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土豪,要归公,买卖要公平;工农的东西,不可拿毫分。”这首能够体现人民军队严明纪律的歌词最早产生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历史情境可以荒诞,但历史精神却是永存的。假设以下是给予1935年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的评语:“这是一个用无畏的行动和坚韧的意志诠释了民族精神、抒写了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经受了空前磨难的伟大团队。”这个团队是( )
A.一二九运动的学生团队 | B.中国工农红军全体将士 |
C.东北抗日联军 | D.率先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的东北义勇军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的这首词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秋收起义 | B.红军长征 | C.平津战役 | D.解放南京 |
毛泽东在1935年曾作诗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苏联红军战胜德国法西斯 | B.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
C.中国工农红军夺取第五次反围剿胜利 | D.苏联红军进入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讲究继承与创新的基本准则,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材料二】一个国家的振兴和强大必须依靠其制度创新,特别是像英国这种规模的国家要想争当世界第一,就必须始终掌握领先的法宝,必须在一些关键性领域引领世界潮流,制度创新能力由此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西周史实,评论【材料一】孔子的观点。
(2)请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指出其表现和实现途径。
(3)美国在独立战争胜利后是如何来实践【材料三】潘恩思想的。
(4)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积极探索,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这两个时期的两条“路”各指什么?从实施的结果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毛泽东诗词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奋斗历程。下列诗词按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③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②③①④ | B.②④③① | C.④①③② | D.④②③① |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
C.红军长征的胜利 |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
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十年,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且在政治上逐步成熟。这一时期中共“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包括
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②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了国共之间的关系
③依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④两次分别克服了党内右倾和“左倾”的错误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提出“在下列三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该宣言 ( )
A.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已开始了转变 |
B.表明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已基本形成 |
C.导致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出台 |
D.促使国民党对中共政策开始发生变化 |
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是吸取了
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 B.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 |
C.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
中国式的革命发展道路是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中提出的,不属于该理论内容的是
A.土地革命 | B.根据地建设 | C.武装斗争 | D.统一战线 |
诗联网2009年7月14日发布的一首中写道:“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A.中共成立 | B.国共合作 | C.抗战胜利 | D.遵义会议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民族间的交往和民族内部固有的鲜明特性,形成了这一地区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促进了多民族的繁荣。(1)根据上述插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说明民主革命时期,西南地区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革命斗争。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实行的有利于西南地区现代化的方针政策。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紧急召开“八七会议”,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
C.为思想紊乱、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方向 |
D.决定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