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西部大开发战略
初中历史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制止战争、是和平。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傅作义作出的贡献是和平解放

A.锦州 B.沈阳 C.北平 D.南京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开始 D.渡江战役开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时在(    )

A.三大战役后 B.渡江战役后
C.南京解放后 D.全国解放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主流。努力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来都是我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共8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自明清以来台湾与大陆曾经几次分离。目前大陆与台湾的现状与解放战争中的哪次战役有关?当前我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什么方针?(2分)
(3)自唐朝到清朝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形式多种多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各举一例史实):(4分)

时期
民族融合的形式
具  体  史  实

和亲
 

民族迁徙
 

册封]
 
设置管辖机构
 

(4)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影《大决战》有三部,按战役的先后顺序排列这三部应是(  )
①《辽沈战役》篇
②《平津战役》篇
③《淮海战役》篇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
浮雕是历史的画卷,碑文是历史的陈诉。下列天安门广场前的浮雕,体现了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
   

   


浮雕5
请回答:
(1)浮雕1反映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场景,请问是谁领导了这一事件?
(2)浮雕2展现了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其名称是什么?
(3)写出浮雕3反映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
(4)浮雕4反映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请写出战争的
名称。在这场战争中,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5)浮雕5反映了解放军挥师南下,一举攻克南京,结束了国民党政权22年的统治。请问这是什么战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选自教材《新中国的诞生》一课,编写人员选用这幅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明

A.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 当时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低下
C. 毛泽东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D. 民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有
(1)精良的武器装备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丰富的物资供应 (4)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

(1)(2)

B.

(3)(4)

C.

(1)(3)

D.

(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西部大开发战略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