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
比一比,组词。
延( ) 贼( ) 歇( ) 睁( )
廷( ) 绒( ) 揭( ) 挣( )
赠( ) 俊( ) 较( ) 练( )
增( ) 骏( ) 狡( ) 炼( )
把词语补充完整。
习以为( ) 一( )莫展 ( )思苦想 照本宣( )
旷野( )郊 不屈不( ) 不可思( ) 激情四( )
选词填空。
凝视 注视 注意
(1)它一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就屏息(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2)精彩的马戏开始了,观众都( )着戏台。
(3)过马路一定要( )安全,走人行道。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不但……而且……
(4)写字的时候,( )要正确,( )要工整。
(5)爸爸妈妈不在家,( )哥哥煮饭, ( )我煮饭。
(6)( )今天下雨,( )仍然要上学。
(7)经过现场辨认分析,这支笔( )小明的,( )小方的。
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
(2)这种可耻的行径怎能不激起人们的痛恨呢?( )
(3)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势转动着身躯。( )
(4)这巴掌大的地方什么也种不下。( )
(5)猫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
按要求改写句子,不改变原句意思。
(1)小猫未满月的时候不可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升起来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丁格尔从小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缩句)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为陈述句)
(5)黄道婆传授给了父老乡亲们植棉技术。(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被”字句
“把”字句
积累与运用。
(1)水草肥美的地方鸟儿多, 。
(2)母亲的宝贝是子女, 。
(3)信赖, 。
(4) ,貂裘换酒也堪豪。 ,洒去犹能化碧涛。
(5)在第三单元中,我们认识了( )的黄道婆,( )的南丁格尔,( )的常香玉,( )的居里夫人,( )的花木兰。
《猫》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 )谁怎么呼唤,它( )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 )把老鼠等出来( )!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 )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1)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①《猫》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
②“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说明猫是一位画家。( )
(2)请在文中的(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古怪”的意思是( ),作者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出猫的古怪的。说猫既( )又( );既( )又( );既( )又( )。表面看起来作者是( )猫的,其实是表达了对猫的( )之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门的悬念
学校大厅的门被踢破了。
可怜的门。自从安上那天起,几乎没有一天不挨踢。十三四岁的孩子,正是撒欢儿的年龄。用脚开门,用脚关门,早已成了不足为奇的大众行为。
教导主任为此伤透了脑筋,他曾在门上张贴过五花八门的警示语,可是不顶用。他找到校长:“干脆,换成铁门──让他们去‘啃’那铁家伙吧。”校长笑了,说:“放心吧,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很快,破门拆下来,新门装上去了。
新门似乎挺带人缘装上以后居然没有挨过一次踢孩子们走到门口总是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阳光随着门扉旋转灿灿的金色洒了孩子们一身一脸穿越的时刻 孩子们感觉到了爱与被爱的欣幸
这道门怎能不坚固——它捧出一份足金的信任,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让他们在美丽的忧惧中学会了珍惜与呵护。
——这是一道玻璃门。
(1)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再组成词语。
(2)给短文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
(3)校长说“我已经订做了最坚固的门”,意味深长。为什么说这门是最坚固的?
(4)教导主任会在门上贴上怎样的警示语,请你试着写上两条。
(5)文中说,“它把一个易碎的梦大胆地交到孩子们手中”。这“易碎的梦”具体指什么?
(6)如果你是那位校长,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那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