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地理试题 / 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
高中地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1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 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连续八年丰收。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材料二 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旱涝灾害频繁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下题。
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

A.气压带和风带 B.纬度位置和地形
C.距海远近 D.沿岸洋流性质

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

A.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B.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C.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D.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回答下题。

上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    )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放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

A.发展水平 B.生活特点
C.发展方向 D.发展条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指标是(    )

A.气候 B.地形 C.交通 D.经济

以下省区全部属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的是(    )

A.安徽、内蒙古、江苏、广东
B.黑龙江、山东、江苏、河北
C.黑龙江、吉林、江西、广西
D.辽宁、福建、浙江、河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双边贸易额从1988年的12亿澳元增加到2012年的170多亿澳元,2013年两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下图为2011年双方贸易额前五位的商品和服务种类。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与马来西亚相比,澳大利亚具有势的产业是(    )

A.石油开采 B.金属矿开采
C.家用电器制造 D.交通设备制造

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两国间经贸额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经济水平相当    ③经济互补性强   ④航空运输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表示的两个不同的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信息 D.观念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箭头②方向在区间调配的主要是(    )

A.矿产品 B.粮食
C.工业制成品 D.廉价劳动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纳木错湖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2001年~2009年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

纳木错湖地处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丘陵

纳木错湖泊面积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

A.降水增多 B.生产、生活用水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 D.湖泊下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区域人地关系最为紧张的阶段是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跨国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下图为四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甲城市从事第一、二、三产业人口比例约为(    )

A.50∶30∶20  B.80∶50∶70 C.50∶50∶20  D.30∶20∶70

图示信息表明,甲城市处于(    )

A.工业化阶段
B.计划经济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跨国企业营运总部的最佳选址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灰沙岛是发育在珊瑚礁坪上、高潮时也不会被淹没的生物碎屑堆积体。中国岛屿众多,灰沙岛却与众不同,它是我国领土中很独特的部分。南沙群岛中发育着十几个灰沙岛,除了主岛太平岛被我国台湾掌握之外,其余全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所非法侵占。读下图灰沙岛发育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关于灰沙岛发育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阶段1在波浪作用下,一些礁坪上堆积了生物碎屑,此阶段岛面位于海面之下
B.阶段2当生物碎屑堆积到一定程度则形成了小沙洲,地表无植被,形态基本稳定
C.阶段3地下水开始积存并能够生长草类和灌木,成为灌丛草被沙洲
D.阶段4灌丛草被沙洲扩大增高,淡水层也加厚,根系较长的乔木植物可以生长,此时的沙洲发育真正的大陆岛。

南海中发育有一定数量的灰沙岛,因为这里有满足灰沙岛发育的基本条件(     )
①纬度低,海水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有利于生物生长
②地处无风带风浪小,有利于生物碎屑堆积
③海中生长着大量的珊瑚礁,有足够的礁坪宽度
④非风口浪头的地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示意图,据图回答。关于图中城市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水陆交通便利
B.有著名的名胜古迹岳阳楼,旅游资源丰富
C.位于二江的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D.地处著名的春小麦产区,农业基础较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3分)下图示意某国R河流域及其周边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R河流域内百分之九十以上为高原地形,该河流中下游流域被称为全球最大的热带半干旱地区,虽有广袤土地,但长期以来经济十分落后。近年来,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的时令鲜果——芒果、葡萄种植与出口基地之一,其产品主要销往欧盟、美国。


(1)解释R河中下游流域大面积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形成原因。(4分)
(2)从自然条件方面评价R河PQ段的航运条件。(5分)
(3)分析R河中下游谷地成为该国主要时令鲜果基地的区位条件。(5分)
(4)比较R河Q点上游与下游河段城市数量、等级差异,并分析等级差异的原因。(9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高的区域,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C.发达地区,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
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下题。
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

A.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C.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D.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①—地形和气候 B.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C.③—降水量和地形 D.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试题