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高中历史

关于“一国两制”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B.是为解决台湾问题首先提出的
C.是学习其他国家处理类似问题的先进经验
D.是由周恩来最早提出来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四: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   什么?
(2)材料二的宪法条文坚持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三与材料一所强调的共同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
(4)材料四的宪法规定与“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何关系?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仍然是
 

A.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定期互访 D.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所示是一枚金箔小型张,这枚小型张所纪念的重大事件,就其国际意义而言,正确的是

A.是一国两制的胜利
B.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步骤
C.在中国领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D.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0年8月,邓小平仵问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们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③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写入宪法   ④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看法时,引用了台湾诗人丘逢甲的诗句“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丘逢甲这首诗创作于 1896年  ②两位领导人都表达了反对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政治立场  ③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对《辛丑条约》割让台湾的悲愤心情 ④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来源: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模块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海峡两岸以民间团体对话的形式,进行政治经济方面的接触与会谈,双方达成“九二共识”。此共识是

A.“一个中国”原则 B.九条方针
C.“一国两制” D.“一中一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段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 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来源:常州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留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涉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反对国家分裂,促进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的神圣使命。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为维护台湾和祖国的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
2、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结果有何意义?
3、材料一  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恢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1943年,中、英、美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对待台湾的问题上,材料一展示了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根据你的理解对材料所示信息作一简要评价。
材料二“中国有香港问题,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以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59页
4、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的遗留问题,但两者又有一定的区别。请指出这两个问题的主要不同之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做了哪些不懈的努力?

来源:2010年高三历史高考模拟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中指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来源: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Seephen Bradley)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变——回归十年,繁荣不改。”香港回归十年,繁荣不改主要得益于(    )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 B.有利的外部环境
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香港人的勤劳
来源:一国两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8月8日,受台风“莫拉克”的影响,
台湾和大陆东南沿海地区不同程度受灾,台湾灾
情尤为严重。此后,寄托着大陆各界深沉关爱的
物资通过海、空航线源源不断地直接运抵台湾。
这次海空直航     (   )
①将海峡两岸人比的心紧紧贴在一起 
②进一步缓和和发展了两岸关系
③增进了台湾人民对“一国两制”的认同
④再次证明两岸人民血浓于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②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③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④1945年《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撒切尔夫人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表明                     (    )

A.中国处理国际关系不妥协
B.中国享有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荣誉
C.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越强,在国际关系中主动权就越大
D.英国霸权地位丧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