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古人评价商鞅变法说,变法具有“禁游宦之民(指不守本业、游散求官的人)而显耕战之士”的作用。具有相应作用的措施是
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②“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③“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④“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西汉长安城的平面示意图,对该图所示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A.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时间控制
B.宫殿占地广阔,城市政治职能突出
C.市紧邻宫殿,说明政府支持商业
D.确定了历代王朝都城的基本格局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 ②城市商业的繁荣 
③印刷技术的应用 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协定关税和□□□□□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应为

A.五口通商权 B.领事裁判权
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放战争时期,下列重大战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②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国民党军队进攻山东解放区         ④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和沈阳

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变化表”(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第二卷)

时间
进口
出口
1950年
8.2亿元
14.1亿元
1952年
0.9亿元
6.7亿元

导致表中变化的原因是
①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②中国工商业公私合营进入高潮
③“冷战”和抗美援朝战争影响       ④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禁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到1983年7月,“文革”中30多万件冤假错案、110万件历史遗留案件得到纠正和复查,300多万名干部得到平反昭雪。这成为“拨乱反正”的关键一步。此举
①成为实行改革开放的起点           ②为现代化建设奠定社会基础
③促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④调动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再到亚里士多德,古代希腊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列对他们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从自然现象探寻世界本原 B.力图理性地认识人和世界
C.理念世界才是真实永恒的 D.重视人的作用而忽视道德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中,材料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1801年,穆罕默德·阿里借助人民起义,夺取政权。法国被迫从埃及撤兵
埃及从此成为独立自由的近代国家
B
1854年,佩里率舰队再次到达日本,同幕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开始确立了“文明开化”政策
C
1922年11月,土耳其废除素丹制(王权),1924年3月,废除哈里发制(教权)
凯末尔改革结束了土耳其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制度
D
甘地主张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尽力调解教派争端
标志着争取国家独立的不合作运动开始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示意图。图中深色所标示出来的地区,是21世纪初发生冲突的地区。依据地图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冲突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②冲突呈现区域性和局部性特点
③冲突是“冷战”格局的表现         ④冲突大多与民族宗教问题相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年无限制地滥发纸钞,导致通货膨胀,钞币贬值。到洪武末年,商贾做买卖皆以金银定价,不用纸钞。在民间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之下,到万历年间,政府最终承认白银货币的合法地位,形成白银作为主币的货币形态。
白银货币化推动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白银货币化,将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市场之中。赋役的货币化,使农民把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手工业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以换取白银向官府交纳。匠户以银代役,使工匠获得独立经营手工业的条件,导致官营手工业衰落,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瓷等商品大批输往海外,产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一个以白银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促进了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 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变化表。

时间
贸易政策
1786年
英法谈判达成“艾顿商约”,法国降低英国棉毛织品、五金商品的进口税率,英国降低法国葡萄酒的进口税率。
1813和1833年
废除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
1846年
议会废除《谷物法》(1815年通过的限制粮食进口的法律),谷物可以自由进口。
1849年
议会废除《航海条例》,沿海贸易开放。
1860年
《英法商约》签订,主要内容有三点:互减关税、最惠国条款、自由贸易原则。

——据[英]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18、19世纪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传统儒家思想“重义轻利”,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晚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开始有人对传统的重义轻利思想提出了质疑与抨击,将“利”视作“时之大义”。维新运动中,讲功利以求富强的呼吁,在当时的报刊上也屡屡可见。19世纪末,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攫取中国的铁路修筑权和矿山开采权,既加剧了民族危机,也损害了商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商人主张“自行筹办,则保路权以保国权,亦即以保利权”。收回利权运动广泛展开。五四运动期间,商人也掀起抵制日货高潮。
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新式商人的义利观又发生了变化且与西方商人更为接近。他们认为追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义务与权利。财富被视为名誉和地位的象征,利润更是成功的唯一标志。
——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商界“义利观”演变的历史过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来源:2014届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