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这里却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这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 B.葡萄牙 | C.荷兰 | D.法国 |
《世界历史资料选》 :“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 )
A.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打击了荷兰的贸易 |
B.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
C.1588年英国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 |
D.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
“美洲的贵金属来到西班牙就像雨点倾注于屋顶,结果全流走了。”该观点是指西班牙掠夺的大量财富( )
A.主要流入王室贵族手中 |
B.主要流向了罗马教廷 |
C.主要流入商品生产发达的国家 |
D.未用于工业而主要用于商业 |
托马斯·潘恩说:“在世界的这个广大地区,我们忘记了三百六十英里的狭窄范围(英国的长度),我们因此可以更大规模地传播我们的友谊,我们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并因为这种豁达的胸襟而感到自豪。”这反映了( )
A.北美大陆可以自由和欧洲发展贸易 |
B.潘恩的思想成为北美人民共识 |
C.北美大陆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
D.北美殖民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英镑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下半叶英镑获得这一地位的经济原因。
材料三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环球时报》:“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材料中“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1674年“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更名为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下面漫画
(图1、图2)反映了更名后两个国家关系,这两国最有可能是( )
A.葡萄牙与西班牙 | B.荷兰与英国 |
C.英国与法国 | D.美国与法国 |
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各阶层的娱乐活动也由赌博等陋习恶习转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这些现象反映( )
①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④科学意识和健康意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归纳材料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
当葡萄牙人在澳门登陆后,中国人见到了神奇的西式钟表和火炮,而葡萄牙人则对中国的瓷器和丝绸惊叹不已。以下哪种史观最能体现上述文字( )
A.阶级史观 | B.全球史观 | C.文明史观 | D.现代史观 |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为了避免“全球范围的崩溃”,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英国政府1701年9月29日宣布,对来自印度、中国、波斯的丝织品、混纺品,“除白底棉布以外的所有染过色的白细布、薄毛织品,均封存仓库”。上述“违禁品”一经发现,均予没收。对其所有者和贩卖者课以二百英镑的罚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英国保护自身棉纺织业的发展 |
B.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
C.斯图亚特王朝试图“闭关锁国” |
D.英国为工业革命开拓国内市场 |
刘芃、朱汉国主编的《历史学习精要》认为:“互通有无,吸取一切先进经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动力之一。尽管在这个过程里掺杂着罪恶,但是与文明进步的成果相比,那既是无法避免的代价,同时也是相对微小得多的。”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B.殖民扩张掠夺 |
C.西方的黑奴贸易 | D.中国的改革开放 |
“科恩在任职期间把葡萄牙人从东印度群岛赶走,并使其后任们能够将葡萄牙人逐出马六甲(1641年)和锡兰(1658年)。科恩也骚扰英国人,阻止他们对印度尼西亚群岛的渗透,迫使他们退回到自己在印度的据点。”据此推断科恩是( )
A.荷兰的殖民官员 | B.印尼的民族英雄 |
C.西班牙的探险家 | D.法国的殖民总督 |
合作、交流、发展、共赢是时代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海外贸易图
材料二 16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叶,中国和拉美之间存在着一条太平洋丝绸之路。 西班牙自1565年逐步侵占菲律宾诸岛,由此开辟了环太平洋航路。1571年,西班牙人在明都洛外海营救了一艘中国船只。1572年,闽南商人把许多价值不菲的商品运到马尼拉,其中包括丝绸、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属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腊品等等。西班牙人全部买下后,转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从此,从中国沿海诸港至马尼拉再至阿卡普尔科的航班年年往来。
——《明清时期的太平洋丝绸之路》
材料三 ……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丝绸之路,留给世界“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遗产。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深刻调整、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
——摘自《观察者网(上海)》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开辟之际西欧的社会背景,试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分析太平洋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可行性。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