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花都区镇街联考模拟化学试卷
下列生产生活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大米发酵酿制白酒 | B.家里使用液化石油气煮饭 |
C.用食盐来配制0.9%的生理盐水 | D.用稀盐酸除去菜刀上的铁锈 |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 | B.Na2O | C.Mg(OH)2 | D.H2CO3 |
自来水净化过程中,需加入净水剂进行消毒处理。新型净水剂高铁酸钠(Na2FeO4)杀菌消毒效果好,且对人体无害。在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A.+2 | B.+3 | C.+5 | D.+6 |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手机塑料外壳 | B.紫砂壶 | C.钛合金表链 | D.真丝围巾 |
下图所示的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 B.粗盐的溶解 | C.称量氢氧化钠 | D.点燃酒精灯 |
小明设计了右图1装置探究“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则物质A是
A.浓氨水 | B.浓硫酸 |
C.生石灰 | D.浓盐酸 |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NH4NO3 | B.K2SO4 | C.Ca3(PO4)2 | D.CO(NH2)2 |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熟石灰中和硫酸:Ca(OH)2+H2SO4="====" CaSO4 + 2H2O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2P+5O2点燃2P2O5 |
C.电解水:2H2O电解2H2↑+O2↑ |
D.铁钉与稀盐酸反应:2Fe+6HCl===2FeCl3+3H2↑ |
以下是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 B.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
C.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 D.④表示的是阴离子 |
pH是水质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水样酸性最强的是
A.pH=1.5的工业废水 | B.pH=5.5的雨水 |
C.pH=6.8的山泉水 | D.pH=12.0的纺织厂废水 |
下列关于CO和CO2说法正确的是
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 B.CO可以作燃料 |
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 D.CO能用于人工降雨 |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活中煮沸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
B.硬水过滤后可软化为软水 |
C.水(H2O)和过氧化氢(H2O2)都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D.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体污染 |
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消耗O2,生成固态的P2O5 |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
将金属X置于硫酸镁溶液中,X表面无固体析出;而将X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则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由此判断X、Mg、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Cu>X>Mg | B.Mg>Cu>X | C.X>Mg>Cu | D.Mg>X>Cu |
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氧气反应
生成物质X,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CO+O22X. 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 B.物质X的化学式是CO2 |
C.反应后四氧化三钴的质量减少了 | D.无法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
试管内壁残留下列物质,用稀盐酸浸泡不能除去的是
A.用足量H2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
B.用足量CO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
C.长时间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
D.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铁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合理的是
A.往某无色溶液加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则原溶液一定显酸性 |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C.某气体燃烧火焰呈蓝色,该气体可能是甲烷 |
D.尝一下,有咸味的白色固体一定是食盐 |
要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 (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NaCl (CaCO3)加足量水 | B.Na2SO4 (Na2CO3)加稀硫酸 |
C.Al粉 (Ag)加稀硫酸 | D.K2SO4(MgSO4)加KOH溶液 |
实验室用30%的双氧水溶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双氧水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A.20g | B.80g | C.100g | D.200g |
以下实验是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干纸花是由石蕊溶液染成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Ⅰ和Ⅳ小花变红色,实验Ⅱ和Ⅲ均不变色。通过该实验最终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A.稀醋酸能使石蕊变红 |
B.二氧化碳和水都不能使石蕊变红 |
C.CO2与H2O反应的生成物是H2CO3 |
D.二氧化碳与水会反应,且生成物能使石蕊变红 |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H 、C、O、Na、Cl是初中常见的几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1)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 .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
(3)生理盐水中含有的盐是 .
(4)用于生产洗涤剂的纯碱 .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1) 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填“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
②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
若34g的NH3完全燃烧,产生水的质量是 。
金属材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
(1)铝及其合金常用作于高压电缆,主要利用了铝优良的 。
(2)铝在空气中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保护铝不会进一步地被氧化。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氧化膜的形成过程 。
(3)生铁是铁的合金吗? (填“是”或“不是”);
某炼铁厂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Fe2O3)作原料冶炼生铁,Fe2O3相对分子质量
为 ;196 t含Fe2O380%的赤铁矿理论上可炼得含铁98%的生铁 t。
根据A物质和B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是A B(填“>”、“<”或“=”)
(2)40℃时,将40g B物质放人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此时溶质质量分数是 。(精确到0.1%);现将该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 g。
(3)已知NaCl的溶解度如下表,请在上图中描出NaCl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酸是很重要的物质,在初三化学学习中,很多化学实验都用到酸(盐酸和硫酸)。酸能够跟很多种类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下图是对酸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归纳。
(1)往稀盐酸滴入指示剂,溶液变成了红色,①的指示剂是 ;而往稀盐酸加入③氧化物,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成了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3)除上述酸的四种化学性质外,酸也能与碱发生中和
反应,请描述氢氧化铜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的现象
。
根据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装置 (填字母);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4)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或实验装置。
① A实验左边玻璃管① 中产生的气体是 ;
②B实验蜡烛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室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三种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向氢氧化钙溶液通入CO2,观察到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_ ______。
(2)氢氧化钾、氢氧化钡也能与CO2发生反应,说明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中都含有的离子是___。(填离子符号)
(3)碱溶液容易与CO2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氢氧化钾一般不能在玻璃容器中盛放,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钾和水。已知硅酸根(SiO32-)化合价为-2价,请写出氢氧化钾与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某粗盐中主要成分为NaCl ,还含有的少量MgCl2、CaCl2和少量泥沙。为了除去杂
质,得到纯净的氯化钠,进行如下实验。
(1)除难溶性杂质。将5g的粗盐溶解于足量水中,需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 ;进行过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过滤后,将滤液转移到 (填仪器名称)进行加热蒸发,得到固体精盐4g。若所得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部分粗盐未溶解 B.蒸发时未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导致液滴飞溅 C. 过滤时,滤纸破损了
(2)除可溶性杂质。经过上述操作后,精盐中仍存在少量的MgCl2、CaCl2未除去,现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提纯,提纯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NaOH为了除去MgCl2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NaOH和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需往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_____除去。
③过滤后,所得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④从滤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应蒸发至__ _(填序号)。
A.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 B.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