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钱穆认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镐京与鲁曲阜,譬如一椭圆之两极端,洛邑与宋则是两中心。周人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据此判断以下正确的是

A.分封制使西周疆域扩大 B.洛邑与宋是西周行政中心
C.宋国虽为诸侯实力过强 D.鲁、齐两国的国君是王族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任嚣任南海郡尉,(注:南海郡级小,只设郡尉,不设郡守)统辖番禺、揭阳、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根据以上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任嚣的职位由吏部任命,不可以世袭 B.郡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
C.任嚣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D.南海郡实际上是任嚣的封地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中期历史学家杜佑在《通典·选举》中写道:“进士者时共贵之,主司褒贬,实在诗赋……故士林鲜国体之论,其弊一也……所用非所习者也,故当官少称职之吏。”这表明作者认为唐朝进士科的弊端在于

A.重视学识,轻视德行 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
C.注重门第,多不称职 D.重视诗赋,无法选才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雅典政制》开宗明义地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材料表达作者对雅典民主的基本认识是

A.少数人民主 B.非自由民主
C.非精英民主 D.奴隶制民主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文明史》中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制定的法律,皇帝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至最有学问的法律家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

A.统治范围扩大,罗马法不断充实 B.维系帝国统治,万民法颁布
C.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法律不断制定 D.罗马帝国建立,开始依法治国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斯顿·丘吉尔是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首相,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一书中记载道:“当查理一世在断头台上身首分离时,数以千计的观众发出痛苦的呻吟,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在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获释重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这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保护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果实
B.继承了悠久的传统,照顾了人民的心理承受力
C.对国内国外的政治思想和制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D.导致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当政期间(1968~1974年)写了一本书,叫《帝王总统》,声称美国的总统已经从“宪政总统”变成了“帝王总统”。从该历史学家的视角看,美国总统的这一转变反映出

A.美国政体趋于完善 B.总统行政权的扩大
C.西方民主的局限性 D.美国民主的独特性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

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
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
③共和制派力量占明显优势
④从过程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支持太平天国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办公地点在今南昌路180号,至民国十五年一月停止活动。该部由胡汉民、汪精卫、叶楚伧为常务委员,毛泽东、恽代英等分任秘书。下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

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 B.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 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二和图三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一篇名为《我的爷爷》的作文中写到:“①我的爷爷出生于1920年,18岁参加了工农红军闹革命;②之后跟随部队参加了百团大战等战役;③解放战争时期,又随刘邓大军渡过黄河,来到大别山脚下并扎根下来,率领当地农民进行土改运动;④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我爷爷担任人民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开荒修渠……”这段文字的四处叙述中,与史实相比

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B.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C.②③④正确,①错误 D.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这次会议是
表 某次会议与会各党派代表人数统计表

政党
国民党代表
共产党
民主同盟
青年党
无党派人士
合计
代表人数
8
7
9
5
9
38

A.中国国民党“一大”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产党宣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本段材料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什么基本原理?

A.无产阶级以暴力革命推翻资阶级统治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资本主义最终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 D.夺取政权,实现公有制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尔什维克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两个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围。”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

A.通过和平方式获得了胜利 B.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导致苏俄退出了世界大战 D.遭到临时政府的武力镇压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乌兰夫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说: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正式确认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在

A.1949 B.1954 C.1984 D.1998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修订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次修宪

A.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B.表明宪政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D.正式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 B.粉碎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
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的签订

A.促使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 B.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C.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关系,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新格局已经建立起来
B.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的支持
C.表明国际恐怖主义受到了很大的遏制
D.反映出主权国家或集团对外政策的务实调整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这段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形态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海瑞说:“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限田之义,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可以常也,终莫若听民自便为之德得。”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海瑞正确分析了明朝的土地问题,提出了科学的解决办法。 
②丘浚客观分析了我国封建土地制中的一些问题。
③他们都看到了土地不均这一封建社会的现象。
④他们都认定限田、均田是稳定统治秩序、消除贫富不均现象的基本良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表 人均糖消费量(磅)

年份
欧洲(除英国外)
英国
1680
0.85
4
1750
1.90
10
1800
1.98
18

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 
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 
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90年代,李鸿章奏请清政府:“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织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一年之内,不准续添。”下列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该规定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此奏折应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快导致清政府出台该政策
D.该规定顺应了帝国主义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实业救国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他的核心思想是

A.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实业泛指农工商业,重点在工业 D.办实业既可救贫致富,又可富国御侮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天下变局”是指什么?
(2)结合史实概述“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可从革命性质、政体、国民权利、法治等角度概括)。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的?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说明国共两党是如何进行全民族抗战的。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请回答:
概括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来源:2015届湖南湘中名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