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高中历史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指出:“五四爱国运动是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结合的,而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成功,也仰赖于当时社会多元力量的威力。”这段材料表明
①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均有多元力量参与
③五四运动是工、商、学各阶层努力的结果
④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A 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A.丞相 B.太尉 C.九卿 D.郡守
来源: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教学质量调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当务之急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

A.寺院经济占主导地位 B.北方经济发展较快
C.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现这种局面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2)当时统治者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哪些努力?
(3)说说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手工业技艺水平高,并且融入了外来风格。下列唐朝手工业融入了外来风格的是
①丝织品吸收了大食织法和图案风格②冶铸业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等工艺③造船业能造成使用推进器的战舰④制瓷业采纳了波斯的烧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更增添了鲜明的多民族色彩,这主要是由于

A.汉族文化为各少数民族效法吸收
B.各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点
C.各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D.继承了历代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诗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和侧面反映现实生活。造成这一特点的最主要的社会原因是

A.封建经济繁荣 B.科举考试的实行
C.庶族地主登上政治舞台 D.南北文化的交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是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使充此。”这反映出( )
①新罗文化十分发达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④唐政府重视对外交往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史实反映唐代中印友好交往的是( )

A.佛教传入中国 B.法显游历天竺
C.义净西行研究佛学 D.鉴真渡海传播佛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夏州都督窦静以为:“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生变,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余,施以望外之恩,假以王候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臣,水保边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魏徽以为:“突阙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藩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余年,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阙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普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窦静与魏微在对待“降唐者”的安置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其理由分别是什么?
(2)温彦搏与上述人物的主张又有什么不同?其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句)
(3)对于上述人物对待少数民族问题的不同主张应如何正确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