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2014年5月17日,位于苏州阊门内下塘街的泰伯庙修复一新,对游人免费开放。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促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 带来青铜礼器
C. 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 传播甲骨文字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①《论语》      ②《史记》     ③《资治通鉴》     ④《天工开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产,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

A. 隋炀商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B. 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 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D. 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近代某次侵华战争示意图。侵略军的暴行是(  )

A. 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 洗劫后放火焚烧了圆明园
D. 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口岸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当时最大的军工厂。此外,各省先后办过20个机器局,都是兵工厂。其间不仅搬入了外国的枪炮、弹丸、雷管,而且外国的机器也由此而传入中国。这些企业由国库支付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兴办这些企业体现了洋务派"求富"的要求
B. 兴办这些企业使李鸿章等官僚大发横财
C. 洋务派兴办了近代第一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这些企业的经营方式导致经济效益低下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一曰,须言之有物……五曰,务去滥调套语……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 胡适 B. 梁启超 C. 李大钊 D. 陈独秀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86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年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这篇习作写于

A. 北伐战争时期 B.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1954年邮政总局发行的特种邮票。它的发行是为了庆祝(  )

A. 《共同纲领》的通过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
D. 《双十协定》的签订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  )

十一届届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是因为几个小时前(  )

A. 举行了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的会谈
B. 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C. 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D. 中英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随着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巨人 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这一挑战的先驱是

伏尔泰 但丁 达·芬奇 莎士比亚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教授在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该国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是通过颁布

《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 《权利法案》 1787年宪法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段材料反映了拿破仑

A.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C.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始于19世纪60年代          ②都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③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          ④都涉及到土地私有权的改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说:"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土学会了革命所必需的另一种艺术:灵活机动,善于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急剧地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文中"另一条道路"是指实行

A. 斯大林模式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已经研究并且决定了三个同盟国最后击败共同敌人的军事计划……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保证德国不能再扰乱世界和平……我们决定尽快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安全!"这段材料应该出自

A. 雅尔塔会议 B. 华盛顿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两幅图片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他研究的课题是

政治格局多极化 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 "一超多强"局面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2)柳亚子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创作于重庆谈判期间。
(3)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期间,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4)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
(5)以工代赈对于恢复工业生产作用巨大,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6)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 ,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和人类的文明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广东的在短短几年内,变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是艺术家炽热情感的自然流淌。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他的第三交响曲,也就是《》,这首交响曲篇幅宏大,感情奔放。1888年,荷兰画家梵高在阳光灿烂的法国南方创作的《》以强烈的色彩对比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在论文《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中对中国历史上的三个统一时期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文章的第一部分阐述了国土开发和国家统一的关系。阅读以下相关摘要: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材料二 秦汉以后到元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中国北方,东部和西部结合在一起,要开发的地区是广大的中国南方。秦统一以后,对开发国土做过一件大事,就是迁徙50万身份低下的或犯了罪的人,到岭南去戍守,把中国南方的国土一直推进到南海边上。这对中国以后逐步开发南方起了很大作用。当然,南方处在落后状态,又有很多民族存在,跟北方交融不那么容易完成。历史为此付出了1000多年的时间。
材料三 到了元以后,中国的统一,从地域方面来说进入了第三个时期,理当是开发大西部。元以后,实际上在东部的南北,没有再出现分裂的可能性,问题在于西部。但是元以后中国缺少开发的条件,广大的西部长期处在一个待开发的落后状态。我们今天开发西部是对于中国统一的进一步巩固开启一个新的起点。美国在1 9世纪开发西部,以至于西部和东部走向平衡,维持了美国今天的国情局面。
请回答:
(l)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涉及了南方的开发过程。到宋代出现的什么谚语证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重要的粮仓?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前期为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在西部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有哪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历史经验值得汲取?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材料四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当今世界上有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日本五大力量中心。他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2)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
(3)读材料三,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什么7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新中国的外交则取得巨大成功,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
(3)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他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苏州卷)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