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高中地理

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阅读以下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 广东、湖南两省的区域综合发展指标。

地区
年度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三类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
三类产业就业比重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第一
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
产业
广东
1980
249
33.2
41.1
25.7
70.6
17.2
12.2
480
2005
21701
6.3
49.5
44.2
32.0
39.7
28.3
23603
湖南
1980
192
42.3
40.2
17.5
77.0
14.1
8.9
365
2005
6473
19.4
40.2
40.4
48.6
21.5
29.9
9616

数据中国统计年鉴(1980年~2006年)
材料三 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比较湖南、广东两省地势特征的显著差异。
(2)依据材料二,比较广东、湖南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甲、乙、丙、丁均为世界主要国家,回答下列小题。

有关四国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国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乙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C.丙国北部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D.丁国位于欧洲大陆上的“十字路口”

有关四国大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国的最大港口皆受到暖流的影响
B.四国的首都职能均属单一
C.四国最大城市都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
D.四国的主要城市都分布在东南沿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比较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都有大面积的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种植;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2)比较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

项目
美国玉米带
中国玉米带
纬度
37°N ~ 45°N
42°N ~ 46°N
地形
平原台地
平原台地
土壤有机质
3% ~ 6%
2%
无霜期
180 ~ 200
130 ~ 145
降雨量(mm)
500 ~ 700
450 ~ 650
玉米面积比重
50%
50% ~ 60%
玉米单产(kg/km2)
7500
6750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原因从自然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6)比较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4分)

比较要素
东北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典型土壤
 
水稻土
工业特征
重工业为主
 
农业发展最有
利的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答以下问题。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区域C为           区,D为           区。C.D两区的交界线上有          山阿尔金山和         山。
(2)图中A.B所在的区为        区,AB间以             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A与C相邻处的A侧温度带属于        带,B与C相邻处B侧的干湿地区属        区。
(3)从C区向东到B区,农业生产由以    业为主变为以     业为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B.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C.都是根据自然要素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综合指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题。

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C.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与图示区域A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干湿区     ③三江平原   ④金坛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塔里木盆地城镇的分布及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镇沿公路、铁路分布
B.城镇分布在盆地内部
C.盆地边缘耕地少,少占用耕地
D.盆地边缘有高山冰雪融水,易形成绿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质量与数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制约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_____地区;乙为我国_____________地区。
(2)比较A、B两地区的农业生产,完成下表。

 
A地区
B地区
耕地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农业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
 
 

(3)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能形成商品粮基地?(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分析)
自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秋景秋色差异甚大。下图中“三纵一横”四条线路是(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策划的寻访秋天的路线。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沿线路I、Ⅱ、Ⅳ穿越甲区域时均能看到的景色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暖温带草原
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D.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世界范围内我国的四季更替最鲜明,四季类型组合也特别丰富。4条线路中只经历了“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和“长夏无冬,秋去春来”两种四季类型的是(   )

A.I线路 B.Ⅱ线路
C.Ⅲ线路 D.Ⅳ线路

乙区域生态建设的合理措施是(   )
①植树造林 ②种草 ③自然恢复  ④退田还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区域发展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②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复苏
③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产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回答问题。

下列判断正确的叙述是(    )

A.甲区比乙区纬度高,故热量较乙区少
B.乙区因比甲区纬度低,故太阳光照比甲区强
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D.甲区比丙区北部距海远,降水少,故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两区界线

关于三大自然区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水文两大要素
B.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气候、水文两大要素
C.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是地貌、气候两大要素
D.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可分成东、中、西三个地带

有关东部季风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地形较平坦,海拔均在500米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在400毫米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D.河流多为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海南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把海南岛划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区域(见下图)读图、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16 分)

材料一:在西部区域河流的下游及河口附近的滨海地区岩石裸露,黄沙蔓延,散布着少量的仙人掌、野菠萝,海枣等野生植物,形成海岛荒漠奇景。
材料二:在海岛有一个区域农业科技人员说他是“育种的天堂” ,农民说它是“种子基地” ,普通人说它是“天然温室” 。
(1)依据图文信息,分析材料一中荒漠的形成原因。
(2)请你指出材料二中的“种子基地”最有可能是图中五大分区的哪一区域?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作为“种子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3)海南东部素有“台风走廊”之称,有人建议把观赏台风作为探险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请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分别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濒台湾岛、西接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A.整体性 B.整体性与差异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要(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C.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D.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

图中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  )

A.区域有固定的面积、形状
B.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C.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空构想的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