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地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 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决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的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要多一点。
——毛泽东
材料二 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梁柱《毛泽东倡导实行马克思列宁主
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材料三 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四 邓小平审阅向十四大作的政治报告稿时,郑重指出:“报告稿中讲我的功绩,一定要放在集体领导范围内。可以体现以我为主体,但绝不是一个人的脑筋就可以钻出什么新东西来……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报告对我的作用不要讲得太过分,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
——《〈论党〉与刘少奇的晚年悲剧》
(1)根据材料一,请概括出什么是“毛泽东思想”。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重大理论成果?
(3)材料二中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献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
(5)说明材料一和材料四体现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怎样的个人品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
材料二 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
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
——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材料四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的讲话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1)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中哪一项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了哪一部宪法?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2)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和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4)材料五与材料三、四相比有何变化?综合材料三、四、五,谈谈你对党章修改的认识。
2010年4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说,乡亲们的痛苦就是大家的痛苦,乡亲们失去的亲人也是大家的亲人。这充分体现了中央政府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 )
A.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B.新时期的和平外交战略 |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D.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分别在 ( )
A.七届二中全会、十五大、十六大 | B.七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六大 |
C.七大、十四大、十五大 | D.七大、十五大、十六大 |
2008年2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广西桂林考察抗灾救灾工作。这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D.代表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
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 |
B.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
C.是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
D.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 |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中外记者招待会时说,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并提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则材料最能表明( )
A.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B.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
C.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
D.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政治动向 |
歌曲《走进新时代》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以他们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
B.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
C.遵义会议、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 |
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阅读下列材料解答问题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 三则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的什么现象?
(2) 如何评价材料三所反映的运动?
材料四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五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3) 材料四是建国以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丰功伟绩的写照。歌词中“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描绘的分别是哪三大理论成果的产物?
(4) 材料五中的“老人”是谁?“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5) 材料五中“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的“诗篇”围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新课题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问题 |
B.中国怎样革命的问题 |
C.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
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