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咋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产出来的东西就一天天不值钱了,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
C.中国的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其《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形象指出“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变都是外来侵略推动的产物。近代中国的思想进化,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是西方催化的结果。
陈旭麓先生还说,如果认为近代中国思想进化只是“欧风美雨”的产物,那是大错特错的。这个“欧风美雨”对于风烛残年的中国社会是“和风细雨”,注入了生机;但这个“欧风美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国人自省,国人自强,是推动近代社会进化的内在动力。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的主要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学术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对当时国民政府的政策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现代化应采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斯密亚当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绝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提前与方式》
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得(或追求利益)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社会主义,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智《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
评材料中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据记载:1862年烟台开埠之时,英国商人将草帽辫(制作草帽的初级产品)手工编织方法教授于当地农民,先仅限于烟台一隅,后逐渐普及山东全省和华北一带。中国草帽辫输出值在1911年突破白银1000万两,1914年至1918年徘徊于300万两左右,1919年增至771万余两。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英国市场的需求促进了中国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
B.外国资产阶级剥削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
C.一战的爆发促进了山东地区民族手工业的发展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外国殖民者的在华势力 |
2010年12月21日光明网发表《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一文指出,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这一趋势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趋势 | B.近代农村生活的艰辛导致人才外流 |
C.近代城市生活对农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 D.近代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日益扩大 |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W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形态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
B.经济形态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 |
C.经济形态②③④⑤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D.经济形态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 |
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近代”的含义,最准确的理解是
A.产生、发展于中国近代社会 | B.由私人投资兴办 |
C.受到西方企业的影响 | D.是大机器生产的企业 |
与欧洲相比,中国近代化探索初期的历程呈现以下的特点
①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
③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 ④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不包括(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 B.西方文化的渗透 |
C.崇洋风气日盛 | D.政府的大力倡导 |
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表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年份 |
总额(千两) |
田赋(%) |
厘金(%) |
关税(%) |
1885 |
78276 |
38.6 |
17.9 |
18.8 |
1887 |
85787 |
36.4 |
19.6 |
24.3 |
1889 |
86187 |
35.5 |
17.4 |
25.7 |
1891 |
95394 |
33.4 |
17.1 |
25.1 |
1892 |
88816 |
35.2 |
17.2 |
26.0 |
该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观察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2、3阶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2. 北京同仁堂历经了几代兴衰,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及民族制药业发展史的缩影。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根据企业的历史发展阶段,指出企业的性质。
北京“同仁堂”的大事年表
时间 |
事件 |
1669年 |
清康熙八年,乐显扬(浙江宁波人)创办同仁堂药室,后代乐凤鸣在1702年将药铺迁至前门大栅栏路南 |
1907年以后 |
乐家人开设的分号遍布全国,如乐仁堂、沛仁堂等30多家 |
1954年 |
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
1979年 |
同仁堂的厂、店牌号得以恢复 |
1997年 |
由集团公司6家绩优企业组建成立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同仁堂股票在上证所上市 |
2001年 |
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3.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在海内外信誉卓著。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同仁堂得以发展的社会条件。
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 D.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