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苏东双语学校初一第一次质检二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匿(nì)笑黄晕(yūn)嘈(cáo)杂截(jié)然不同 |
B.蜷(quán)曲 须臾(yù) 应和(hé) 停滞(zhì)不前 |
C.抖擞(sǒu)偌(nuò)大企(qí)盼花团锦簇(cù) |
D.贮蓄(zhù)枯涸(hé)搓捻(niǎn)屏(bǐng)息静听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取决祷告感概万分翻来复去 | B.察觉诀别心清如水诸如此类 |
C.珍宝必竟自做主张蛛丝蚂迹 | D.舒活退色委曲求全油然而生 |
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⑴ 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三角板 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台上。
⑵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 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⑶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 地往外就走。
⑷ 在受教育以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 没有指南针, 没有探测仪, 知道海港已经临近。
A.钻挂迷迷糊糊即便也无法 |
B.挤顶迷迷糊糊既也无从 |
C.走顶模模糊糊即使也无从 |
D.挤挂模模糊糊既也所以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
B.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
C.节日的公园打扮得花枝招展的,亭台楼阁也装饰得一个比一个漂亮。 |
D.青春是一株娇艳的花,但我明白一支独放不是春,春天该是万紫千红的世界。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微笑是一首动听的歌声,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
B.王老师亲切的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
C.为了防止埃博拉病毒疫情进一步蔓延,各国防疫部门都加大了监管力度。 |
D.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
②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
④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
⑤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A.④①③②⑤ | B.⑤④①③② | C.⑤①④②③ | D.①④②③⑤ |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8分,每题2分)
(甲)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下列各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B.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 D.衡/乃穿壁/引其光 |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主人怪(责怪),问衡 |
B.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愿(希望)得主人书遍读之 |
C.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偿) |
D.“饭疏食饮水 (热水)太丘舍去(离开)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衡乃穿壁引其光( 于是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匡衡勤学而无烛 (表顺接,就)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却)
C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指学习) 下车引之(他,指元方)
D.以书映光而读(把)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
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节操,身处贫困,却专注于做学问,自得其乐。 |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慨叹,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 |
C.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读书的勤奋刻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我们看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不义之财的鄙夷,“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说六十岁时听力有变化了,七十岁时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了。 |
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答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中“暖树”的意思是 ,诗人“最爱”的是“ ”。
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
D.结尾处写西湖湖东春景让人陶醉,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直抒胸臆,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
古诗文默写。
(1)夕阳西下, (2)乡书何处达?
(3) ,却话巴山夜雨时。
(4)才女谢道韫在家庭聚会上对“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回答是“ ”
(5)曹操的《观沧海》中抒发作者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阅读《济南的冬天》的两个语段答题。
(甲)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②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⑤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⑥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⑦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⑨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乙)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甲)段第①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段第②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第④句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段中为什么说济南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段的描写对象是 ,其特征是
(乙)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文学作品阅读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⑧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然泪下!
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吧!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3分)
“我”想吃螃蟹—— ① —— ② ——母亲捞起螃蟹—— ③
阅读文章①~④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3分)
阅读第⑨段,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1)“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2)“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母亲为什么“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2分)
任选一题作文。
⑴题目:在 中成长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 一位外国总统问一位活了104岁的老奶奶长寿的秘诀时,老奶奶回答说,一是要幽默,二是学会感谢。她从25岁结婚起,每天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谢谢”。她感谢丈夫、感谢父母、感谢儿女、感谢邻居给予她的种种关怀和体贴,感谢每一个祥和、温暖、快乐的日子。有人总结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十八个字,即:谢谢,您好,对不起,麻烦您,再见,我错了,请,我们。其中居首位的就是“谢谢”二字。
请你根据材料,结合自身的经历、见闻和感受,自选材料,自拟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语言运用
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参加“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小明发现下面两家店铺橱窗上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公用电话 长途直播 ; 新款手机 震憾上市
(公用电话亭) 应改为 (手机专卖店) 应改为
小组调查得来的错别字,比较有代表性的如:①锦上天(添)花 ②孤注一置(掷) ③签(鉴)定书④相形见拙(绌)⑤高粱氿(酒)……请你对造成错别字的原因作一个简要分析。
现在很多广告刻意改动成语,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请猜猜下列巧用成语的广告,该是什么店铺?然后用横线划出改动的字,还原成语。
①一明惊人 ( )店 ( )还原为( )
②骑乐无穷 ( )店 ( ) 还原为( )
生动、新颖、温馨的公益广告语,能更好的唤起人们的自觉意识。请你试着为以下内容各写一条公益广告,每条20个字以内。
提倡禁烟的:
垃圾箱处提醒垃圾入箱的:
名著阅读
⑴填空题:《繁星》、《春水》的作者是现代女作家 ,《繁星》、《春水》的三大主题是 、 、 。 、
⑵判断下列对《繁星》、《春水》中的诗句理解的正误:(3分)
A.“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歌颂了崇高伟大的母爱。( )“
B.“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
C. “言论的花儿,开的愈大 ,行为的果子,结得愈小。”告诉我们要重视言论,言行一致。( )
⑶简答题: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中“墙角的花”比喻的是怎样的人?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