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套资源免费下,500万道试题任意组
每天仅需0.22元,尊享会员权益
短板理论,又称“木桶理论”,是指决定装水多少的是最短木板。生活中,很多人拼命去补自己的那一块“短板”。事实上,有些短板是短时间内无法补,甚至一辈子也补不起来的。
比“补短板”更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也就是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找准“一口井”深挖。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就像演员错上了别人的舞台。生活中这样的事并不鲜见。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政界上是一个翻云覆雨的人物,可谓才华横溢,但他也曾错上过别人的舞台。
1929年,丘吉尔跟老朋友美国证券巨头伯纳德·巴德克参观华尔街股票交易所时,被那种紧张热烈的交易场面吸引了,想一试身手。他看到巴德克不以为然的表情,暴躁的丘吉尔很恼火,心想从政多年,偌大一个英国我都敢面对,难道这小小股票还能难得倒我?
于是,丘吉尔便买了一支股票,骄傲地等待结果,没想到此股票一跌再跌,把他套牢了。不甘心的他又挑选了一支颇有希望的股票,然而这支股票也走了熊市,他再次被套住了。一天下来,丘吉尔买什么赔什么,到收盘时,他快破产了。
巴德克拿着账本走了过来:“我早就预料到,你在军事和政治上大有作为,但未必对股票也了如指掌。所以,我以你的名字开了另一个账户,你买什么,这个丘吉尔就卖什么,你卖什么,这个丘吉尔就买什么。你看,现在基本持平,否则的话,我想你早就……”这时,丘吉尔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故事颇耐人寻味。其实,任何人都有其适应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战绩辉煌,不见得在其他行业也能翻云覆雨。所以坚守自己成功的场地,不要错上了别人的舞台,否则只会一败涂地。
上错了舞台的现象在教育圈子并不少见。教育生活中有无数的舞台,关键在于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舞台。了解“新教育”的老师,对山东的常丽华老师一定不会陌生。常老师曾有机会到一所颇有名气的学校任校长,但她拒绝了这份“美差”。作为语文教师和班主任的她,深知自己的根在教室里,魂在学生中。她在教室这个“舞台”上,把学生带到“卓越”的路上,享受着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可谓师生“双赢”。可见,常老师找准了自己人生的“舞台”,成就了一幕幕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擅长班级管理,就扎根班主任工作,做出自己的课程,做出自己的品牌;如果擅长学科教学,那就找准其中某个板块,比如语文的识字与写字、口语交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性学习,深研下去,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持之以恒就是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如果善于搞教科研,就盯住这个板块,以十年磨一剑的勇气与毅力,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搞出名堂来;如果你擅长开发课程,就立足于课程,潜心研磨,开发个人课程,班级课程,校课程,三点半课程……
可惜的是,现实中太多的是门门懂,样样知,就是没有在某个方面特别特别突出的。无论对于教师成长,还是学校发展而言,不是“补短板”,而是扬长避短,把长处发挥到极致,做出特色,做出品牌。
作为一名教师,不必好高骛远,热衷于那些看似耀眼绚丽的舞台,也许那是别人成功的舞台,说不定却是我们失败的舞台。我们只有找准并坚守自己的那方舞台,勤奋耕耘,善于学习,努力钻研,勇于创新,不断磨砺自己的思想,修炼自己的舞台功夫,持之以恒,终究会迎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2005年6月6日,中央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王小丫,做客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工作经验。
她原就读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到一家经济类报社上班。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报社领导竟然把她派遣至通联部去抄信封。当时,她感到很失望,甚至是绝望,大学毕业怎么就干这个谁都能干的工作啊?虽然一时有些想不通,但她还是好好去干了。3个月之后,她写信封写得又快又好,快到一个人能够完成3个人的工作量。领导看她表现十分突出,就过来问:“想不想干点儿其他工作?”
从此以后,她先后成了文摘版、理论版和副刊的编辑……这样一路走来,她最终成为了深受大家欢迎的主持人。
读罢这则短文,笔者心中对王小丫油然而生一种敬意。毋庸置疑,王小丫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成就了她的事业。试想,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每天做着抄信封这样枯燥的工作,心生抱怨,得过且过,又怎能成就今日的王小丫呢?
笔者,不由得想起一位教师朋友的成长历程来。十几年前的他师范毕业,分配到一所偏远的村小,在环境条件极差的学校任教。
他并没有气馁,教育教学之余,开始辛勤地“爬格子”,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和课堂教学。两三年过去了,他笔尖下流淌出来的文字,开始变成了铅字。
不久,他被调到乡完小任教,他一如既往地勤学善思,加之不断阅读,其课堂教学常常精彩不断,教学能力日渐突出。一年后被提拔为教导主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阅读的书籍更为广泛,思考深刻,常常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在教学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样刊样报如雪花般飞来,他逐渐成为当地教育界的“名人”。
一次,县里举行优质课大赛,他冲出本镇,一路过关斩将,颇为轻松地获得了全县第一名。之后,搞起了课题研究,多次获省市教研成果奖。
不久,不到四十岁的他又跨进“师训”中心的大门。如今的他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资深教研员,正引领着一大批一线教师,在教育的旅途上,且教且研,收获着精彩。
回顾这位朋友的经历,笔者唏嘘不已,感慨于当初的他身居偏僻之地,并未放弃,而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环境,努力拼搏,才一步一步地“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毋庸置疑,这位朋友与王小丫有着颇为相似的经历,值得称道的是,他们都能抱着做一粒种子的思想,努力地在那时那地深深地扎下去,汲取营养,奋力地生根、发芽、开花,长成一道耀眼的风景,逐渐成就了自己。
常言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现实生活中也确实不乏“金子”——人才,但往往由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较差,而被厚厚的“泥土”盖住了,于是乎就在那里等待着有人来刨开身上的厚土,以使自己发光。
倘若,长时间甚至一辈子没有人发掘,“金子”就会晦暗,变得跟泥土一般,于是终身不发光了。可见,拥有种子心态更可贵,它往往比金子拥有更大的能量,可以带来更大的财富。因为,金子可能被蒙尘,沙子可能被吹散,但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
淘金者需要勇气和冒险,方可有得;播种者需要耕耘和浇灌,必定有收获。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闪亮的金子,但每个人都是希望的种子。金子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发现,如果没有被开采,就会被永远埋没;种子是主动的,可以自己发芽,只要有空气、阳光和水分,就能破土而出。
据笔者了解,教师队伍中可谓人才济济,为什么有的人能成就一番事业,而有的人却碌碌无为,庸碌一生呢?诚然影响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因素颇多,但关键还是在于自己的心态,换言之,你是甘愿做一块“金子”等着别人来发掘你,还是愿意做一粒种子,自己发芽,破土而出呢?
现实中有不少教师,虽身处逆境,却以种子的心态,成就了自己。从大山深处走到江苏泰兴市教育局的谢道全老师;以“作文革命”著称的管建刚老师从村小教师成为了特级教师;从浙江一个乡完小走到上虞市阳光学校,走到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第一名的颁奖台上的罗才军老师;从江西婺源县紫阳一小走进南昌市邮政路小学的汪智星老师……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主动汲取阳光水分养料,努力发芽,破土而出,最终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兴许可以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获得些许思考与启迪。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我们身处何境,干何岗位,都应该像王小丫和笔者的朋友一样,做一颗种子,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工作,而且把工作做出色,那么,终究有一天,我们会穿越厚厚的尘埃,破土而出,成为一道瞩目的风景!
我们或许可以从上面的故事中悟出点什么?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要盲目去跟风追逐,更不能等着别人的发现与赏识,而要好好审视自身,找准定位,把自己的优势特长与教育教学联结起来,用10年,20年,30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好好修炼,必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明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