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此的巨大木船.尽管历经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个国家
A.葡萄牙 | B.西班牙 | C.荷兰 | D.英国 |
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一大二公改革开放大跃进 | B.人民公社拨乱反正一边倒 |
C.抗美援朝三大改造工业化 | D.多快好省包产到户大锅饭 |
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 | B.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废除 | D.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完备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著名的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纳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美国政府修建此类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直接提高就业率,开拓经济发展空间 | B.国家加强干预,防止盲目竞争 |
C.扩大生产规模,刺激生产发展 | D.调整经济结构,鼓励能源出口 |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 B.航运 |
C.航空 | D.电报通讯 |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A.长袍马褂 | B.中山装 | C.留短发 | D.高跟鞋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另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中华民国成立之初 | D.新中国成立之初 |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表格内容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
B.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产趋势 |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
D.鸦片战争后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农产品的掠夺 |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世界经济发展愈益加快。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A.牛耕 | B.蒸汽机 | C.内燃机 | D.互联网 |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逐鞑虏,光复我民族之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人说,过去搞社会主义改造,速度太快了。我看这个意见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比如农业合作化……如果稳步前进,巩固一段时间再发展,就可能搞得更好一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高级社还不巩固,又普遍搞人民公社,结果六十年代初期不得不退回去……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二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的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中的什么教训?
(2) 材料二所述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方面怎样的变革?它是否意味着从所有制上否定了前者的成果?为什么?
(3) 材料三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C.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对发展经济来说,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 )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
“20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
A.报纸和广播 | B.铁路与飞机 |
C.电影和电视 | D.网络与漫画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