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时的题词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其依据是南昌起义
A.打响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 B.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 D.揭开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
北京奥运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圣火于2008年5月4日开始在国内113个城市传递,既经过了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又经过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区。
北京奥运圣火在南昌→井冈山→遵义传递,这里曾是中国“革命圣火”燎原之地。
图1 井冈山会师
图2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图3 遵义会议
请将图片按中国革命发展的历程排序(填写图号),并写出与图片相对应的事件的意义。
1、排序:图( )→图( )→图( )
2、历史意义:
图1:
图2:
图3:
毛泽东说:“(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为此,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
A.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 B.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
C.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
毛泽东在1936年2月《沁园春·雪》中写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惧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到达陕北,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
B.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拉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
C.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八路军准备开赴抗日前线 |
D.百团大战取得巨大成果,振奋了全民抗日的士气 |
“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材料中提到的“会议”应是
A.中共一大 | B.中共三大 | C.国民党一大 | D.八七会议 |
标语、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记录历史跳动的脉博,勾勒社会演进的轨迹。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口号:“扶清灭洋”。
材料二 五四运动时期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劳工神圣”。
材料三 口号:“打倒屠杀上海工人的蒋介石”。
材料四 口号:“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周恩来书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谁提出的?试分析此口号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的两个口号,具体分析五四运动的导因、性质和特点。
(3)简要说明材料三中的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
(4)材料四中的口号书写于民国三十四年,折算为公历应是哪一年?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题写这一口号?
(5)作为历史的印记,本题材料提供的口号,为我们研究中国近代哪一方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且相当系统的信息?
200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这一节日有关的是( )
A.武昌起义 | B.北伐战争 | C.南昌起义 | D.遵义会议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逐步形成了
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B.人民战争路线 |
C.统一战线理论 | D.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诗词》)这首词的内容反映的是
A.南昌起义 | B.湘南暴动 | C.湘赣边秋收起义 | D.井冈山会师 |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主要依据是( )
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 B.进攻长沙受挫 |
C.中国的国情 | D.井冈山的自然条件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启蒙时代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请结合德国当时的状况,分析形成这种观念的原因?
材料二: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都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与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oo tand the Chinese,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这种形象泛滥于何时?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毛泽东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带着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瘦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环球时报“复兴之路”
(3)材料中“红星耀中国”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背景。
材料四:1958年美国入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 ③取善好施时期(1905-1937). 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和⑥两个阶段“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各是什么。
材料五:21世纪初部分西方人心中的中国
(5)上图反映了部分人西方描述的21世纪中国形象,结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经济、政治的变化,分析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并对这一看法进行评价。
(6)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军旗和臂章是一支军队的象征,下列军旗或臂章代表的军队按名称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④③②① | D.①②④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