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忖/揣/梦造/免螳臂车/安步
B.朱/片孝/起/极泰来/臧人物
C.享/熟杜/酒/饼赵奢之/天涯
D.幽/凝/巡/疏多财善/余勇可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雕梁画栋黄粱美梦度长挈大以德抱怨以逸待劳
B.强弩之末揭杆而起振济灾民峥嵘崔嵬怀瑾握瑜
C.波涛汹涌一曝十寒弃甲曳兵分庭抗礼百尺竿头
D.沧海桑田火中取栗沽名钓誉蜂涌而来扪心自问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过去的三年间,我市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多个旧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蓝图进一步明确。
D.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立春刚过,华北地区就出现了一次难得的降水,保定和省会部分地区雪量较大。降雪虽然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人们还是难掩心中的喜悦。
B.马来西亚交通部门从法国方面获得了新的卫星图像,显示南部走廊附近存在疑似物体,已将其转送给澳大利亚搜救协调部门。
C.“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2013的年度热词。“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D.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立法要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在具体立法实践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规范立法活动,健全中国特色的立法体制。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      。      ,                    ;也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①它的提升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
②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   
③文明程度是国家的软实力
④还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⑤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A.③①⑤④② B.①⑤②④③ C.①④⑤②③ D.①⑤③④②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词语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使人听此朱颜   ②假舟楫者,非能也   ③外连衡而诸侯   ④天下集响应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追逐北 ⑦吾道也 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相师
⑨吾从而之 ⑩卷天下,包举宇内

A.①③/②④/⑤⑥/⑦⑩/⑧⑨ B.①③/②⑦/④⑩/⑤/⑥/⑧⑨
C.①⑧/②⑦/③⑤/④⑩/⑥/⑨ D.①⑧/②③/④⑥/⑤⑩/⑦⑨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A.①⑦/②③/④⑧/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⑦/⑥⑧
C.①⑦/②⑧/③⑤/④⑥ D.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每题3分。
张春,字泰宇,同州人。天启二年,辽东西尽失,廷议急边才,擢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事理而民不病。累转副吏、参政,仍故官。七年,哈刺慎部长汪烧饼者,拥众窥桃林口,春督守将擒三人。烧饼叩关愿受罚,春等责数之,誓不敢叛。
崇祯元年,兵部尚书王在晋惑浮言,劾春嗜杀。春具揭辩,关内民亦为讼冤。在晋复劾其通阉克饷,遂削籍,下法司治。明年,法司言春被劾无实,乃释之。
三年正月,永平失守,起春永平兵备参议。春言:“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因言兵事不可预泄,乞赐陛见,面陈方略,帝许之。既入对,帝数称善,进春参政。已而偕诸将收复永平诸城,论功加太仆少卿,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以无援于朝也。永平当兵燹之余,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人益怀之。
四年八月,大清兵围大凌河新城,命春监总兵吴襄、宋伟军驰救。九月二十四日渡小凌河。越三日次长山,距城十五里,大清兵以二万骑来逆战。春营被冲,诸军遂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时风起,春命纵火,风顺,火甚炽,天忽雨反风,士卒焚死甚众。少顷雨霁,两军复鏖战,伟力不支亦走。春及参将张洪谟、杨华征,游击薛大湖等三十三人俱被执。诸人见太宗文皇帝皆行臣礼,春独植立不跪。曰:“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令剃发,不从。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节选自《明史·张春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事理而民不病:困苦 B.春等责之数:屡次
C.少顷雨霁:雨过天晴 D.大清兵以二万骑来战逆:迎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张春守职尽忠的一组是(    )
①关外难民云集,春运筹有方 ②臣身已许此城,不敢少规避 ③既人对,帝数称善
④仍莅兵备事,候巡抚缺推用 ⑤闾阎困敝,春尽心抚恤 ⑥襄先败,春复收溃众立营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春才能出众,常常临危受命。永平失守,他被起用为兵备参议,曾向皇帝面陈 方略;大凌河之战,他奉命监军奔驰救援,竭忠尽智。
B.张春体恤百姓,深受爱戴。关外难民云集,他治理筹划,兵火之后永平街巷破 败,他尽心安抚百姓,所以被弹劾时,百姓都为他诉冤。
C.张春报效国家,不计荣辱。担任兵备道,他政绩很好但无大的升迁,曾被诬下狱 又获释起用,无论境遇如何,都对国事尽心尽力。
D.张春忠于国家,守志不屈。大凌河之战中,军营被冲,诸军溃败,张春率领剩余 兵众立营再战;被俘后不下跪不剃发,最终守节而死。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但必求济封疆,此臣区区之忠,所以报圣明而尽臣职也。
译文:                                                        
(2)居古庙,服故衣冠,迄不失臣节而死。
译文: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蒋兴祖女
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万结愁肠无昼夜。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辘辘车声如水去”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答:                                                                                 
                                                                                
本词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在抒情方式上侧重点不同,请以“月照孤村三两家”和“万结愁肠无昼夜”为例作简要分析。
答: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蜀道难》)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大弦嘈嘈如急雨,                  。(白居易《琵琶行》)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              ,孰能无惑?(《师说》)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文后各小题,(共20分)                                                          
下坡或者上坡     侯德云
  从县政府往东走,是一条长长的下坡路 。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从国税局往西走,是一条长长的上坡路。两种说法,指的是同一条道路。人间的勾当就是这样,同一个事物,至少会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乍一听,好像是矛盾的,是相反的,仔细琢磨,其实是一回事儿。立场不同,视角不同,说法自然就不会相同嘛。
  从县政府到国税局之间那条长长的下坡路,几天前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 ,把我和我的朋友老周都牵扯进去了。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老周的心情也很不平静。
  说实话,如果早知道那个黄昏有交通事故发生,我会拒绝老周来接我。也就是说,我会避免让老周的奥迪轿车从那个下坡路或者上坡路经过。避免了这件事,我们两个就会在晚上六点钟准时走进农家菜馆,点几个可口的小菜,比如小葱拌毛虾、干煎黄花鱼、酱焖海兔什么的,再来一钵“王妈疙瘩汤 ”,好好地小酌一番。可惜,交通事故这东西不像地震,事先还能给你个预兆。交通事故不是这样,一点说法都没有,咔嚓一声,就发生了。
  老周曾经是我的同事,两个人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坐对面,关系相当密切。十几年前“下海”热的时候,老周义无反顾地下去了,开办了一个律师事务所。如今,老周的事业红红火火,连奥迪都开上了。我呢,还窝在原先的那个部门。当然也“进步”了,不过跟老周相比,我的“进步”可以忽略不计。
  老周不忘旧交,忙里偷闲,会主动来电话,约我出去小聚。去的是老地方 ——农家菜馆。
  那个黄昏跟往常一样,老周亲自开车来接我。我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好,奥迪便缓缓驶出县政府的大门。跟往常不一样的是,在那个下坡路的中间地段,围了一群人。老周把车停下了。老周说:“肯定是交通事故。”
  说完,老周打开车门走了出去。我坐着没动。我不想管这种闲事,弄不好会管出一身麻烦的。这样的例子我见到的不少,听到的更多。原本是一种美德,可很多人都被自己的美德弄得焦头烂额。
  我正胡思乱想着,老周回到车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和笔,匆匆地写着什么。
  我说:“老周,别管闲事!”
  老周没有抬头,边写边说:“不管不行,弄不好有生命危险。”
  我知道自己拖不住老周的后腿。他认准要做的事,谁反对都不行。当年“下海”的时候就是这样。
  我心里有点儿不踏实,跟老周一起下了车。我看见柏油路上躺着一个白发的老人,脑袋上有血,手上也有。跟我想像的一样,肇事司机逃走了。没逃走的是一群围观的看客。事不关己,看看又何妨呢?何况,看过以后,他们至少会捡到一个话题,跟别人说来说去,还可以发几声感慨,加几句议论,甚至还可以骂骂娘。
  老周走到白发老人身边,扶起了他的上半身,把纸和笔都递给他,说:“老人家,你签个字,证明我不是肇事的司机。签完字,我送你上医院。”
  老人的神志还算清醒,他看了老周一眼,点点头,接过笔,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我注意到,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还把手上的血蹭到那张“证明”上去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群里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说:“救人要紧,签哪门子字呢?”
  又一个声音说:“快点吧,出了人命谁负责?”
  还有一个声音说:“人心不古,人心不古哇。”
  老周一声不吭。我不知道他在心里想什么。我倒是有些愤愤不平。一大群人没一个肯动手帮忙的,现在倒说起风凉话了。
  我们把老人送进了医院。还好,伤势不算太重。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下。恰好,老人的儿子也赶到了,住院的事情,让他去安排吧。
  老人的儿子是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脸色很阴,似乎有些愤怒。他没去安排住院的事,而是瞪着眼睛走到我们身边,说:“怎么回事儿?”
  老周把前后经过跟他说了一遍。皮夹克沉默不语,他的表情很怪,似乎不相信老周的话,又似乎是将信将疑。屋子里的空气僵硬了。老周轻轻叹了口气,把“证明”拿出来给他看。皮夹克低着头看“证明”,看了很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了几个冷冰冰的字:“那就,谢谢 啦。”说完,一转身走了,连老周的姓名都没想起问一下。老周不是肇事司机,他心里是不是特别失望呢?
  我对皮夹克非常不满。什么人呀?人家帮了你父亲,你就用这种态度来对人家?老周长长吁了一口气,突然在我的胸脯上擂了一拳,大声说:“走,我们到富丽华大酒店,一醉方休!”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老周先把奥迪开回了家,然后我们打车奔向富丽华大酒店。看老周的架势,真的要一醉方休了。
  我很纳闷儿,老周怎么变得如此兴奋呢?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小说开头说去农家菜馆聚会,为结尾老周 决定改去最高档的富丽华酒店“一醉方休”埋下伏笔,以突出老周做成好事后的兴奋之情。
B.小说中的“我”反对老周救人,反映了“我”的世故与冷漠,说明本质上“我”与车祸现场的“看客”没有什么区别。
C.小说描写老人在“证明”上签字时的情形,说明老人可能伤得很重,突出抢救老人的紧迫性,也自然引出了围观者的一番议论。
D.小说描写“皮夹克”的行为,既验证了老周坚持让老人签“证明”行为的正确性,也批评了国人的某种阴暗心理的劣根性。

  E.小说没有明确表明“我”的身份,而是通过对“我”的言行及处事方式的描写,暗示“我”是县政府机关的干部。
小说中的老周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概括。(4分)
答:                                                                                
                                                                                   
小说开头一段关于路的描写和议论,看似闲笔,实为精妙之处,请简析其作用。 (6分)
答:                                                                               
                                                                                   
                                                                                  小说描写了老周救助车祸中受伤的老人又坚持让老人在证明他不是肇事司机的字条上签名的故事。有人赞同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时注意保护自己;也有人反对老周的做法,认为老周救助他人不应有附加条件。你的看法呢?请就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6分)
答: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关于“白居易的诗歌理论”的材料。请根据上下文,在画线处朴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每句不超过20个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    ①   ,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②    ,要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政”。
答:①                                   ②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根据要求答题。

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本则广告的立意和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②2012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除诗歌外)。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3-2014学年河北保定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