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个社会阶层“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他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而迷茫的诗情……,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够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坊市制度的实行 D.小农经济的发展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人口从1750年的14000万急剧地上升到1800年的18800万、1850年的26600万,这一增长率比世界其他地区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民主制度的完善
C.殖民扩张的进行 D.自然环境的改善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流通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来华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的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 B.当时的客观事物
C.各种历史教科书 D.各种历史文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患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儒学大家张载
【材料三】2009年10月2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决议案。决议最后一段写道:“众议院向诞生2560周年的孔夫子致敬并认可他哲学、社会和政治思想方面做出的无价贡献”。
——环球侨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的理由是什么?董仲舒对孔子的学说有哪些发展?
(2)请用史实说明宋明理学家是如何“为往圣继绝学”的?
(3)依据以上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落。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了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导航亦可看风水;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并再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不能引材料中的史实)。
(2)材料中所提到的火药与罗盘针的发明对欧洲社会的进步、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3)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起到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原因。
(4)科学技术在西欧和中国的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东莞市南开实验校高二上期期初考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