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
高中历史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意识形态之战”的准确含义是指

A.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C.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矛盾 D.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之间的矛盾
来源: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意识形态之战”的准确含义是指( )

A.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C.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矛盾
D.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之间的矛盾
来源: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中立国的是   

A.瑞典 B.荷兰 C.西班牙 D.土耳其
来源: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二模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
——摘自希特勒《我的奋斗》
材料二 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惟一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再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打算分割管制或划分占领区。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摘自《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回答:(l)据材料一、二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指出一战后德国及日本政策的变化。并指出出现变化原因的异同点。
(2)材料三反映出二战后美国在惩处德国日本法西斯时态度的差异。指出差异的主要表现及美国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国际关系背景。
材料二:希特勒总是在各种演说中不断地提醒德国人民,不要忘记祖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遭受的奇耻大辱,……德国人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忍受着饥饿和骚乱的威胁。他宣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果实,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于一切的人类的创始者。”为争取雅利安人后裔——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非我族类”的劣等民族。希特勒咬牙切齿地叫嚣着:“民族不是由于打败而毁灭的,却是由于丧失任何抵抗而毁灭的。只有用武力的形式把争取独立的思想付诸战斗行动之时,民族的迫切愿望才能得到圆满的实现。”“我们认为对付暴力只能用暴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希特勒骗取民众信任夺取政权的主要法宝是什么?除此之外希特勒上台的原因还有哪些?
(3)由材料一、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材料三:1919年5月在英法的指使下希腊入侵土耳其,土耳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凯末尔领导人民进行了一场抗击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在人民的支持下,凯末尔建立了新的民主共和国,推翻了苏丹政权,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同时发展民族经济,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
(4)指出材料三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材料四:在当今世界,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化的加速,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接触空前频繁,其相互差异与矛盾亦更为凸现,民族主义思潮再次高涨。
(5)据材料四,分析在当前形势下,应该怎样对待民族主义思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来源: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雅尔塔会议的召开,欧洲战场的局势是:①美英军队登陆西西里岛   ②盟军开辟第二战场   ③盟军进入巴黎使法国光复   ④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我不会被传染!” 右边床上依次是: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下列各项是对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此图反映的时间可能在二战前夕或二战初期
B.左边床上的人说的话反映了美国当时的心态
C.此图反映了当时欧洲危机重重
D.此图揭示了美国对当时形势发展的正确判断
来源: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美国对法西斯态度的变化,发生在珍珠港事变前的是
①开始援助苏联抗德 ②冻结日本在美资产
③明确提出反对侵略 ④增加对英国的援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总统强烈要求国会特别会议废除中立法禁运条款(1939年9月21日)
从纯粹的物质观点来看,在我们这里加工可以对成千上万的人提供就业,而我们却把各样物品远涉大洋运到彼岸去进行最后的加工…………还是从物质的观点来看,在这里提供这样的就业机会会自动的帮助我们建设我们的国防。
禁运条款的制定不但是完全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政策。它还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就海运贸易而言,把陆军强国和海军强国至于同样的地位。要发动战争的陆军强国因此可以在事前就感到放心,因为任何未来的敌对海军强国都会由于享受不到古己有之的随处采购的权利而受到削弱。这在四年前就已开始给了交战的一方一项具体好处,不是由于它的本身的力量或地理位置,而是由于合众国的一项支持性行动。
材料二 总统第702次记者招待会(1940年12月17日)
大不列颠的订货因此对于美国国防是极其宝贵的;因为这些订货自动地增加生产设施……我们必须鼓励这种生产。
 我来给大家打个比方:假设我的邻人的家宅着了火,而在四五百英尺以外我有一截浇园的水龙管子。如果他能够把我的浇园的水龙管子接到他的自来水龙头上,我就可能帮助他把火灭掉……如果经过灭火的过程,这段水管完好如初,毫未损伤,邻人就把它还给我,对我十分感激。但是,假设它给搞坏了……他说,"好,我来照赔。"现在,如果我拿回的是一根可用的浇园水管,我就不吃亏。
换句话说,如果你借出一定数量的军火,在战后得到归还,如果这军火是完好如初的--没有损坏--你就不吃亏;如果它们损坏了,或者陈旧了,或者完全丢掉了,而如果你借给的人照样赔上,在我看来,你就没有吃亏。
--摘自《罗斯福选集》
材料三1939- 1944年美国对华贷款(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39年2月
1940年4月
1940年10月
1941年2月
1941年4月
数额
25
20
25
50
50

1941-1945年美国对华"租借"物资统计(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数额
26
100
49
53
11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什么主张废除中立法中的禁运条款?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在这两次讲话中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武器等物资禁运问题上态度发生变化的国际背景。
(4)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对华援助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这一角度,说明美国为什么对华援助。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卢沟桥事变 B.苏德战争爆发 C.英法对德宣战 D.日军偷袭珍珠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促使韩、日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A 采用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 利用本国的廉价资源吸引外国投资
C 利用西方国家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    
D 接受国外大量军事订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A  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 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 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4年6月,美英等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此前欧洲最重要的战场是    

A.波兰战场 B.法德战场 C.意大利战场 D.苏德战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背景材料一:199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德国政府建立了一座战争纪念馆。这座战争纪念馆名为"恐怖之地",这里将长年展出纳粹德国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犯罪历史。德国建设部部长托普费儿称这一纪念设施为"裸露的伤口"。他说:"我们需要这个经常作痛的伤口,以便时刻警示我们。"
背景材料二:日本政府也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纪念馆最主要的展品是日军官兵用过的衣服和靴子,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一件也没有。日军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这样,他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背景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前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在他的《中国的走向》一书中谈到:"只要进门环视四周,即可看到整整齐齐排放着的日中战争时期的新闻照片、各种证件等。这些东西大部分是控诉受到日本帝国主义残害而牺牲的中国人民的情况。……出口处前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幅大型彩色照片,那是1972年发表日中联合公报声明时拍摄的照片。……而且还附贴了含有下列意义的说明:我们日中两国人民经历了眼前所看到的不幸历史,但以1972年的日中邦交正常化为转机,我们两国已经发誓今后要子子孙孙友好下去。"
组织学生准备并书面回答:针对三国建立纪念馆的不同目的谈谈你的认识:组织学生展开学习、讨论、发言和总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