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家有儿女的老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孝”是道德的根本,作为儿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责任,但随着独生子女第二代出现,“四、二、一”家庭结构出现,养老问题又凸显为时代新课题。
材料二:2015年9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是明确提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多种养老服务模式。一是办好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二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的措施。三是完善公共财政补贴支持政策。
(1)结合材料一,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有关知识,如何看待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的观念。
(2)有人认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老有所养”应该是政府的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加以评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
C.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是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繁体字复活有意义吗?2015年全国政协委员冯小刚提出的呼吁恢复部分有文化含义的繁体字,并将一定数量的繁体字加到小学课程中的提案,备受公众关注。高二某班为此举办了一场辩论赛。
针对此次辩论赛,请你拟定辩题。对于上述辩题,你赞同哪一方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列出至少两条辩论提纲。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下边汉字“马”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汉字的内涵会因时而变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向记者介绍,“评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从东汉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今后评书也需要融入现代元素改革创新,才不会衰落和消亡。”回答下列小题。
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③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④文化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基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假如请你写一份“保护评书文化遗产”的倡议书,你可以运用的观点有
①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作用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示
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09首唐代不同时期的经典诗词,将被拍成微电影,用15分钟的故事重新解读和建构唐诗精华。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这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B.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C.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
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
某市为了弘扬孝道,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其中有“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埋儿奉母”,讲的是汉代人郭正为节省粮食供奉母亲,决定埋掉儿子。很多网友大呼接受不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时代的孝文化应该摒弃传统孝道而从头开始
②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孝道是时代的包袱
③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根基
④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要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的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下列选项中与学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
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定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
C.启示人们在文化传承中要勇于创新和丰富传统文化 |
D.启示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
在论及中国的四大发明时,鲁迅曾说过: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其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的话对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启示是
①科技交流不利于提升本国的实力
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③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④要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习近平主席在一次讲话中明确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亚洲安全观。新亚洲安全观的内核是中国的“和”文化。由此可见
①中华传统思想始终是先进文化
②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着我国的外交实践
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
④传统文化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开展中华古代经典及现当代优秀诗文的诵读、书写、讲解,是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根据上述材料,国家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是为了发挥( )
①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 ②优秀文化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③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人的成长的作用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
A.只有发展才体现继承 |
B.文化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必定能实现发展 |
D.文化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发展 |
习近平主席在北师大考察时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是因为( )
A.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
B.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
C.文化经典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
D.文化经典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