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
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生物圈中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活动的特点是(    )
A.单向的
B.循环地、反复地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
C.逐级递减的
D.快速运动的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A.食物中的碳
B.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C.燃料中的碳
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着如右图所示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捕食链可表示为:甲→乙→丙
B.该生态系统中流经乙的能量最多
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的循环
D.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乙、丙、丁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图中②③④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D.由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丁对食物的同化量远小于摄入量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根据下图所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下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率降低
D.由于各级废物都可以再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         ,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3)上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填序号),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                 ,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成分为           
(4)分析上表,你认为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释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表中       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  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  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除化学燃料燃烧外,还可以通过                           作用产生CO2

来源: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必修三: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