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清除田间杂草和鱼塘中肉食性的“黑鱼”,用生态学观点分析,其目的是 (  )

A.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
B.使物质和能量尽快地流动
C.保持生态平衡
D.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两种动物,且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在该食物网中,当绿色植物能量增加G千焦时,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多增加 (  )

A.6G/125千焦 B.3G/125千焦
C.G/50千焦 D.G/550千焦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下列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a、b、c、d之间形成一条a到d的食物链
C.a、b、c、d的大小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D.a、b、c、d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参与②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和分解者
B.②增强后①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②来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
D.人类减少对化学燃料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a、b、c都有可能是细菌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有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主要途径之一
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所示为某人工松林18年间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统计(单位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能量Q”是指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无需人工能量投入该松林就可维持其稳定性
C.18年间该松林中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是285×1010
D.动物的存在加快了人工松林的物质循环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测定了某地区近几十年来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使用化学燃料的增加、植被的破坏是大气中CO2含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B.大气中CO2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是夏季下降,冬季上升
C.大气中CO2浓度的季节性变化与植物光合作用CO2利用量的季节性差异有关
D.在草原上大面积植树造林,是降低大气中CO2含量的有效措施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有机物从植物传递到植食动物鳞翅目幼虫的过程中能量流动的情况,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项目
被鳞翅目幼虫吃掉的植物
鳞翅目幼虫粪便中含有的能量
鳞翅目幼虫呼吸消耗的能量
用于鳞翅目幼虫生长的能量
能量(J)
419
209.5
146.65
62.85

A.鳞翅目幼虫摄入419 J的能量至少需要第一营养级同化1 047.5 J的能量
B.食物中的能量只有15%用于幼虫自身的生长
C.鳞翅目幼虫从第一营养级获取的能量有一部分以呼吸热的形式散失,因此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不可循环的
D.某一最高营养级消费者与其相邻的一低营养级消费者相比,能够获得的能量较少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甲是某湖区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图乙是对某引进经济鱼类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示成分外,还包括       ,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   个营养级。若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请写出此时鲫鱼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       
(2)图乙在t1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鱼类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30条全部标记后释放,一天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鱼中,未标记的40条、标记的10条,估算该鱼类种群数量在t1时是      条。
(3)图乙中,在t1时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型,在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是该湖区对该鱼的   。请根据第(2)小题的数据画出该鱼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标出t1、t2对应的实际数值)。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a)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b)为其中四种鱼(甲、乙、丙、丁)的营养结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a)中过程①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       ,图(b)中的生物对应图(a)中的哪些成分?     (用字母表示)。
(2)图(a)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对该池塘由浮游藻类、甲和丁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X
Y
Z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50.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8.8×106
未利用

62.8%
99.7%

分析上表中的数据: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4)下图表示此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甲和丁利用食物的部分过程:

则甲的粪便属于  (填字母)的部分,能量由甲流向丁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用序号表示)。气温逐渐降低时,若图中的⑥保持不变,青蛙的⑦/⑥的值将  

来源:2015高考生物复习一轮配套精练:必修3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