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高中历史

观察以下四幅图片,下列对这四幅图例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图1反映的现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图2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大大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D.从图1到图4反映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曲折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杨成武将军在《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中写道:“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它还标志着(   )

A.国民党统治在祖国大陆的彻底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开国大典和开国大典阅兵式,给我留下了莫能淡忘的壮观图景……”•开国大典除了给个人留下壮观图景外,还标志着(   )

A.国民党统治在大陆的彻底结束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祖国统一的完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长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指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其职权的是(   )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C.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立的新政权,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最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低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
——《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二  60年来,我国的基本民主制度从无到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团结奋斗的成果,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一中,新中国名称的确定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根本政治追求”?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政党制度的具体名称。简析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时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1949年的中国历史,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 D.国共和谈,讨论建立联合政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河北日报的旧报纸,根据其内容大致可以断定它发行于(    )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82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时间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以下关于此表的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一届人大
1954—1958年
二届人大
1959—1963年
三届人大
1964—1975年
四届人大
1975—1977年
五届人大
1978—1982年
5
4
1
1
5

 
A.一届人大接受《共同纲领》为国家的施政纲领
B.二届人大期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
D.五届人大期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写入宪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今后我们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    )

A.以讨论新中国的成立为主题
B.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表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在于,我们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央集权的“大厦”,历经上千年的打磨和探索,日渐趋于精致完善,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图示如下:

中央集权与四大基本制度
材料二 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监御史,……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材料三  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材料四 全国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
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 至今(2015年1月1日)已召开第十二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图中郡县制度、科举制度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御史大夫的职权,指出汉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3)椐据材料三,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4)根据材料四,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飞跃是从铲除君主专制政治到奠定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飞跃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君主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法制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54年宪法十一届三中全会
B.辛亥革命《共同纲领》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C.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D.辛亥革命 1954年宪法 “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