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北宋石守信原本作战勇猛且一向“重义轻利”,但自从“杯酒释兵权”发生之后,他忽然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由此可见“杯酒释兵权”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造成了人才浪费 |
C.导致将领普遍的不满 | D.致使功臣自污以自保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2
余英时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这表明( )
A.重义轻利开始改变 | B.商人地位普遍提高 |
C.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 D.重农抑商名存实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90
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尚治》篇中这样描述君主应有的作为:“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存心如赤子,处身如农夫,殿陛如田舍,衣食如贫士,海内如室家。”这表明他( )
A.反对君主专制 | B.主张执政为民 |
C.主张君民共治 | D.主张人民主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00
1906年除夕,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谕告,自次年正月起,废除“婢膝奴颜,有伤气节”的下跪请安,大小官员相见,概用长揖;同时废除禀帖中“卑职”等用语。此后湖北、江苏、河南等省纷纷效仿。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
B.晚清时期封建陋习已基本被清除 |
C.部分清廷官员逐步认同近代观念 |
D.晚清时各省已摆脱中央政治控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02
晚清驻英公使薛福成称英国贫孩院“绰有三代以前遗风”,“不甚背乎圣人之道。”郑观应也认为西方的福利慈善事业“意美法良,实有中国古人之遗意。”这表明他们( )
A.希望复古“三代” | B.主张中体西用 |
C.认为“中西同源” | D.主张效法西方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96
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 )
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88
文艺复兴是西方世界对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思想的回溯和振兴,同时具有反对封建神权,宣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内涵。以下体现这一思想的言论是(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B.人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 |
C.君主可效法狐狸与狮子,诡诈残忍均可兼施 |
D.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88
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由此可见他们( )
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 | 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
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 | 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658
1767年,出于其工厂对动力的需求,博尔顿认识了瓦特。此后二人成为合伙人,博尔顿倾其精力和财力使瓦特的蒸汽机梦想成为现实,并在1775年通过国会将瓦特的专利保护从1769年延长到1799年。这本质上体现了( )
A.工业革命离不开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 |
B.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发明推广 |
C.新技术的推广需要志同道合者的帮助 |
D.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动力的垄断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86
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法案规定,每个议员所代表的选民人数不相同,但行使的权力则完全一样。同时还规定,凡在1年中曾接受教区赈款及其它救济金者,丧失选民资格。这表明此次改革( )
A.体现权力下移 | B.重视国民平等 |
C.漠视选民多寡 | D.具有财产资格限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6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要使消费与投资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不得不予以调节”。20 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5位自己信任的人成为最高法院法官,时人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这表明( )
A.资本主义调节机制可以解决经济危机 |
B.罗斯福新政破坏了传统三权分立原则 |
C.解决经济危机不能以牺牲民主为代价 |
D.非常时期总统的行政权得以扩大强化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63
新民周刊记载,中国的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的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体现多元世界的共同追求 | B.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
C.“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 D.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8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进行了多次学制改革,逐步引领教育走向近代化。
材料一 1904年1月,清政府推出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人主持修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因该年为农历癸卯年,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明确设定了各类学堂及其培养目标。如表所示:
各类学堂 培养目标
初等小学堂 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调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
高等小学堂 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气体为宗旨;以童年皆知作人之正理,皆有谋生之计虑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高等学堂 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以各学皆有专长为成效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大学堂以各项学术艺能之人才供任用为成效;通儒院以中国学术日有进步、能发明新理以著成书、能制造新器以利民用为成效
实业学堂 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其学专求实际,不尚空谈
初级师范学堂 拟派充高等小学堂及初等小学堂二项教员者入焉。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以全国人民识字日多为成效
优级师范学堂 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以上项二种学堂师不外求为成效。
普通中学堂 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选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底为宗旨;以实业日多,国力增长,即不习专门者亦不至暗陋偏谬为成效
——摘自《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材料二 1922 年 9 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再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制改革案》,于同年 11 月 1 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这就是“壬戌学制”。它是五四运动教育改革的一个成果结晶,也是集国内外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于一体的产物。壬戌学制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州已经实行了10多年的“六三三制”,它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现代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壬戌学制”以七项标准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即:(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许静《浅议壬戌学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壬戌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何新变化,并对壬戌学制进行评析。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88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
江南制造总局 《申报》 轮船招商局 发昌机器厂 上海强学会
《时务报》 《青年杂志》 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 淞沪会战
阅读材料,从“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的某个侧面,结合国际背景,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126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登基仅一个月,雍正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及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如限满不完,定行从重治罪 。”很快,中央成立了专门负责清查的机构——会考府。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要认真办理,“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对查出的贪官,雍正给予严厉的经济和法律制裁。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 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 。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雍正极力提倡官吏廉洁奉公的德行操守,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故雍正一朝,吏治相对清廉 ,向来为史家所称道。
——摘编自黄云《简评雍正的吏治整顿》
(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吏治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吏治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并指出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93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者对琦善的态度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