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台笨重的机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用图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
学校升国旗的旗杆上有一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会上升,对于该滑轮,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施力方向 |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施力方向 |
关于简单机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定滑轮不仅能改变力的大小而且能改变力的方向 |
B.使用滑轮组不仅省力而且省功 |
C.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就越快 |
四川境内地层深处有食盐水。为了把地下食盐水取出来,古人发明了竹筒井。竹筒井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如图甲所示。竹筒井的钻探原理是通过如下图乙所示的装置,使钻头一起一落上下运动,连续不断,即可将井中岩石击碎,然后再用专用工具将井中泥沙、碎石取出,直至打到食盐水层。竹筒井一般深约100m,井口直径10~12cm,为了防止井壁坍塌,古人用一种粗如碗口大小的竹子,将竹节淘空,筒筒相连,插入井中,起到了固定井壁的作用。取食盐水时,将钻头换成取水桶,放入井底,将食盐水装满,再扳起花车,食盐水便取出来。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井时,为了增强击碎岩石的效果,钻头的质量取大一些还是小一些好?
答:
理由:
(2)“花车”属于我们学过的一种简单机械,使用它提升重物时的优点是 。
(3)把食盐水变成盐主要经过“晒”和“煎”两个过程。“晒”是通过太阳的晒提高食盐水的浓度,“煎”是将晒过的食盐水放入锅中,经加热获取食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晒”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而“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
B.“晒”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汽化,而“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凝华 |
C.“晒”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升华,而“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
D.“晒”和“煎”涉及到的物态变化都是汽化 |
(4)若工人把总质量为10kg盛满食盐水的桶从100m深的井底匀速提升到地面,所用时间为200s,在此提升过程中的效率为50%,求该工人做功的功率。
如图所示,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且动滑轮重G动小于乙
物体的物重G,则所用的拉力F甲____F乙.(选填“>”、“<”
或“=”,下同),其机械效率η甲_____η乙.
学校升国旗的旗杆上有一滑轮,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国旗会上升,对于该滑轮,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施力方向 |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施力方向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