)d中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3)图A中由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原因是      ,该物质的分子构型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4)图A中的双原子分子中,极性最大的分子是         
(5)k的分子式为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来源:2014高考名师推荐化学--预测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