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五校联考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 B.耕犁技术的成熟 |
C.精耕细作的开始 | D.单位亩产量的提高 |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 B.租佃关系的盛行 |
C.土地的高度集中 | D.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
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
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农业税(万贯) |
非农业税(万贯) |
农业税:非农业税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1 |
1567.7 |
60:40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依赖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经不再实施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A.灌溉 | B.制瓷 | C.耕种 | D.冶铁 |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深厚 |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右图场景的是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清明上河图》局部 |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
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增强 ②丝绸之路的畅通 ③文化政策的开放 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
C.重农抑商政策提长了战国时期秦国国力 |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候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A.资本主义的萌芽 |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
C.爵位制度的创设 |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
永乐宣德年间,海禁略有松动,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一种上规格的、可以向世界炫耀的特权。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海禁不是一刀切,对民对官有区别 ②海禁松动就会有利于商业发展 ③值得炫耀的航海与海禁政策相抵触 ④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明朝还在闭关自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下表所述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1500-1800年世界人口数量增长表
时间 |
1500年 |
1600年 |
1700年 |
1750年 |
1800年 |
人口数量 |
4.25亿 |
5.45亿 |
6.1亿 |
7.2亿 |
9.0亿 |
A.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B.新航路开辟后动植物品种的交流
C.世界人口持续高速增长
D.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对人权的保障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哥仑布)、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句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B.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C.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 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 B.轮船招商局 | C.发昌机器厂 | D.耶松船厂 |
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传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
C.人民群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 |
D.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 |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
C.符合中苏两关系的基本走向 |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情况不符 |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
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 |
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 |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C.三大改造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1997年 |
25.5 |
38.1 |
17.9 |
18.5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十二大 | D.中共十四大 |
英国金融时报载:“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5个经济特区我、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下列事件中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此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
C.旧的风俗习惯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
D.虽已开放,但人们的思想还比较保守 |
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提,1926年数字则是两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年份 |
人力车 |
马车 |
轿子 |
马 |
自行车 |
摩托车 |
公共汽车 |
有轨电车 |
汽车 |
1889 |
6984 |
544 |
9 |
11 |
0 |
0 |
0 |
0 |
0 |
1926 |
14600 |
0 |
0 |
0 |
3459 |
194 |
172 |
922 |
3764 |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各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美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
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 |
D.全盘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工业文明的倾向。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常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朝·范镰
(1)材料中开袜店的商人和当地居民(合郡男妇)形成了什么关系?材料中哪句话可以说明?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社会现象。
材料二:“约自16世纪起,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西欧国家一反农本的传统,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借以促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鼓励资本原始积累,扶植为适应国外市场的工业生产。在同一时期,亚欧大陆东部几个发展水平即使不超过但也绝不低于西欧的国家,包括中国和日本却固步自封,限制甚至放弃海上活动,以闭关自守为国策,维护本国的农本经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2)根据材料一,比较明清时期中国同西欧国家内外经济政策的差异并指出这种差异的经济根源。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的内外经济政策是如何阻碍新经济形态在中国的发展的?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上述三图,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材料二 1913年张謇发表《宣布就部任时之政策》一文,对其一贯倡导之棉铁主义加以抒发,特别是:“至于铁矿,需本尤重,非用开放主义,无可措手。但使条约正当,权限分明,计所获益,良非浅鲜。”
(2)材料中张謇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局限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
1928年,国民政府形式牙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迹,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3-1934年,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大“围剿”。
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成立。
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外因素有哪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80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发展,发展很明显。”
——《邓小平文选》
(1)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年发展”是如何冲破“波折”,在国际民生方面以得巨大成就的?
材料二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明确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对证券、股市的看法。邓小平南方谈话影响下的中共十四大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材料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泰州某服装企业转变经营策略,积极与欧洲某跨国公司展开合作,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由外商提供商标 、款式、纸样稿进行加工,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每出口一件衬衣,获利0.3美元,企业效益明显提高,但外商从每件衬衣中获利约3美元。
(3)材料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中国企业怎样的发展情况?请你为走向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