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练(ɡàn)机(jiè)(chuānɡ)伤畏(xǐ)不前
B.(cuò)折留(niàn)笨(zhuō)放浪形(hài)
C.(cǔn)度(miào)误眼(kuàng)图穷(bǐ)见
D.(shuò)漠占(bǔ)(qiǎo)然感(kǎi)系之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蜷缩磐石俨然万户侯乍暖还寒
B.犒劳寥廓愁怅霎时间揭杆而起
C.营利侈谈箫瑟殊不知烩炙人口
D.谛造藩篱指摘不更事夙兴夜寐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⑴我常想,我们就像      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我们以为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我们
        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的事实,因为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⑵这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    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泪,叹息一番,    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A.自鸣得意自以为是原谅满意
B.自以为是自鸣得意 宽恕满足
C.自以为是自鸣得意原谅满意
D.自鸣得意自以为是宽恕满足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读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就觉得世界变得完全透明。我们突然发现,我们对美德与陋习、伟大与渺小、高尚与卑贱都非常熟悉;而且这一切,甚至还不只这一切,都是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的。
B.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传闻,给神农架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的兴趣浓厚。
C.微信作为一种基于手机端的通讯软件,以个人关系为核心,通过强关系与弱关系两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与生产。
D.《乌布西奔妈妈》以波澜壮阔的气势记叙了满族先世女真乌布逊部落的一位女萨满——乌布西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热情讴歌了她一生为部落呕心沥血,最后统一东海诸部,开拓东海海域。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有教无类”体现了一代大教育家孔子的博大胸襟。他的学生贵贱贫富同列门墙。孔子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出生于平民阶层。如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子夏“家贫,衣若悬鹑”,子路的出身是“鄙人”。
B.楚辞是在战国后期楚国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开创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
C.《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所编纂的《文选》一书,它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誉为“五言之冠冕”。
D.韦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他生活在唐帝国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他是“花间派”词人的代表作家,在词坛上与温庭筠齐名,二人并称“温韦”。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战国时各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王朝之后,推行“书同文”以统一全国文字。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没有制订与之相类似的“言同声”的政策。为什么?同声难,同文易。汉字“立形见意”,其字符系统总体上与事物之间存在可理解或追索的视觉联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较强的通约性,比较有利于跨越时空进行信息交流。而以记录语音为主的字符系统,却很难具备这一优势。因此,不论发音差异多大,只要识别出汉字字形,就可能领悟其意义。北方人到广东、香港或者闽南、台湾,用方言与当地人交流很困难,然而只要写出字形,就基本没有障碍了。汉字可以记录言语,却又超越言语乃至时空,极有助于以文化育天下的伟业。我国方言众多,然而地无分南北,时不论古今,文化主脉,千秋一系,沛然而下,浩浩如江河,至今不衰,汉字之功可谓大矣!
立形见意,其“形”必然复杂:点画种类以十计,部首数量以百计,单字总数以万计。但复杂而不紊乱,殷商时期的数千单字就已基本形成体系。此后绵延几千年,历经多次变化,最终凝定为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其中有古(篆)、今(隶、草、行、楷)之分,又有主流字体(篆、隶、楷)和辅助字体(草、行)之别。古今、主辅之间,看似差异很大,却保持了体系的延续性,大多数单字都可以理性地解析其形义渊源及演变理路。今文字中,隶、楷、行虽然已失去“视而可识”等直接摹写自然而来的形体特点,但大多数合体字仍保持以部首统领事物类别等方式,存在“察而见意”的可能。许多部首如“水(氵)”、“手(扌)”、“草(艹)”等所属之字,读者即使无法确知其音、义,只要知道部首的意义,仍可大致判断其物类归属。即使是形体变异最多的草书(特别是狂草),许多常用部首和字形也还是有迹可循的,因而历代流传至今的草书字迹,大多数都可以识读。
立形见意使汉字成为方块字,一字一形,所占空间比较规则,为汉语文学的一些独特体裁和手法奠定了基础。以骈文、对联等体裁创作的文学作品,语句对称,不仅音美、义美,而且排列形式也非常美观,至今很难找到相应的外文表现形式。一些具体的文学创作技巧,更是直接依托于汉字字形,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上下联都以“火、金、水、土、木”为部首,“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将“破”“枯”拆解为“石皮”“古木”。
立形见意,使得汉字造字方法(特别是形声)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可以不断丰富自身的字形体系以满足生活的需要。现在普遍使用的人称代词“她”以及许多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都是古代所无而近人创造出来的。当然,造新字要求谨慎,这是另一个问题了。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字的主要呈现方式无非是刻、铸或写等,以写为主。汉字当然也不例外。然而,汉字在视觉形式上具有两个潜在的特点:一是基本合乎右手书写的生理习惯;二是可塑性强。前者利于实用,后者利于创造,巧妙集于一身,再加上毛笔等特殊工具,于是形成了文字书写中的一个“例外”——书法艺术。这是汉字在记录言语和传播信息的功能之外滋养出的一朵极其绚烂的艺术之花,不仅与诗、画等一同成为国人重要的精神生活方式,更堪称世界艺术之林中独一无二的奇葩。
(节选自叶培贵《智通天地道洽人文——汉字之美与书法之魅》,2013年8月28日《光明日报》)
下列对汉字“立形见意”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王朝之后,推行“书同文”和“言同声”的政策,因为汉字“立形见意”,有利于文化育天下的伟业。
B.汉字“立形见意”,其字符系统总体上与事物之间存在可理解或追索的视觉联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较强的通约性,比较有利于跨越时空进行信息交流。
C.汉字“立形见意”,北方人到广东、香港或闽南、台湾,用方言交流困难,只有识别出汉字字形,才可能领悟其中的意义。
D.汉字“立形见意”,是记录语音为主的字符系统,可以记录语言,却又超越语言乃至时空,使我国文化主脉,千秋一系,至今不衰。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字绵延几千年,历经多次变化,却保持了体系的延续性,都可以理性地解析其形义渊源以及演变理路。
B.立形见意使汉字成为方块字,一字一形,所占空间比较规则,使汉语的文字作品,语句对称,音美、义美、排列形式美。
C.立形见意使汉字造字方法具有强大的创造力,现在普遍使用的人称代词“她”以及许多化学元素的汉语名称,都是近人创造出来的。
D.汉字有两个特点:一是合乎右手书写的生理习惯,利于实用;二是可塑性强,利于审美。这两个特点加上毛笔等特殊的书写工具,形成了文字书写中独特的书法艺术。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今的汉字,尽管已失去“视而可识”的形体特点,但多数合体字仍有“察而见意”的可能。
B.汉字许多部首的所属之字,即使无法确知其音、义,也可以由部首的意义来大致判断其类属。
C.就创作技巧而言,“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依托于汉字字形,而,“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则是依托于字义。
D.汉字书法是由汉字视觉上的两个潜在特点和毛笔等特殊工具共同形成的,它堪称艺术奇葩。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满桂,蒙古人,幼入中国,家宣府。稍长,便骑射。每从征,多斩馘。军令,获敌首一,予一官,否则赉白金五十。桂屡得金,而未能受职。年及壮,始为总旗。又十余年为百户。后屡迁潮河川守备。
天启二年,大学士孙承宗行边,桂入谒。壮其貌,与谈兵事,大奇之。及出镇山海,即擢副总兵,领中军事。承宗幕下,文武辐辏,独用桂。桂椎鲁甚,然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
明年,承宗议出关修复宁远。问谁可守者。马世龙荐孙谏及李承先,承宗皆不许。袁崇焕、茅元仪进曰:“满桂可。但为公中军,不敢请耳。”承宗曰:“既可,安问中军。”呼桂语之,慨然请行。世龙犹疑其不可,承宗不听。即日置酒,亲为之饯。桂至宁远,与崇焕协心城筑,屹然成重镇。
时蒙古部落驻牧宁远东鄙,辽民来归者悉遭劫掠,承宗患之。四年二月,遣桂及总兵尤世禄袭之大凌河。诸部号泣西窜,东鄙以宁。拱兔、炒花、宰赛诸部阳受而阴怀反侧。桂善操纵,诸部咸服,岁省抚赏银不赀。初,城中郭外,一望丘墟。至是军民五万余家,屯种远至五十里。承宗上其功,诏擢都督佥事,加衔总兵。
六年正月,大清以数万骑来攻,远迩大震,桂与崇焕死守。始攻西南城隅,发西洋红夷砲,伤攻者甚众。明日转攻南城,用火器拒却之,围解……而崇焕复与桂不和,言其意气骄矜,谩骂僚属,恐坏封疆大计,乞移之别镇。举朝皆知桂可用,虑同城或偾事,遂召还。
七年五月,大清兵围锦州,分兵宁远。桂遣兵救,被围笊篱山。桂与总兵尤世禄赴之,大战相当。遂入宁远城,与崇焕为守御计。俄大清兵进薄城下,桂率副将尤世威等出城迎,颇有杀伤,桂亦身被重创。捷,加太子太师,世荫锦衣佥事。
(选自《明史·满桂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稍长,便骑射便:熟习,擅长 B.诸部阳受而阴怀反侧款:议和
C.分兵宁远略:忽略 D.捷,加太子太师 闻:传来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满桂忠勇的一组是
①年及壮,始为总旗                 ②呼桂语之
③与崇焕协心城筑                   ④桂善操纵,诸部咸服
⑤桂与崇焕死守                     ⑥桂率副将尤世威等出城迎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满桂年少善武,职位升迁较慢。他屡次随行出征,斩杀很多敌人,但只获得白金赏赐,没能得到一官半职。直至壮年,才做了总旗,以后才慢慢迁至潮河川守备。
B.满桂得贵人识,屡被委以重任。大学士孙承宗巡边时,发现他是个奇才。于是在出镇山海关时重用满桂,并让他出守宁远,后又依功提拔他为锦衣佥事。
C.满桂治边有方,边境繁荣稳定。一方面,他敢于打击侵边的异族部落;另一方面,他善于安抚操控暗怀二心的部落,并使一望丘墟的宁远屯种至五十里外。
D.满桂忠勇善战,屡次抗击清兵。六年正月,与袁崇焕死守宁远,英勇抗击大举进犯的清兵;七年五月,又亲赴宁远,率兵出城迎敌,杀伤众多,深受重创。

请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然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明史·满桂传》)
⑵时蒙古部落驻牧宁远东鄙,辽民来归者悉遭劫掠,承宗患之。(同上)
⑶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元帝宫人既多,乃令画工图之。欲有呼者,辄披图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货赂。王明君姿容甚丽,志不苟求,工遂毁为其状。后匈奴来和,求美女于汉帝帝以明君充行既召见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于是遂行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 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词的上片写景。上片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请对此进行赏析。
词的下片写人。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⑴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⑷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⑹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⑺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巫山红叶
刘宏伟
巫山红叶,浸染着魔力
②不信,你看,在碧绿的江水边,翠绿的山崖上,是什么令你眼前一亮?小小的一片,便已盖过起伏的绿海。在你来不及细细打量时,河道拐弯处,是什么激发了你嘴里的那一声惊叹?是身下碧波荡漾中的那抹红影,还是岸边大片大片起伏绵延的红叶?此刻,千万别抬头。否则,你定会被头顶悬崖绝壁上连片摇摇欲坠的大红惊着。
③当你迫不及待地想上岸一饱眼福时,最好别离开沿途的山道太远。如果你真想身入林中去,千万别忘了来时的路。当你小心翼翼地伸手抚摸过那些或亮红薄如蝉翼、或暗红厚实如茧的叶片后,当你细细地欣赏过那些血脉般流动的叶脉后,当你惊叹于它们或细长、或椭圆、或五角形的千姿百态后,当你为不小心踩上了那些原本就匍匐在地或刚刚从枝头飘落的红色的精灵而心生不安后,才蓦然惊觉已迷失在眼前这片红色的海洋中,哪里还找寻得见来时的路?!
④此刻,千万别惊慌,更不必焦急,深深地吸一口气吧,把林中的清香和漫山的红润吸进肺里,然后抬头朝最高处看去。如果你此刻正置身江南,看不见净坛、起云、上升的峰影,那你就找找飞凤、翠屏、聚鹤的踪迹吧。走到峰下,自然也就找到返回的路;如果是在江北,归途就好找多了。就算认不出登龙、圣泉、朝云、松峦、集仙的身影,也不必着急。至少,当你抬头看到那位云雾间的绝美少女时,一定会心安神定下来。此刻,你会发现,漫山的红叶,一如神女飘扬的红裙。
⑤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干脆一边背诵着那首以十二峰名串起来的诗“曾步净坛访集仙,朝云深处起云连;上升峰顶望霞远,月照翠屏聚鹤还。才睹登龙腾汉宇,遥望飞凤弄晴川;两岸不住松峦啸,断是呼朋饮圣泉”,欣赏它们惟妙惟肖的神韵,如飞鹤翱翔、如凤凰展翅、如雄狮昂首,如神龙腾空,一边仔细地找寻着林中行来的足迹,或是被身体碰掉的新鲜的红叶,定能沿途返回。如果能用这短暂的迷失,体验一番“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的奇妙景色,何尝不是另一种人间幸福!
⑥其他季节的巫山,像上帝遗落在人间的一方碧玉,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就连那些俊秀的山石峰峦,也披着黛青的外装。惟独这初冬,这方碧玉中仿佛被神女滴入了一滴相思的红泪,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片,就染红了漫山的青苍。伴随着残秋最后一抹柔风和初冬的凉意,完成了这场从青苍到艳红的转场,暗红、艳红、深红、绛红、枣红、大红、火红……尽情地用你所能忆起的“红”来形容吧,总能找到你能叫出的那种,哪怕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更多的,却是连想象都无法细分出来的品类。
⑦它们就那样招摇地跟万丈绝壁、高耸的山峰、参天的古木、低矮的灌木、连绵的山林粘连着,绕缠着,铺展着,突兀着……有时绵延数里,有时独自挺立。无论以何种姿态呈现,总是最抢眼最炫目的那抹明艳。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娇贵,注定属于世人眼中的明亮和嘴里的惊叹,激起人们心头滚涌的热烈和情思。
⑧巫山的红叶,像上帝的宠儿一般,被镶嵌进宽阔的高峡平湖、清澈透亮的大宁河、碧玉般的小三峡、云蒸霞蔚的十二峰……编织出这方瑰丽奇幻的人间山水。光这些风景本身,就早已令人目不暇接了,更何况还有这漫山遍野的红叶,在眼前、在脑海中翻滚荡漾着。
⑨如果再把这些人间奇景沐浴到瑶姬授书治水的传奇,更有楚怀王游高唐、宋玉“神女赋”引出的“巫山云雨”,合上那两句撩拨了无数红尘儿女缱绻情思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眼中的景繁如虹,心中的情深似火,谁还能分清此时此地到底是置身天上,还是人间?惟剩下一片如梦似幻的朦胧。
⑩这些被神女瑶姬的传说浸润、被巫山的云雨缭绕、被无数痴男怨女的情爱滋养出的巫山红叶,早已化成天地间的精灵,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吗?海誓山盟也罢,刻骨相思也好,你目睹后,无论此时此刻,还是他年遥忆,只要轻轻地一闭上眼,这漫山的红,便成一汪热辣辣的情海。
(选自2013年9月2日《深圳特区报》)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A.第②段前两问质疑,陡起波澜,吸引读者的目光,然后通过回答、提示,让描写的对象隆重登场。
B.第③段连用四个“当你……后”的句式,设想当人们面对四个不同的场景,便会不知不觉沉醉其间的情景;这四个场景都显得极为广阔。
C.第④段作者貌似安慰迷途者不要惊慌焦急,实则提醒欣赏者要深入山中才能观察到云雾间绝美的景致。
D.第⑤段作者写背诵十二峰名诗和欣赏十二峰景,意在表明巫山除红叶外,还有许多人间奇景,从而突出本文主旨——巫山奇景甚多,令人流连忘返。

E.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感情真挚炽烈,文化意味浓厚。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 采用这种叙述人称有什么好处?
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其他季节的巫山景象?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文章开头说:“巫山红叶,浸染着魔力。”请结合原文探究巫山红叶有哪些魅力。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文意,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式续写下文。(4分)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品味诗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红楼梦》第三回两个段落的开头部分,回答问题。(4分)
〔甲〕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乙〕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⑴填空:〔甲〕段写          (填《红楼梦》人物名)的出场,〔乙〕段写贾宝玉的出场,两个段落异曲同工,相互映衬。
⑵这两个人物的出场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欣赏丰子恺漫画《跌一交,且坐坐》,回答问题。(4分)

⑴写一小段话,向没看过这幅漫画的人简要介绍漫画的主要内容。(2分)
⑵你认为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道理?(2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去那里,回答是:“亲近自然,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他们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这时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不得写成诗歌),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鄂南高中等三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