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A.郡县制→分封制→行省制→郡国并行制 |
B.分封制→郡国并行制→郡县制→行省制 |
C.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
D.行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分封制 |
穆勒说:“但社会本身就是暴君,社会集体的统治者组合为社会的分散的个人时……它就是一种比许多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专制。因为……它几乎没有留下逃脱的手段,更深的侵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奴役着灵魂本身。”这段话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直接民主的危害 | B.奴隶主贵族的专政 |
C.轮流坐庄的弊端 | D.多数人暴政的危险 |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 )
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
中国古代长期稳定性引起来英国史学家汤因比的关注:“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此处所说的“精神文明”应该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 |
B.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
C.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
D.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
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
C.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叉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己。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军机处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我国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回答秦朝和唐朝为建立和完善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四,回答清朝设置军机处产生的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
文官 |
武官 |
带饰 |
一 |
仙鹤 |
狮子 |
玉 |
二 |
锦鸡 |
狮子 |
花犀 |
三 |
孔雀 |
虎豹 |
金钑花 |
四 |
云雁 |
虎豹 |
带饰 |
五 |
白鹇 |
熊 |
银钑花 |
六 |
鹭鸶 |
彪 |
素银 |
七 |
鸂鶒 |
彪 |
素银 |
八 |
黄鹂 |
犀牛 |
乌角 |
九 |
鹌鹑 |
海马 |
乌角 |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
(1)秦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B.《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C.《谈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与影响》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
B.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封建国家的发展 |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
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军机处内景
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此政治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与材料一相比有何重大创造?有人认为,唐朝实行的体制说明中国较早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3)材料三清代初年中央机构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一、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三个部门各自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君主专制顶峰),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
材料二、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碱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 (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史记》
材料三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国,都 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为得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中统、至元间„„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统之。
——《元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相关的历史信息。
(3)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共同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