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科目:历史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较难
  • 人气:175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世界各国在二战后都非常重视社会保障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中规定:此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儿童或残疾儿童得到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并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施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百度百科
材料二 前苏联国家宪法将社会保障确立为国家制度。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其中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
——中国保险网(2001年)
材料三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西欧各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随着各种社会福利的不断扩大,某些特定的社会人群不断提出过高的社会福利诉求,一则导致社会福利开支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英国等国甚至高达50%以上,二则导致国家严重财政困难甚至财政赤字。面对居高不下的社会福利开支,政府不得不压缩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投入,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上还出现了躺在国家社会福利的温床上游手好闲的“懒汉”人群。日益增长的社会福利开支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十分头疼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方各国被迫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措施有:失业救恤金发放数额和适用人群减少,各种社会保险中国家承担的费用减少,个人承担的费用增大等。改革虽有阻力,但最终得以推行,对西欧各国财政状况好转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欧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政府强制或引导社会保险制度实施,并承担必要的财政责任,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政府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推动美国国会通过《社会保障法》的?
(2)据材料二的社会保障制度分析,前苏联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具有怎样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欧各国政府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改革的原因。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各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得失给我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