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2014届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是周武王
A.维护宗法制的需要 | B.笼络开国功臣的需要 |
C.学习先圣王的需要 | D.安抚先代贵族的需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06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儒家 | B.法家 | C.道家 | D.墨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93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度的存在 | B.中央集权的削弱 |
C.官僚政治的弊端 | D.行政效率的低下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31
《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以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这说明隋唐的三公
A.务虚不务实 | B.是秦汉时期三公制度的强化 |
C.履行丞相职责 | D.负责军事、行政与司法大权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031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贞观初,岁定京官望高者二人,分校京官、外官考……中品以下,四考皆中中者,进一阶;一中上考,复进一阶……有下下考者,解任。”这一规定的直接影响是
A.推动了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 | B.有利于提高官员的行政效益 |
C.使名门望族成为最大受益者 | D.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38
柳诒徽《中国文化史》中说:“嗣因商民之利,遂准其于官府飞钱。……然苟明于汇兑之理,则一纸即可代钱,视挟赀以远行之便。当时政府不知研究钱币与商业之关系,创立新法,而商贾独能发明此理,则唐时商贾,高于政府中人多矣。”以下关于飞钱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唐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B.中国货币史上汇兑信用的开始 |
C.产自商人之手,后为官府采用 | D.是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纸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79
韩愈的《原道》中说:“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由此可见,韩愈认为
A.工商业者的壮大导致农民贫困 |
B.佛道力量的壮大加剧百姓经济负担 |
C.儒佛道三家并用有助教化百姓 |
D.理学地位的确立有助国家经济发展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759
《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载:“熙宁初,置局修敕,诏中外言法不便者集议更定,择其可恒采者赏之。元丰中,始成书二十有六卷,复下二府参订,然后颁行。”这说明宋朝的二府
A.分掌文武大权 | B.是促进宋代法制的核心力量 |
C.参与国家决策 | D.是加强司法监督的主要部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540
宋代曾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该规定
A.可能导致御史滥用职权 |
B.使御史具备了类似唐朝中书省的职能 |
C.标志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
D.可能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28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 B.雇工式经营 | C.田庄式经营 | D.租佃式经营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97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B.“格物致知” |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D.“存天理,灭人欲”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20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
人口户数 |
官民田地 |
夏税米 |
农桑丝 |
折绢 |
秋税米 |
弘治年间 (1488—1505) |
148.7 万户 |
399270顷 |
86600 石余 |
3970 斤余 |
3175 匹余 |
2560270 石余 |
嘉靖年间 (1522) |
130.3 万户 |
398566顷 |
82965 石余 |
4264 斤余 |
3411 匹余 |
2576888 石余 |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184
顾炎武倡导分权众治的思想,“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这一思想在清朝社会中的实际作用是
A.纠正了君主专制弊端 | B.废除了君主制 |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 D.强化了君权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254
顾炎武《日记录》记载:“今士大夫父母在而兄弟异居,计十家而七……其甚者乃危亡不相知,饥寒不相恤……乃今之江南犹多此俗人家,儿子娶妇,辄求分异。”这种社会现象表明
A.四世同堂的传统观念被士大夫打破 | B.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出现 |
C.商品经济冲击了传统的家庭结构 | D.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09
清代中期,大量异籍棚民进入徽州山区,或开山种地,锄种苞芦……或挖煤烧炭……从地方官府到乡村宗族纷纷驱赶棚民,并指出:“欲图安久之策,莫若因山泽之资,谋兴养之利。兴养则山成材山,人怀乐土,家裕户饶,公私两益。”这主要表明
A.官府试图垄断煤炭业的生产和开发 |
B.徽州人排斥外乡人以便独享山区资源 |
C.徽州人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D.徽州山区资源丰富,经济开发活动活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61
著名学者威廉·恩道尔指出:“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中,英国政府及其代理人利用潮水般涌入中国的非法鸦片,榨干了中国国库中的白银储备,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这个国家破产。”这一分析
A.对鸦片输入性质的认识不合理 |
B.对鸦片输入终极目标认识不正确 |
C.没有指出英国改变贸易逆差的目的 |
D.没有指出英国输入鸦片的危害性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920
清朝末年,外国棉纱涌入苏北地区。在徐州府睢宁县,户户织棉,“谓每尺布可省钱十余文,诚无衣者之乐事也。”据负责苏北地区进出口商品的海关观察,“未闻此等自织布匹”对外销售,而“(苏北地区)原洋布减销十五万五千余匹”。以上材料可用来说明苏北地区
A.自然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解体 |
B.家庭纺织业得到较快发展 |
C.民族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下产生 |
D.商品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48
1895年《马关条约》中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这一规定折射出日本的实际目的是
A.从清政府手中割占朝鲜 | B.废除清朝与朝鲜国间的条约 |
C.迫使清朝承认朝鲜的独立 | D.奠定日本独占朝鲜的基础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34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到“上升”的转折时期。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沉沦”和“上升”的转折点是
A.太平天国运动 | B.义和团运动 | C.辛亥革命 | D.国民革命运动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374
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 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 |
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11
1907年,美国国务卿罗脱正式通知中国:“从赔款一开始本国政府就有此意向,……原来估计的数字以及赔款(庚子赔款)支付总数应予修正,并作为与中国真诚友好的一个证明,自愿免除超出中国应向美国国家和公民赔偿之外的那一部分赔款的法律义务”,并明确规定将退款用于派遣中国留学生留学美国,不得挪作他用,史称“庚款兴学”。以下对“庚款兴学”解读最准确的是
A.美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 B.美国放弃高额赔款要求 |
C.美国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 D.美国支持清政府改良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15
《革命逸史》作者冯自由说:“晚清壬寅癸卯年(1903~1904)间,上海维新志士有乌目山僧者,章太炎着之《驳康有为政见书》,及邹容着之《革命军》,书面均署其名。时人只知山僧为方外人,而不知即中国教育会会长黄宗仰也。”这反映出
A.维新派与革命派走向融合 | B.维新派和革命派主张相似 |
C.佛教思想与革命思想有相通之处 | D.章太炎、邹容信仰佛教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679
孙中山认为:“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产生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孙中山的这一主张
A.符合民生主义的精神要求 | B.在中国是永远无法实现的空想 |
C.抓住了革命的根本问题 | D.是要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976
“考试本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英国首先仿行考选制度,美国也渐取法,大凡下级官吏,必要考试合格方得委任……但是只能用于下级官吏,并且考选之权仍在行政部之下……在君主专制国中,选拔人才悉凭君主一人的喜怒,所以虽讲资格,也是虚文。至于社会共和的政体,这资格的法子正是合用。”孙中山的这一议论旨在说明
A.考试权体现西方自由平等 | B.倡导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C.科举制是专制主义的工具 | D.考试权能为共和体制服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025
毛泽东在1920年给蔡和森的信中说:“新民学会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方针,正与我平日的主张相合,并且我料到是与多数会友的主张相合的。以我的接洽和观察,我们多数的会友,都倾向于世界主义。这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就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所谓社会主义。”这表明
A.改造中国与世界唯一可以选择的方法是改良 |
B.在党的筹建时期党的早期积极分子理论上尚不是很成熟 |
C.党的早期积极分子深刻认识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 |
D.党的早期积极分子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必须进行暴力革命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09
下面是1925年中国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成分构成示意图,图片反映了1925年的国民党
绥远国民党成员构成图 湖北国民党成员构成图 广东国民党成员构成图
A.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 B.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
C.实行了土地革命的政策 | D.革命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44
据《民国经济史》统计:“1932年政府颁布以国有化为主导的《铁道法》……自1935年上半年至1937年上半年,铁路营业收入从858万元增加到9190万元,支出则从5420万元减少到4690万元。但铁路债务却年有增加,从7742万元增加至95551万元;铁路员工从12.2万人增加至13.1万人。”这表明
A.政府干预经济面临负面效应困局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效甚微 |
C.抗战爆发制约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D.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冲击官僚资本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830
1944年10年25日《新华日报》短评:“渥太华杂志说:‘英国人民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所以由国库拨款成立反对党,使之评论政府。’看了这消息不免使人大吃了一惊。理由不辨自明:让人民来评论,这种办法是不合于我们东方人的文化习惯的。东西文化的不同之点,恐怕这倒是一例。”本段材料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
A.民众评论政府不利于抗战 |
B.英国式的政党政治不符合中国国情 |
C.中国要实行民主政治反对一党独裁 |
D.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影响了两者的政治生活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616
1948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说:战争进入第三年后,全国作战的“中心在中原”,“北线重点在北宁路”,“应准备若干次带决定性的大的会战”。这表明
A.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 |
B.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条件成熟 |
C.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决战起点应在中原 |
D.人民解放军绝对人数已超过国民党军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99
下图是中国近代其一战役形式图,这一形势图反映的战役是
A.徐州会战 | B.北伐战争 | C.平津战役 | D.百团大战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710
周恩来评价1953年选举法时说:“在我们的选举法里,规定各阶级的代表比例就不能讲平等。例如,对工人、农民就不能平等,她们虽然都是劳动阶级,但工人是先进的领导阶级,她的代表比例数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应当比农民多……但这是合理的、正确的。”这段话说明1953年选举法中关于代表比例不同的目的是
A.推动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
B.促使农村尽快开始城市化进程 |
C.为三大改造提供法律保障 |
D.明确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作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346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央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9
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277
下表是中共中央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变化情况,该表说明了
|
原计划 |
第九次全国计划会议(1960年) |
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 |
钢铁产量(万吨) |
2300 |
2010 |
1900 |
煤炭产量(亿吨) |
5.2 |
4.25 |
4.36 |
粮食产量(亿斤) |
4300 |
3900 |
4100 |
棉花产量(万担) |
3300 |
3200 |
3200 |
大中型项目数(个) |
1500 |
1200 |
800 |
A.中央的“左”倾错误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B.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中断
C.“八字方针”在政策层面上发挥作用
D.国民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908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次创业高潮的动因分别是
A.扩大了企业经营自主权、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B.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
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56
陶片放逐法于公元前487年左右付诸实施,第一次遭受放逐的人士即为前雅典僭主庇希特拉图的亲戚希帕克斯。据考古资料统计,40余年间(公元前487年~前443年),雅典共有11人遭到放逐,他们绝大多数是贵族或名人,其中有阿里斯蒂底斯、狄密斯托克利以及被选为十将军之一的希罗多德等。这说明陶片放逐法
A.成为一些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
B.体现了雅典法律具有“法不阿贵”的精神 |
C.成为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
D.保证了多数公民掌权之下政治决策的科学性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489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就出现了“法人”,在帝国时期实质上是“具有独立法律资格的特殊群体”,在帝国后期大量存在,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疆域不断扩大 | B.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C.社会矛盾日益发达 | D.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974
有学者指出:“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对这一时期英国保守主义政治的特征理解正确的是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 |
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 |
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868
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A.总统人选 | B.参议员席位分配 |
C.众议员席位分配 | D.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004
《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一书中写道:“在华盛顿这个全国政治中心,政府官员们的女性亲属和朋友形成了新的政治角色。很多贵族女性长期在英国与欧洲法庭上发挥着自己的影响力,所以美国的精英女性比如玛格丽特·贝亚德·史密斯创造了一种美式的‘客厅政治’。1790年代,当国家统治集团初步成型的时候,‘客厅政治’在费城发轫,1800年后成为华盛顿政治景观不可忽视的一幕。”对“客厅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客厅政治”起源于英国与欧洲的法庭上 |
B.18世纪末开始美国妇女拥有参政议政权利 |
C.美国上层社会的妇女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 |
D.19世纪以来“客厅政治”盛行于美国社会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346
有些欧洲历史学家在评价近代统一后的德国时指出:“德国不是一个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支有国家的军队。”对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是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 |
B.德国因没有实现统一而没有军队 |
C.德国实行了全民义务兵役制度 |
D.德国是一个富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国家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718
重商主义是为了适应资本原始积累而产生的一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少买”以防止贵金属流出;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追求“多卖”,实现贸易上的顺差。材料强调“少买”“多卖”实际上是
A.对外贸易的不同方式 | B.贸易保护主义 |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D.自由放任原则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944
“黑体(能全部吸收外来辐射能的物体)腔壁由无数能量不连续的带电谐振子组成,它们所带的能量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的整倍数,这些带电谐振子通过吸收和辐射电磁波,与腔内辐射场交换能量。”下列与这一理论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 |
B.与“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基本一致 |
C.时空的性质跟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有关 |
D.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力学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176
法国文学史学家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种文学流派是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C.现实主义 | D.现代主义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224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政权 |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405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 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
C.农业集体化政策出现失误 | 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502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新科技革命使
A.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
B.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
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D.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328
“撒切尔夫人的上台预示着崇尚自由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撒切尔主义政治哲学登上历史舞台。在西方集体向右转,东方集体偏左的特殊历史时代,撒切尔主义与其在大洋彼岸的另一版本——里根主义贯穿了整个冷战时期。为此,传记作家尼古拉斯·瓦普肖特曾将其比喻为二人的‘政治联姻’,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对材料中所说的“撒切尔主义”评论正确的是
A.是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完全回归 |
B.是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否定 |
C.是在经济滞涨状态之下的政策调整 |
D.是“新经济”出现后的产物 |
- 题型:1
- 难度:较难
- 人气:1860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使欧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它表明欧共体朝着一个经济、政治、外交和安全等多种职能兼备的联合体方向发展,使欧洲发展局势“脱胎换骨”。“脱胎换骨”的含义是指
A.接受“关贸总协定” | B.欧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 |
C.已经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 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1623
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 |
B.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 |
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 |
D.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
- 题型:1
- 难度:中等
- 人气:70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人皆知重敛之为可以得财,而不知轻敛之得财愈多也。重敛则人贫,人贫则流者不归,而天下之人不来。由是,土地虽大,有荒而不耕者,虽耕之而地力有所遗。人日益困,财日益匮,是谓弃天之时,遗地之利,竭人之财……轻敛则人乐其生,人乐其生则居者不流,而流者日来。居者不流,流者日来,则土地无荒,桑柘日繁,尽力耕之,地有余利,人日益富,兵日益强,四邻之人归之如父母。虽欲驱之而去,其可得耶?
——摘自唐李翱(772~841年)《平赋书》
(1)根据材料,指出李翱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李翱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77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十月,《新湖北建设大纲》提交省府会议决议公布。这项建设计划大纲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建设之任务,建设之方针,建设实施之纲要。兹略述其概要如后:
建设之任务有三:一曰开发资源,增进生产,以提高全省人民经济生活水平;二曰加强训政,推行自治,以提高全省人民政治生活水平;三曰普及教育,倡导学术,以提高全省人民文化生活之水平。
经济建设方针凡列十一目,举其尤要者:
以民生主义为最高指导原则。即由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平均地权,以求达到民生主义之目的;以临全大会及五中全会宣言为根据,确定经济建设之中心政策,为逐渐“实行统制经济,以调节物资之生产消费”,而树立“施行计划经济之基础”;采取农业与工业促进配合发展之政策;以发展机器工业为主,并扶植手工业之生产,以补机器工业不足。
——《陈诚回忆录》
(1)根据材料归纳新湖北建设大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诚关于湖北省建设的主要观点。
- 题型:36
- 难度:中等
- 人气: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