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浙江台州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缱(quǎn)射(cuán)(jǔ)龉如法(páo)制
B.发(xiào)(shà)血扃(yǒu)寡廉耻(xiǎn)
C.美(pì)(tiǎo)拨(páo)哮前(jū)后恭
D.(qiān)吝编(zuàn)船(wù)肉补疮(wān)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碧油油的春草是多么柔软、茂盛,充满着生机!青青的草色,一直绵沿到春天的足迹所能达到的辽远的天涯……草比花有时更能引起人们许多的联想和遐思。
B.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恶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C.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想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
D.上等公司治理靠文化,中等公司靠制度,下等公司靠亲友义气。文化是虚的,公司的管理必需把文化做实,要找出文化考核的具体办法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腐败个案的查处只是扬汤止沸,扭转形势的关键是要启动“简政放权”之策。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是减少权力寻租、铲除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B.长春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实用双向汉语大辞典》词条多达6万余条,囊括了现代汉语绝大多数词汇。
C.最令我敬佩的是巴金老人的人品,他胸无城府,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在今天这个年代实在难能可贵。
D.那些抵制政变的人很快受到镇压和惩罚的威胁,首当其冲的就是克里米亚。因此,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的居民向俄罗斯求助,希望俄罗斯能保护他们的利益和人身安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报复”这样的字眼正是恐怖主义所希望使用的:自以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就可以去屠杀平民报复社会。暴徒与“报复”毫无关系,是恐怖主义可耻的屠杀。
B.公共传播不应该过分宣扬求名、逐利、炫富、攀比的思想,这种思想的过分宣扬是对社会公平机制和朴素平实风尚的极大冲击。
C.现代人的典型状态是:一方面,上不接天,没有信仰,离神很远;另一方面,下不接地,本能衰退,离自然也很远。人们仿佛悬在半空,围绕世俗利益的争夺为中心,度过复杂而虚假的一生。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这幅漫画批评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原题无图)
批评的社会现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下列几个短句变成一个长单句,要求保持原意不变,可增删、调动词语。
①中国女子的勇毅遭受了阴谋秘计。
②中国女子的勇毅压抑了数千年而没有消亡。
③中国女子在弹雨中互相救助殒身不恤。
④这一回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以下新闻写一段评论,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明得体有说服力。
云南昆明3月1日发生惨剧,暴徒蒙面持刀,砍杀无辜。这是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可事后有些地方把矛头对准了普通的维族群众,限制维族群众的人身自由,检查住所证件,甚至驱赶相关人员。
对此,你的看法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共16分)
(一)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报任安书》)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渔父》)
(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安能以身之察察皎洁的样子 B.枻而去敲打
C.下流多谤议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D.人则反本贫穷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渔父莞尔笑②且举世而誉之不加劝
B.①汗未尝不发背沾衣死生,昼夜事
C.①污辱先人②垣墙周庭,当南日
D.①圣人不凝滞物②激义而死焉者也

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屈原和渔父的问与答,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
B.司马迁在给任安的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还委婉述说了他受刑后“隐忍苟活”的一片苦衷。
C.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遭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对此事非常忧愤,因而写了《离骚》。
D.屈原与司马迁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死,一个择生,一个以死明志,一个以生践志,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屈 原 正 道 直 行 竭 忠 尽 智 以 事 其 君 谗 人 间 之 可 谓 穷 矣 信 而 见 疑 忠 而 被谤 能 无 怨 乎 屈 平 之 作 《离 骚》 盖 自 怨 生 也
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②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③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鹿 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①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宿山寺(唐·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注①“返景”:有些版本写作“返影”。
王诗所描摹的山、贾诗所描摹的山寺,共同的特点是:                   。贾诗还突出了山寺             的特点。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王诗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贾诗的“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分别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作品,回答文后各题。(共18分)
最动听的歌声
[美]罗杰·迪恩·基瑟
  “孩子,你乐意替我读点东西吗?”当我刚躲到铁轨旁的一个桥洞里时,那个正坐在火堆旁烤火的老流浪汉就问我。我点点头。
  老流浪汉把背包从背上拿下来,把包里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倒在地上。我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他。
  “在这里,孩子!”他兴奋地叫道。
  “那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上面贴着邮票的纸卡片。“是像信一样的东西吗?”我问。
  “这叫明信片。”
  我伸手接过那皱巴巴、脏兮兮的明信片,仔细地看着上面的图案和文字。我发现上面盖的邮戳是一个已经有些久远的的日期:1951年11月27日。
  昨天,我又一次从孤儿院跑了出来。目前,除了躲在这个桥洞里,我没有其他的地方可去。桥洞里时常住着流浪汉,今天我又遇到了一个。
  “你可以给我读读上面的字吗?”老流浪汉又问。
  “老先生,难道你不认识字吗?”
  老流浪汉没有回答。他慢慢地低下头看着地面,然后抱紧了头。
  “如果我说错了什么,我很抱歉。”我低声说道。然后,我看着明信片开始读:“你在美国好吗?我永远都会为你感到骄傲。同时,我也很想念你!爱你的梅妮。”
  “梅妮是谁?”我问。
  “我姐姐。她住在巴黎。”
  “我知道那个地方,在海那边。”
  这时,我看见泪水慢慢地从老人的脸颊流了下来。我想,他一定是想他的亲人了。每当想起我死去的父母,我也会流泪。
  我尴尬地咳嗽了一声,然后把明信片递回给他,说:“老先生,谢谢你跟我分享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他接过明信片,然后把它放进那件破旧的羊毛上衣的口袋。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教你认字,这样你就可以自己看信了。”
  他摇摇头,转身回到火堆旁继续烤火。我也坐了过去。但我们都没有说话。
  几分钟后,老人开始唱歌。
  这是我听过的最动人的歌声。我在孤儿院的电视机里听过许多人唱歌,但都不如老人的歌声动听。
  突然,我听到身后有响声。我转过头,看见了两个铁路护卫队员,手里拿着棍棒,正朝我们跑来。就在我有点发慌时,他们却突然停了下来。我敢肯定,他们也被这如此美妙的歌声音惊呆了。我想这也许是老人的姐姐为他骄傲的原因。
  两三分钟后,老人的歌声停止了。我等着那护卫队员来驱赶我们。但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却转身离开了。
  我看着老流浪汉,说:“老先生,你完全可以到电视上去唱。我相信你肯定能成为一个歌星。真的!”
  “我永远不会再在公众面前唱歌了。”他答道。
  “为什么不?”
  “我被迫在公开场合为德国纳粹唱过歌。战争结束后,我就发誓,永远不再在公众面前唱歌。孩子,那是我永远的伤痛。”
  说完,他脱下他的羊毛上衣,卷起袖子,举起他的手臂给我看。他的手臂上有文身,那是几个有点褪色的数字。
  “你为什么文那些东西在手臂上?据我所知,别人文的都是图案。”
  “这是囚犯的编号。”说完,泪水再次从老人的脸颊流下。
  我曾学过历史,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很多无辜的人成了德国纳粹所建造的集中营里的囚犯,他们被迫去做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他们中的一部分被残忍地夺去了生命。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老人,只是默默地看着他。
  老人没再说什么。他重新穿上他的羊毛上衣,然后背起他的背包,朝我挥挥手,就转身走上了空荡荡的铁轨。
  我站在那里看着老人孤独的背影渐渐远去。最后,伴着那最动听的歌声,老人消失在远方。
小说两次写到泪水“从老人的脸颊流下”,分别反映了老人怎样的内心情感?
老流浪汉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请简述“我”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3分)
小说如何渲染老流浪汉的歌声是“最动听的歌声”?标题“最动听的歌声”有哪些含义
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小题,每小题1分)
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⑵惨象,                  ;流言,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⑶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⑷四围山色中,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⑸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心灵的空间是有限的,如果你将苦难、麻烦、艰辛看得太大了,那么你的心里就被这些痛苦填满了;如果你把这些东西看小了,相对而言, 你的心灵就有了更多的空间去装载希望、激情、梦想和执着。一个内心充满了阳光和希望的人,即使在绝境也能昂然奋起,创造奇迹。
请以“心灵空间的正能量”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