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周口店遗址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春秋战国的纷争
C.商周的青铜文明 D.秦汉时期大一统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形象生动的历史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小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在赞颂隋朝大运河的历史功效,它的中心是(   )

A.江都 B.涿郡 C.余杭 D.洛阳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你生活在宋代,可能有的经历是(   )
①用交子在夜市上买东西 ②夏季能喝到冷饮 ③在瓦子里看杂技 ④能吃到香喷喷的玉米 ⑤闲时看小说《三国演义》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下列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

A.顺治帝册封达赖
B.康熙帝册封班禅
C.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圆明园兔首和鼠首流失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   )

A.《钦定学堂章程》 B.《奏定学堂章程》
C.《重订学堂章程》 D.《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该文应发表于(   )

A.维新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北伐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是(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在运动中打败国民党军队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珍藏的战争纪念章。虽已锈迹斑斑,但辉煌的过去仍能勾起他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位老战士参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4年,毛泽东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完成了三大改造 B.召开了中共八大
C.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小华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万隆会议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A.九年义务教育 B.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文艺复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B.是一场文化复古运动
C.但丁是运动的先驱 D.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长达三百多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提供了大量的黑人劳力 B.摧毁了腐朽的封建统治
C.打通了各洲的贸易通道 D.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欧洲局势。其中,英法俄组成的军事集团称为(   )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华沙条约组织 D.轴心国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阐述“两个学说”的分别是(   )

A.《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
B.《神曲》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相对论》和《汤姆叔叔的小屋》
D.《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引起下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发展商品经济
B.实行农业集体化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期间,盟国召开了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中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
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刚同学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来西亚失去联系的MH370航班飞机是由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其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分别来自海外1 500家大企业和1.5万家中小企业,这种情况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   )

A.区域集团化趋势 B.全球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 D.“一超多强”趋势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促进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民族,通过吸收与创新不断实现超越。但它在崛起的同时,也给亚洲邻国带来了很大的伤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对变革的推动,最终导致①。……它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反对,与所谓的土地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钓鱼岛争端恶化成了危机……此后,中日两方持续派遣公务船到钓鱼岛海域巡航。
——摘自凤凰网
(1)材料一中所说的“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被统称为什么?“天朝”时期为中日友好交往作出重大贡献的“天朝”僧人是谁?①代表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场改革在日本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此次“变革”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单独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请写出这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日关系要实现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双方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至少答出两个观点,2分)

来源:2014届广东河源市中英文实验校九年级中考模拟02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