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列宁、斯大林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都进行了探索。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的几任领导人都进行了改革,其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论粮食税》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必须加强国家行政体制。他认为市场经济不适合苏联国情,当务之急是改造农村,消灭富农和个体农户,成立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其结果是,苏联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下降了。对此,赫鲁晓夫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
——《赫鲁晓夫一语道破天机》
材料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一个让人深思的现象:二十世纪30年代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汇;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和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一个让人嗟叹的结局: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列宁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其特点怎样?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突出表明了斯大林模式的什么弊端?
(3)赫鲁晓夫为改变“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有了”的局面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4)从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