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历史试题 / 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初中历史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D.协约国集团的成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的亚非万隆会议既展示了周恩来光芒四射的个人魅力,更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是(    )

A.“另起护灶” B.“求同存异”
C.“一边倒” D.“一国两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平等互利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共同繁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在国际事务中,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
材料二  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十四大后中美关系之间的贸易、投资、技术合作迅猛发展。
——《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
材料三  中国外交活动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981年
中国当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成员国
1988年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996年
中俄等五国元首在上海会晤,确立了定期会晤的“上海五国机制”,后来发展为上海合作组织
2001年
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哪些重大举措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2)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在新时期参与国际事务的主要表现。这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周恩来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不称霸”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是当今中国对世界的呐喊。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材料二 由今而言,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
材料三 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2012年)
材料四 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为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并分析推动这种努力不断深入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能救世界之危机的“第三新文明”指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4)根据材料四,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参会的亚非国家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C.团结反帝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果。中美两国一致认为遵循“不结盟”原则是改善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最终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    )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万隆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4月,印度尼西亚隆重举办了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庆祝活动,100多个亚非国家政要参加了此次活动。这说明(   )

A.亚非会议是发展中国家合作交流的唯一方式
B.“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C.亚非国家彻底消除了彼此之间的矛盾
D.万隆发展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周恩来总理曾在某国际会议上提出过类似的主张。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巴黎和会
C.万隆会议 D.26届联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6周年。为庆祝祖国六十六华诞,八年级历史组二课堂活动准备进行“建国66年历史知识抢答赛”。你也来试一试吧!
(1)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3)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4)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科技成就――                                                       
(5)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是———                           
(6)中国担任核反击的是那支部队——                                          
(7)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8)“九二共识”是指——                                                    
(9)洗雪百年国耻――                                                        
(10)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和平与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为促进亚非会议的圆满成功,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历史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