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四地六校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陶煦形成这一观念的主要根源应该是
A.重农抑商政策 |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
C.商品经济的繁荣 | D.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397
到2015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7周年纪念日,在四川地震中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大运河 | C.都江堰 | D.井渠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59
在古代地区性或全国性市场中,比较常见的商品应生产于
A.家庭手工业 | B.民营手工业 | C.官营手工业 | D.外国商品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852
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A.丝织业、制瓷业 | B.制瓷业、棉织业 |
C.青铜业、冶铁业 | D.造纸业、采煤业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513
据悉湖南省宁乡县黄材镇炭河里遗址的考古发掘获得了重大突破,使从西周到宋代不同时期的多个居民生活区、农业生产区重见天日。该遗址出土的物品中不可能有
A.铁器 | B.纸张 | C.粉彩瓷 | D.丝织品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33
读下图,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
A.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
B.“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 |
C.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 |
D.“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705
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 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 | B.都市 | C.夜市 | D.草市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581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
C.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207
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的“京都芜湖会馆”是当今历史学者们公认的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会馆,会馆作为“乡土之链”,不仅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亦与明清科举制度、人口流动相伴随。下列关于会馆说法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③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89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②④③① | B.④①③② |
C.④②③① | D.④①②③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812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
茶叶 |
生丝 |
鸦片战争前 |
5000(年平均值) |
5000(年平均值) |
1846年 |
7010 |
13220 |
1850年 |
8919 |
23040 |
1854年 |
14122 |
62896 |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03
发昌机器厂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了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关于该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性质上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B.由传统手工作坊发展为机器工厂 |
C.它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 |
D.是近代西方工业文明洗礼的产物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704
清政府规定:“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全以商贾之道行之,绝不拘于官场体统。”该政策:
A.大力支持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
B.促使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C.使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
D.使民族工业迎来了进一步发展的春天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7
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A.由于列强的侵略而处于萧条状态 |
B.由于官僚资本的挤压而萎缩 |
C.由于国民政府的措施而得到较快发展 |
D.由于日本的经济侵略而陷入困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4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沿海企业大批内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全面侵华 | B.国民党发动内战 |
C.军阀割据混战 | D.国家的发展战略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093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有人这样说道:袁世凯其人,虽然在民国史上已经臭名昭著,但袁世凯其“头”(“袁大头”银元),以成色地道,声望日增,仍受老百姓欢迎。这一现象可以反映出
A.国民政府晚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C.中国普通民众觉悟低下 |
D.国人对袁世凯的客观评价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109
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挠,何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
C.洋务企业惧怕民资企业与之争利 |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04
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468
歌曲《小燕子》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明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B.“一五”计划实施 |
C.大跃进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12
1957-1966年是我国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
C.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17
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91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歌颂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
A.中共八大 |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C.中共十二大 | D.中共十四大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364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把广东和福建列为最早开放的两个省份,福建具有的独特优势:
A.华侨乡亲分布在世界各地 |
B.境内有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 |
C.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地缘与亲缘优势 |
D.拥有近代最早开放的历史经验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10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说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11
“又出新车了!”“又有车降价了!”这是近来人们见得多的一类消息。进入2008年,市场价格下降和企业新车下线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有超过十款的轿车宣布降价,另外有北京现代索纳塔等多款轿车下线。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的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行的是
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1920
20世纪20年代,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事件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
- 题型:1
- 难度:较易
- 人气:92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1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后,有些爱国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同时,有人指责既已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设厂,如果再对本国民间投资设厂限制过严,也于理不合。因此,清政府只好放松限制,允许民间设厂,但并没有可靠的法律保护。
——转引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材料三 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清政府实行的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到1956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这种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85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以钢为纲,带动一切”“超英赶美平常事。”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
材料三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出现了哪些失误?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1960年,党和国家是如何进行纠正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回答我国第一批 “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及此次会议上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分别是什么。
- 题型:36
- 难度:较难
- 人气: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